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扬帆出海试水拉美地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5-22 21:25 来源: 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社
【字体: 打印本页

    当中国的结构调整遭遇拉美的产业升级,双方都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合作契机;随着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5月造访拉美四国,一场双赢共进的大戏拉开帷幕。签约、奠基、展销、试航,随行的中国部长和企业家每一天都忙着追随总理展示 “中国制造”的风采。

    “3乘3”新模式试水拉美地区

    在5月19日发表演讲时,李克强提出中方愿与拉方探讨中拉产能合作 “3乘3”新模式。

    所谓“3乘3”,指的是契合拉美国家需求,共同建设物流、电力、信息三大通道,实现南美大陆互联互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现企业、社会、政府三者良性互动的合作方式;围绕中拉合作项目,拓展基金、信贷、保险三条融资渠道。

    “3乘3”指明了中拉进行产能合作的具体模式,是未来中拉经贸合作的升级版,围绕物流、电力、信息三大通道建设,从资金保障到政府互动提供了完备的项目实施环境,通过国家之间产能合作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

    根据“3乘3”新模式,中国企业将参与合作建设以铁路交通为骨干、贯通南美大陆和加勒比各国的物流通道,以高效电力输送和智能电网连接拉美各国的电力通道,以互联网技术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融合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信息通道。在上述通道建设中,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企业主导、商业运作、社会参与、政府推动”的原则,通过合资、PPP、特许经营权等方式进行项目合作。项目融资则通过基金、信贷、保险三条渠道募集。其中,中方设立的中拉产能合作专项基金可提供300亿美元融资。除此之外,中国与拉美国家的货币互换及本币结算等合作有望近期破冰。

    在此次拉美之行的首站巴西,在李克强和巴西总统罗塞夫共同见证下,双方一气儿签署了35项合作文件,协议总金额达到270亿美元。在巴西访问期间,李克强还乘坐了在当地服役的 “中国造”地铁列车和“面包山”渡轮,出席了中企建设的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视频奠基仪式。

    立志将中巴合作打造成新兴市场国家合作典范的中巴两国,再次凭借产能合作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以往,中国的初期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进口巴西的初级原材料,而随着大宗商品价格走低,这种贸易方式不可持续。而长期依赖大宗商品的出口的巴西也迫切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以摆脱经济面临的去工业化问题。而中国经过多年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拥有优势富余产能,装备性价比高。中巴开展产能合作,有利于巴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降低成本,带动就业,对大家来说都可以实现互利双赢。所以,此次李克强总理访巴以产能合作为重点突破口,推动实现双方经贸关系转型,可谓有的放矢,水到渠成。接下来,李克强访问秘鲁、哥伦比亚、智利时,还将继续推动产能合作,深化同拉美地区的利益融合,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

    目前,中国是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201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636亿美元,同比增长0.8%。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中拉双方经济面临着各自的问题和挑战。中国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需要进行结构调整,许多富余的产能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却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拉美国家也在提升工业竞争力,寄望通过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却苦于缺少投资。中国的结构调整和拉美的产业升级把双方拉到一起。通过产能合作,双方形成了良性的互补关系,中国推动工程项目出海,在拉美地区试水产能合作,可以避开国内投资效率下降的问题,并为传统产业的过剩产能找到出口。拉美国家则可以弥补技术和资金的缺口,借助中国的项目投资拉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从而走出经济危机的泥潭。以国际产能合作为突破口,推动中拉合作转型升级,这种合作对双方经济发展都是有力的支撑。

    先进产能扬帆出海

    就在李克强访问拉美前夕,中国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抓住有利时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这是从国家层面确定了国际产能合作战略,是关于今后中国经济发展路径的重大决策,表明中国政府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坚定决心,对于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意义。

    《意见》提出了“两个一批”的具体目标,即力争到2020年,抓住一批重点产能合作项目,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骨干企业。按照这个目标,未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必将提质增速。

    国际产能合作与以往常见的产品输出不同,其实质是把产品的贸易扩大到整个产业的能力输出上来,关键是发展能力的输出。目前,中国在钢铁、有色、建材、电力、铁路、机械、电子、轻工纺织等诸多行业都具备较强的制造能力,无论是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还是企业管理,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很多欠发达国家的工业体系不太完整,大量产品需要进口,迫切希望提高工业化水平。一方有能力,一方有需求,只有这样双方才会有互利共赢的合作基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合作国来说,产能合作可以大幅提高生产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产业体系,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对于中国来说,可以把中国的企业军团带到国际环境“练兵”,倒逼其转型升级,走创新发展道路。

    目前,与中国进行产能合作的国家并不多,主要有哈萨克斯坦、印尼、埃塞俄比亚、巴西、秘鲁、俄罗斯等。相对来讲,这给未来的国际产能合作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意见》明确要将那些与我国装备和产能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强烈、合作条件和基础好的发展中国家作为重点国别,同时积极开拓发达国家市场,以点带面,逐步扩展。

    此次李克强总理在出访中大力推进产能合作,正是上述国家战略的体现。拉美和中国有长期优质的经贸合作,是中国试水产能合作的理想区域。中国与拉美国家在基础设施、能源、矿产、农业、原材料等方面已经有比较深度的合作,下一步以钢铁、机械、轻工纺织、建材等行业作为产能合作的突破口,促进经贸合作转型升级,不但容易推进,也可以积累经验然后复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事实上,中国当前在产能合作方面已经小有成效,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高铁核电集体发力,“国”字号正在开足马力“走出去”。5月19日,李克强总理见证启动的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就是中国在海外中标的首个特高压输电项目,标志着中国特高压技术“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与此同时,中国核电企业正在力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机组在海外落地,中国高铁正在欧洲各地加速战略推进,中国南车也在加快高铁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达到9.6亿美元,境外直接投资额达257.9亿美元,同比增长29.6%。

    从高铁、核电到特高压,中国在高速铁路、超高压输电、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阶段,把握时机推进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非常重要。尽管是政府积极搭台,但还是企业为主唱戏。应该意识到“走出去”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既要防范各种风险,也要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徐伟)

责任编辑: 林巧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