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问诊医生“职称晋升病”专家:评职称请拿业务能力说话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3-09 10:52 来源: 央广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医生评职称要写论文、考英语,这样的规定执行已久。早有媒体报道,目前,医生职称论文行业已经形成完整的利益链,部分医生过于重视"发论文、搞科研",忽视了普通临床工作和广大患者。这个问题,也引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重视。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与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江苏团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就注意到基层医生的职称评定问题。江苏团代表、苏北人民医院院长王静成提出,对部省级以下的医院,比如地市级医院,应该把评职称的自主权下放,不要统一都要交论文、考外语。医生的技术能力、服务水平应该成为考核的重点。

    对此,李克强总理说,对医务职称评定的一些规定,应该作一些调整,可以先做试点。基层医院的医生,非要让他多拿几篇论文,论文写得不错,可手术没做好,病人的问题没解决,那不是花架子嘛!这个事事关全局,牵扯面大,可以先试点,先从医院这个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领域着手。

    在今年的两会现场,关于医生的职称评定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被代表、委员提出来。北京顺天德中医医院院长王承德委员几天前在会场上说起,他曾看到过一篇来自一家县级医院的医学论文,说一年看了200多个某种病变的病例。作为全国知名的免疫专家,王承德说这样的疑难杂症连他自己一年也看不了几十例,"不可能发生在县级医院里,这纯粹是造假"。全国政协委员黄洁夫也在这几天的讨论中提到了这个问题,在他看来,现在的政策驱动会弱化医生们实际处理疾病的能力。作为医生,应该把治病救人作为主要任务,把心思放在病人身上,这是基本原则。

    不仅仅在医学领域,目前许多行业的职称评审,都把论文、英语等作为必不可少的“硬件”,而且往往流于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发表论文数量不一般,实际业务能力很一般”,“专业职称很高,动手能力很差”的现象比比皆是。

    现行职称评定制度存在哪些明显的弊端?下一步要不要改革?怎么改?全国青联委员、全国青联新闻出版界别副秘书长吴永强对此解读。

    经济之声:为什么要把写论文、考英语等作为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

    吴永强:从医学领域来说,我想现行制度在设立之初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希望医务工作者加强他的业务水准和实际水平。可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尤其是对一线临床的业务人员来说,一来可以看到这个制度存在着明显的教条死板的弊端。第二就是脱离实际,因为它把临床人员和研究机构的医务工作者混淆了。这种脱离实际的弊端,就会导致前面提到的种种状况。

    经济之声:那么,对于医生这个群体,什么样的职称晋升制度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怎么才能通过职称评定引导临床医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吴永强:建立什么样一种的职称评定制度,才能够推动临床医生提升它们的业务水准,同时更有利于为实际的患者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从规则制定的角度来讲,一个是要避免一刀切的死板单一的职称评定制度。医生群体当中有临床岗位,还有研究还有其他的业务岗位的,这种一刀切就过于教条和绝对化。第二个是针对不同岗位的医生,像大中城市,中心医院、或者县乡一级临床医生,要制定差别化的评定体系和标准,这样的话,可能更加实际。

    经济之声:推而广之地看,不光医学领域,各行各业的职称评定被论文、英语绑架的例子比比皆是。教师、企业科研人员等等,也都面临这个问题。什么才是科学评价体系?

    吴永强:科学评价体系不外乎几个方面,第一个是要有一个客观评价的标准。第二个是要有一种务实评判指导思想。总的来说,不管你从事哪个行业,干什么岗位,如果要评定职称,就一定要拿真实的业务水平说话,把最该干的工作干好了、干精了,职称才能往上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习古汉语非要把英语考到某种水准,这就是一个很滑稽的现象。往大了说,是我们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问题;往具体里说,是能不能放下身子面向实际的问题。

责任编辑: 林巧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