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温室”,大学生“创客”闯关夺隘须领一程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5-13 20:37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记者 吴晶、刘奕湛、王莹)“创客”正在成为这个创新时代的热词。而大学生更是一支蓬勃生长的创新创业生力军。据有关部门粗略统计,现在每年有700万左右高校毕业生,其中,自主创业人员占总量2%左右。再加上往届毕业生创业者,每年大学生创业群体约20万人。

根据国际创业界的普遍规律,大学生创业由于受社会资源、实践经验、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成功者凤毛麟角。在我国,创新创业方兴未艾,体制机制尚待完善。走出“温室”的大学生“创客”,还要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问题。

扶持政策“盲点”多创业成本超预期

“如果被认定为高新技术项目,可以每年减免一半的营业税费,我们前后去了六七趟工商部门,反复修改申报材料,费时一个多月也没办完,就放弃了。”说起自己的创业项目“飞送骑士团”,东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谢雄航有喜也有忧。

“飞送骑士团”是一款校园配送业务。依靠这个项目,创业团队不仅赚到了钱,注册了公司,创造24个勤工助学岗位,还申请了软件著作权,并发展对外租赁平台。

不少大学生“创客”表示,当前的创业就业环境并不理想。场地租赁、执照审核、创业补助、员工社保补贴等很多优惠政策在现实中还难以顺利“落地”。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表示,我国创办新企业的效率低且成本高。发达国家创办一个公司平均是六道程序、一个星期,在我国平均是14道手续、38天。一般发达国家的创业成本不会超出个人创业者当年收入的1%,在我国则占创业者当年收入的4.5%。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工作政出多门,许多扶持政策不利于大学生了解、申请。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指出,2014年起,为引导扶持更多大学生创新创业,人社部、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九部门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各部门、各级政府应制定简化创业手续、降低创业门槛、享受优惠政策的具体办法,使好的政策便于执行、执行到位。

资源整合难度大税费减免难获得

沈阳一位大学生创业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3年公司全年营业额52.1万元,利润26800元。他依法缴纳了全部税费,其中增值税缴纳24300元,个人所得税缴纳10120元,企业所得税缴纳6700元,残疾人保障金2265元,房产税2100元,共计纳税45485元。纳税总额相当于全年营业额的近1/10,相当于全年净利润的近一倍。

吴江指出,国家实施的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门槛较高、手续烦琐,实施效果有限。大多数创业大学生只能自筹资金创业。

部分大学生反映,银行针对大学生的小额担保贷款申请门槛较高,需要学生提供1名到2名担保人,一般要求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在编职工。且贷款手续复杂、周期长、申报材料多。

辽宁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局局长刘铸说,从2009年到现在,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基地孵化了250多个企业,基本上没有申请到小额贷款。虽然政府准备了5000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到现在基本上没贷出去。

此外,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缺少社会阅历和谈判经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会遭遇融资困惑。“往往是千辛万苦和投资人见上面,对方一听就直接拒绝。有的投资者上来就要求大部分股权,我们又成了风投资本的廉价劳动力。”一位大学生创业者说。

创业教育不深入同质竞争难成长

“学生创业不懂市场、不懂销售,也不太懂产品,需要指导。特别是产业里有经验老师的指导,一方面借鉴阅历,一方面搭建人脉。”东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吴子扬对记者说。

吴子扬和同学设计推出国内知名象棋软件“棋天大圣”,在学校创业基金支持下,他们创立了天骄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名称的“骄”字来自指导老师王骄的名字,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敬意和感谢。

然而,并不是所有大学生创业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领路人。刘铸指出,2012年教育部制定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规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不少于32学时、不低于2学分,但此条文至今仍在试行。部分高校走过场、摆样子、应付检查、虚报数字的现象严重。

记者了解到,在许多高校,开设创业课的老师本身没有创业经验,老师只凭课本知识讲创业,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些学校尝试邀请校外企业家担任创业教师,但这些人即使能抽空前来,也大多是概略地讲讲创业经历和人生感受,随意性较大,效果不理想。

由于创业教育效果不佳,大学生普遍创业意识淡薄,不少学生甚至曲解了创业的概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创业学院向1.2万名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中,针对“你认为什么是创业,什么是创业教育”这一问题,80%的学生回答“创业就是做生意,创业教育就是让老师教我怎么赚钱”。

刘铸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有其特殊性,应分两个层面进行引导。一是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理念培养,此部分可由接受过创业培训的教师承担,属于通识教育。二是面向有创业意愿或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实践课程,由有创业经历的企业家和专业研究背景的专家教授参与授课。

此外,专家也指出,为扶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创业园区、创业苗圃、孵化器、创业加速器等不同名称的孵化器形式在全国许多高校、省份落地开花。但由于创办门槛低,许多地区孵化器项目一拥而上,部分项目仅停留在“造壳”形式上,不仅难以发挥实质作用,同质化恶性竞争苗头也逐步显现出来。

责任编辑: 陆茜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