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在东北放狠话给谁听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4-13 13:15 来源: 一财网
【字体: 打印本页

4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吉林长春主持召开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除了鼓舞东北人发挥当年闯关东的劲头外,也放出了狠话,给某些地方官传递了非常鲜明的信号,有些人可能“乌纱”不保。

李克强先是引述他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过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干部精神面貌要有新状态。”这话听起来还是颇温柔,所以他继而又说:“对于忽视民生、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要‘动刀子’、‘出重拳’、公开曝光,坚决追责!”

去年夏天,李克强总理为政策落实不到位“拍了桌子”,斥责“尸位素餐”的官场现象;今年夏天,他没有拍桌子,但是放出了狠话:“对于不干事不作为的,要抓一些典型案例,坚决问责,从严治理!”这就意味着,即将有一批庸官、懒官为此付出代价。

在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就说过,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要意气风发、满腔热情干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全县发展面貌没有变化,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

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于一些地方而言,可能还不只是涛声依旧的问题,而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里面尽管也有国际经济复苏低迷、国内深层次矛盾积累、区域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客观原因,但是一些地方官员缺乏积极作为的斗志,甚至信奉“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这种机关懒惰、懈怠成为当前一些地方经济振兴乏力的主观原因。

正因为如此,李克强此前在北京、河北、山西、黑龙江等8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以往的成功经验表明,中国经济是干出来的。“老百姓一直在勤劳奋斗,当干部的决不能为官不为!”这次在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再次强调,地方官一定要主动作为、狠抓落实。

综合来说,一些地方官无所作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某些官员能力不够,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动力要靠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他们找不到抓手,习惯了旧常态思维的地方官员还想走老路,结果靠高投资支撑高速度办法不太灵了,投资拉动的边际效益递减,他们就变得束手无策,只会“等靠要”,等中央或者上级直接给政策给优惠给项目,否则就怨天尤人、尸位素餐。

还有一方面就是地方官员的士气不振、心态不正,以个人得失为重,没有担当、不肯作为。比如公车改革可能降低了一些人的用车待遇,透明工资又抹掉了一些灰色收入,以前官商应酬的吃喝之风也骤减。一些地方官员就觉得拿多少钱办多少事,既然好处都减少了,那就不必那么辛苦,维持原来的工作“性价比”。这种观念相当有传染性,一个领导这么想,一群部属就会跟着这么干,最后一个机关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地方都跟着懈怠下来,经济哪还能搞得上去。

诚然,全国四大板块中,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最大、经济总体指标最低的就是东北。但是李克强也说,反过来看,中国经济潜力最大、爆发力最强的地区也是东北。因为东北有几十年的工业基础,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也有丰厚的资源。在这里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什么是东风?就是东北官员敢想敢干、能闯能拼的精神状态。

习近平对领导干部提出过类似的指示: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具体对策,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对突出矛盾要有责任意识,主动去解决而不是回避推卸。他曾经提出,“要看GDP,但不能唯GDP”。但是一些地方对此的理解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不唯GDP论英雄”变成了“不要GDP搞发展”,实际是这是缘木求鱼,没有GDP的基数和增速,民生、就业、收入都不可能有提高。

地方官员若以为不强调GDP考核而卸下发展地方经济的责任,那么真是打错了算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果地方官员在经济发展上无所作为,那就是不称职的,根据公务员管理考核的规定,该降就降、该免就免、该撤就撤。要想全国经济有所提振,先从地方官员工作状态入手,治理庸政、懒政,这是一个切中肯綮的好办法。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只是东北一地面临转型升级、稳增长的挑战,也不只是东北一地官员的精神面貌要有新状态。李克强在东北放出的狠话,更是给全国上下听的,需要用“动刀子”、“出重拳”解决来“懒政”、“庸政”的地方肯定不限于东北。换言之,如果一些地方不能为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做贡献,那么肯定会“贡献”一些典型案例,为中央铁腕惩“懒”治“庸”做反面教材。(田享华)

 

责任编辑: 张倩倩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