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趋稳是经济向好的有效佐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7-30 14:40 来源: 光明网
【字体: 打印本页

    29日下午人社部就上半年就业形势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就业问题一直为国务院领导高度关注,根据人社部500个行政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显示:6月末在外务工人数环比、同比均有所增加,新返乡人数比同期有所减少,新外出人数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本地非农就业人数总量比去年同期略有增加。当前就业市场总体平稳,岗位需求人数大于劳动力供给,反映出我国经济运行企稳向好。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经济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既让民众“有业就”,还能“就好业”。因而,一直以来,就业问题都被列为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并成为检验经济形势的重要指标。从上半年公布的情况来看,就业形势的稳定,跟经济的持续向好呈现出并驾齐驱的态势。就在前不久,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中国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0%,预期6.8%,前值7.0%。中国1-6月份GDP同比增长7.0% 预估增长6.9%。实际情况好于预期,就业足以提供最佳佐证。

    当前处于调结构、转方式的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也给就业带来了很大的阻力。随着经济下行的趋势,就业形势也显得异常严峻。特别是一些沿海城市,随着经济的转型和产业的梯次发展,一些落后的产业和行业被逐步淘汰,一些低附加值的企业最终破产,以至于坊间传闻出现了“倒闭潮”。同时,随着技术的升级和大面积使用,也导致就业岗位在不断减少,就业的难度在不断增加,比如富士康公司推行的机器人战略,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然而却大大减少了用工数量,进一步增加低技术含量的人力资源的分流压力,尤其是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其面临的挑战将会达到“史上最严”。

    不过,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崛起,又起到了绝佳的替代作用,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和“大众创业”的方兴未艾,更是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用工量极大的服务业,以及大众创业,不仅让就业的形式更加丰富,也能起到发展一个带动一片的作用。作为“新常态”的标志,服务业和大众创业的发展,为实现充分就业创造了条件。正是两者之间这种互相映衬的关系,才使得就业率成为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

    厘清了经济形势与就业形势之间的关系后,对下一步的走势自然就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期待。一方面,经过相对较长的转型阵痛,经济下行最大的困难期已然过去,未来“新常态”必会得到更大的彰显,经济发展的结构和方式,也出现了质的飞跃;另一方面,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成功,同样会对个人就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此已然说明,就业的结构和方式,也悄然发生了转变。随着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升,以及对“新常态”的逐步适应,必然会为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新常态”越来越有成色,也就意味着劳动者的报酬将会进一步增加,社会财富的分配也将更加公平和合理,让更多人享受到改革的成果也能得到有效落实。看到并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凝聚更大的共识,让公众观念与形势发展保持高度协同,以此打下更为坚实的智力基础和民意支持。全面实现小康的认同度提高后,整个社会的幸福感也会随之增强。(堂吉伟德)

责任编辑: 陈燕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