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改革良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5-20 13:3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在千呼万唤之后,外界昨天迎来了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文件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十个重点领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三步走”战略,为中国制造描绘出一张转型升级的路线图: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该战略出台的背景正是中国制造当前微妙的处境: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一方面,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正在推行“工业4.0”的升级方案,它们工业基础原本较强,中国的追赶无疑会更加辛苦;另一方面,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充分发挥劳动力便宜、商务成本低等优势,吸引了部分中国传统制造产能的转移。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在国际竞争领域不得不“两面迎敌”,在高端制造业上与发达国家同台竞技,在中低端制造业上与发展中国家短兵相接。正因如此,《中国制造2025》应运而生,它需要同时解决两方面的难题,让我们的高端产业更具综合优势,让中低端产业摆脱成本竞争。

当然,在竞争之外,在一些领域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均能从中受益。此前,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等国,在交通、航天等领域就有不少合作;此时正在拉美访问的李克强总理,也在极力拓展铁路、通信、输电线路等方面的国际合作空间。

正如战略规划所言:中国要“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做强中国制造“万事俱备”,关键在于逐一落实。一方面需要政府积极作为,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迎难而上、大力创新。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基本原则,中国制造必须是政府与市场协作才能实现转型升级,光是政府强力推动,企业和社会资本无动于衷,其结果肯定会与愿景有落差。在规划发布前,股市热闹了一阵子,3D打印、机器人、航天军工等相关上市公司都有不错的表现,资本对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更是热情追捧。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市场欢迎中国制造的“脱胎换骨”。

当然,资本市场的追逐还浮于表面,这些资金需要流到实体经济才能发挥更大作用。此外,我们还需要警惕那种一窝蜂似的上项目,十个重点领域的重要机遇要抓住,但是产业布局要合理、要尊重市场规律。这方面我们有过教训,比如光伏产业就曾遍地开花,一些地方政府也热衷推广,但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缺乏卓越之处,在发展初期效果还行,但行业转冷,企业的生存状况就堪忧了。个别显赫的明星光伏企业,也落得破产整顿的结局,这不免让人惋惜。

《中国制造2025》明确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在这里,政府需要做的是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尤其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国内外的企业冲在最前面,让市场为各类资源达成最优配置。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制造2025》不仅仅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良机,也是政府深化机制体制改革的良机。唯有两者相辅相成,中国经济才有更加美好的未来。(田享华)

责任编辑: 张维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