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市场力量激活科技创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2-04 11:1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试点政策、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会议决定将6项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推向全国,其中包括股权和分红激励、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等。

    这场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市场化特征明显,而它至少在半年前就已有所铺垫。李克强今年6月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就说过:“要把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等鼓励创新的政策和机制推广到更大范围,开花结果,通过开放合作汇集更多创新资源、凝聚更多创造力量。”

    科技创新对经济提质增效意义重大,李克强曾给院士们算了一笔账:某外国政要向他推销本国飞机,顺势将一款同类飞机模型作为馈赠礼物送给了他,他接过来发现模型底下竟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李克强因此感慨:“我们要造多少飞机模型才能换他们的一架飞机?我越想这买卖越不划算呀!”

    这种不划算的买卖,正说明中国的产业要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而这关键要依靠创新驱动,突出的是要使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相互融合、相互激发。如今,体制改革开始兑现,下一步就需要科技创新遥相呼应。

    创新驱动根本是要依靠人才。过去对科技人才的激励常局限于精神感召,过度强调奉献,忽略了物质保障对人才的巨大激励作用。同时,体制上还有不少阻碍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障碍,如今,这些障碍逐渐被消除,科技人才创造和创富的时代正在来临。在落实上述改革举措的时候,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方面,在市场上已有大批民营科技企业在弄潮,如今改革的重点领域是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尤其是高校、科研机构等,它们的科研能力较强,但是应对市场的能力较弱。要想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相互激发,积极推进市场主体与科研主体合作是一条可行的路子。尤其是最近也在推动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混合”也值得期待——用市场力量真正激活“产学研”的链条。

    另一方面,体制改革与科技创新相互融合将产生大量红利,这些利益的分配要强调效率,也要兼顾公平。现有的科研体制诚然有许多弊端,但目前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并不弱,在迎来市场化改革之际,既要充分尊重当下科研人员的贡献,也要考虑它历史沉淀的功绩,在分配利益时避免出现巨大的代际失衡,即新老科研工作者能共同分享改革与创新的成果。

    此外,在天津、湖南长株潭以及东中西部一些地方还将再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当然是好事,能够让先行先试政策在更大范围、更多地区发挥效益。不过,也需要注意避免示范区像以前的“开发区”遍地开花,必须坚持标准,尤其要防止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包装出一批不合格的示范区。(田享华)

责任编辑: 穆淼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