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共决策吸纳民意机制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2-07 09:48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全国两会临近,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成为舆论热点。

    2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听取了2014年全国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汇报,提出要完善公共决策吸纳民意机制。

    “法律规定,人大、政协对政府有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权利,但这是抽象的制度安排。”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则是对这种抽象的制度安排具体化的体现。

    去年国务院各部门办理了7437件建议和4672件提案,分别占总数的86.7%和92.5%。在此基础上,各部门还出台相关措施约1700项,完善了政府政策举措,一批群众关注的难点问题得到解决,推动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

    不过,在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看来,这个工作提高的空间还很大。

    “对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过去传统的处理方式是转给各政府部门处理。”汪玉凯说,这种处理程式化的多、应付的多,采纳、办理的概率有待提高。

    汪玉凯曾经是某省的政协委员。当时的他非常活跃,花大量精力做调研、提建议,但相关部门的处理并不让他满意。

    “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实际上是政府吸纳民意、科学决策的基础,如果政府部门不能真正改进作风,建议提案就成了摆设,也是资源的浪费。”汪玉凯说。

    实际上,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并不是对代表、委员们交差,而是对代表、委员所代表的人民作出回应,回应人民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从而科学决策。这需要创新。

    在今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上,创新工作机制就被提了出来。要求各部门认真听取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将建议提案办理与本职业务一并考虑、一体部署、一同推进。

    在胡颖廉看来,代表、委员背后是相应的利益群体,他们代表这些利益群体在公共政策的大舞台上进行博弈。这是一个很好的机制,让不同的利益群体有渠道发出声音,有利于从源头上化解矛盾。

    “从长远来看,建议提案的办理结果需要向全社会公开,让代表、委员代表的人民能够了解自己的利益诉求得到了怎样的处理。”胡颖廉说。

    考核机制是胡颖廉强调的另一点。在他看来,有些政府部门会重视建议提案,但实际解决情况怎样,往往只有提建议提案的代表、委员和相关政府部门知道。碍于情面,代表、委员往往会对建议提案的办理情况作出满意的打分,实际并不见得真正满意。

    “能否引入第三方评估来解决这个问题。”胡颖廉说,通过第三方机构对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打分,这样能更好地推动政府部门改进工作。

    今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对这些都有要求。按照要求,政府部门要在4个方面改进工作,更好地处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一要有序公开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的建议和提案复文,更好回应群众关切。二要创新办理形式,在可能的情况下由主办部门当面反馈办理情况。答复建议提案要有针对性,避免空洞的“官样文章”。三要安排基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到部门走访交流。四要强化考核,使办理建议提案成为改进政府工作的重要抓手,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效能。

    “要警惕一种现象。”胡颖廉说,实际工作中,有些政府部门会有利益诉求让代表、委员提出,这种现象要杜绝。

    “这种诉求应该放在公共政策的大平台上让专家学者来讨论,而不应该通过代表、委员的口表达出来。”胡颖廉说。

    类似的提醒也有多位专家提出。在他们看来,最近几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政府部门也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科学的决策从哪里来?就是要通过建议提案的办理更多地吸纳民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改进工作。”汪玉凯说,如果政府部门过于强势,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得不到采纳,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就很难发挥。

    在这一点上,汪玉凯认为,政府部门要端正态度、改进作风,“提高的空间非常大”。(记者 李松涛)

责任编辑: 宋岩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