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趴窝沉睡”的财政资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6-11 10:27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字体: 打印本页

    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措施,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作用。会议提出八项措施,力克资金使用“碎片化”,提高使用效益。

    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议及盘活资金存量,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还将其列为一项重要的行政纪律,并派遣工作组分赴各地予以督查。

    中央政府之所以对盘活资金存量如此高度重视且三令五申,是因为来自审计署发布的数据表明,地方政府沉淀的大量财政资金在“趴窝沉睡”。截至2014年3月底,重点审计的9个省本级和9个市本级财政,存量资金共计7673亿元。这样一笔资金,既影响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也为财政资金的不规范使用甚至是腐败埋下了伏笔。特别是在当前财政资金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激活这笔沉淀资金,更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可以增加政府支出,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李克强总理曾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表示,不能一方面让民生需求“嗷嗷待哺”,另一方面却有大量资金“呼呼大睡”。他尖锐地指出,现在有一些地方、部门的财政拨款长年“趴”在账上,但另一些地方,却有大量民生工程亟需资金。比如引水渠建设、仓容建设、农村电网和棚户区改造,等等。这样的项目既能带动消费、投资,同时又改善民生,财政要优先给予支持。

    其次,可以减少资金沉淀,提高使用效率。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今年第一季度增长率降至7%,前两个月,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双双回落。财政资金压力也大,去年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速降至8.6%,为23年来新低。在此情势下,财政的每一分钱都很精贵,特别是要发挥项目资金的作用,提高效率,确保项目进度,为经济增长增添后劲。诚如李克强所言,不能“项目批准了,钱拨下去了,却因为‘不作为’导致项目没按时完成”。要唤醒“趴窝沉睡”的资金,把“零钱”变成“整钱”,把“死钱”变成“活钱”。

    再次,可以避免资金被挤占挪用。财政资金长期“趴”在那里,有人就会动坏心思,挪作他用。如今地方政府财政造血功能在下降,将中央的财政资金视为唐僧肉,有的地方把争取来的项目资金用于修建楼堂馆所,搞形象工程。及时盘活存量资金,加强资金的运作监督,就可以避免滋生一些腐败问题。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大量财政资金“趴窝沉睡”呢?主要是一些地方官员的懒政庸政所为。当下反腐倡廉气贯长虹,一些官员又产生消极不作为的思想,他们片面地认为,大量启动项目资金,既熬心伤神,个人也捞不到什么好处,弄不好还要受审计监督之累。不如把项目资金闲着,不干事也不犯错。这种无所作为的心态,既是对反腐败斗争的消极抵抗,也浪费了大量的财政资源——项目资金长期闲置,就相当于贬值。

    有鉴于此,要唤醒“趴窝沉睡”的财政资金,首先要唤醒各级领导干部的觉悟和责任心,财政资金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是纳税人对社会的贡献,必须格外珍惜,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不浪费,不沉淀,也不凝固。积聚财力固然能显露领导干部的执政治理能力,用好财力也能显示领导干部的当家理财能力,能挣钱并用好钱,才是一个完备的领导干部。

    其实如何用好钱,中央已有明确规定,严格按章办事就成。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八项措施,每一项都是盘活存量资金的好办法。第一条是考量地方官员的大局意识,长期沉淀的资金必须上交;第二条是资金整合的重点去向,向科技、教育、农业等重点科目倾斜;第三条是同级财政可动态调剂,又开了一扇前门;第四条是统筹使用,再给地方政府亮一盏绿灯;第五条是加强协调,避免资金在部门内和部门之间重复投放;第六条是将存量债务资金与新增债务资金合并,纳入统筹管理;第七条是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及时调拨政府性基金和专项收入;第八条是严格控制代编预算,并设定严格的时限。这八条,条条都是体现创新机制,加快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坚决改变资金使用“碎片化”,提高使用效益,用足用活积极财政政策。

    只要部门和地方官员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并按照中央政府的规定身体力行,“趴窝沉睡”的财政资金必定能被“唤醒”,盘活存量资金这个大手笔必定能有大作为。(蔡恩泽)

责任编辑: 林巧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