区域联防联控,让蓝天白云不再昙花一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1-27 09:41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打印本页

    1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在雾霾肆虐的当下,草案的通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对比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草案的创新之处在于,对重点区域和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等重点领域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和区域联防联控。

    找出大气污染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是根本治理的先决条件。从上世纪40年代洛杉矶雾霾开始引起人们关注算起,到上世纪80年代雾霾情况大为好转,洛杉矶治理雾霾前后至少花了几十年。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找到重点污染源。起初的十年,生产人工合成橡胶的原料丁二烯的工厂、炼油厂、普通家庭后院焚烧垃圾的炉子等等都是治理对象,但霾情没有根本好转。直到1952年,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哈根-斯米特发现汽车尾气和炼油厂、加油站的挥发物是雾霾的重要成因,并通过一年半的学术论战,让人们信服这一结论,治霾才有了实质性进步。因此,能否找出重要污染源决定着能否彻底治理大气污染。

    在具体治理上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据财政部消息,2014年中央财政下拨专项资金80亿元,支持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跨区域治理。原因何在?

    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正是这样的规定,导致长期以来的治污过分强调地区、部门在行政管理上的排他性。“独木难成林”,北京把环境治理得再好,如果周边地区污染严重,北京最终也不可能好。

    这一方面是对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改善,另一方面也是对治污规律的遵循。大气具有流动性和扩散性,使得污染能够长距离传输。若不跨区域治理,投入再多资金也是治标不治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否开展区域联防联控,直接关系到治污的成败。

    另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是,11月12日中美签署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提出共同应对环境问题,包括大气污染。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的治理已经从区域联合达到了国际联合。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蓝天白云不再会昙花一现。(刘红色) 

责任编辑: 郭晓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