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互联网+”要走在改革前沿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7-16 16:59 来源: 央广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GDP同比增长7.0%,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给大家吃下定心丸。下半年要延续“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趋势,潜在的增长点在哪里?我们可以从李克强总理最近一次与企业负责人座谈时关注的焦点中可以洞察一二。

就在经济半年报出炉前不久的7月10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与4位经济专家和5位企业负责人共话当前中国经济。参加座谈会的企业负责人来自各行各业,既有以潍柴动力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也有奇虎360、大疆创新、科大讯飞等新产业新业态的代表,还有苏宁云商集团这样借助互联网新技术从传统行业向新业态转型的代表。李克强非常关心苏宁云商的转型发展,向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提出了一连串问题。

李克强:我就想问一下,你这个企业上半年的销售额变化情况?

张近东:1到6月的报表马上出来了,增长30%多。

李克强:就是说增速是相当高的了。第二个问题是,线下往线上走的增速,不是销售额,是问家数。增加的速度怎样?

张近东:我们是开放的平台,现在大概有5万家左右。如果完全放开的话,应该是成倍的增长。现在看有基础的传统实体店,线上转型后比简单地仅在平台销售的质量要高得多。

李克强:去年线下店、实体店有很多抱怨,但坚持住,国家也给予鼓励支持,线上、线下一起互动。现在听到的线下店的抱怨少多了,是不是线上、线下互动以后竞争力反而增强了。

张近东:总理,对的!

在对话中,总理对张近东说,现在通过线上转型以后苏宁云商的竞争力比以前更强了。也就是说互联网+的发展并没有挤垮实体店,反过来实体店适应形势的发展增强了竞争力。苏宁云商的经历给大家带来了好消息。

确实,中国经济升级发展根本要靠改革创新,要继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互联网+”必须走在改革的前沿。有媒体梳理发现,李克强总理在半年内进行了6次考察,涉及国有企业、创业大街、金融机构、社区、国家部委等,考察中有四次提到“互联网+”。

细心人注意到,国家统计局在公布今年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时,首次增加了对网上零售额的细分统计。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网上零售额在过去两年连续高增长的基础之上,又同比增长39.1%,规模达到16459亿元。我们期待“互联网+”对当下“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中国经济形成新的增长点。

那么,现在回顾总理与张近东的对话,我们可以读出哪些信息?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王春晖做出解读评论。

经济之声:据您了解,苏宁的转型效果如何?为什么总理这么关心它的转型?

王春晖:苏宁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把它所有的实体店都互联网化,这就意味着“互联网+”可能带来一个时代,这个时代不是说“互联网+”时代,而是将来所有的互联网企业可能传统化,而传统企业将会互联网化,这是“互联网+”的一个最重要的趋势。

苏宁云商转型的效果我觉得非常好,它的转型带来非常有力的证明是,实体店在“互联网+”时代不但不会被摧毁,而且还会蓬勃地更好发展。

从总理和苏宁张近东的对话中,我读出最大的信息是,原来讲电子商务会给实体商业带来巨大冲击,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不但没有摧毁线下实体店,同时也给线上带来巨大利润。苏宁已经不是O2O的模式,是OAO(OnlineAndOffline)的商业模式。它是双主体的,主体从线下实体店转到了线上,这就属于OAO模式。我觉得互联网+实体店和网店,这种OAO的商业模式,将来可能是实体店互联网化一个最重要的路径。

经济之声:对中国经济而言,短期的增长固然可喜,长期的结构变化才是改革创新的着眼点所在。“互联网+”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使中国经济真正实现由中高速迈向中高端,才是我们长远的目标。未来“互联网+”释放改革创新红利的空间在哪里?

王春晖:我认为“互联网+”最重要的创新红利和空间是,它的创新成果和实体经济会在各个领域融合。这种融合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效率的提升,特别是传统企业的变革。所以说它对于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生产力会形成一个非常好的态势。我非常看好。

经济之声:据统计,3年来出席李克强总理主持的9次座谈会的39位企业家中,互联网与电子商务领域“拔得头筹”,共有13位。未来,互联网等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传统行业借助互联网新技术向新业态转型,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多下功夫?

王春晖:总理始终很关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我觉得在巩固和增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还应当重点关注几个点: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的电商,二是大力发展行业电商,三是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在这三个领域,我们还要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因为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结合,它会不断深化网络化生产,而网络化生产又会极大促进流通和消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要把公共服务,特别是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更加夯实和完善起来。(记者 张慧娟)

点击进入中国经济“半年报”专题

责任编辑: 于士航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