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眼光”看“小众”的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8-27 14:17 来源: 央广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借鸡生蛋,生蛋还租”——这是金融界人士对融资租赁的形象比喻。如果一个企业急缺“物”,金融租赁或融资租赁公司可以买来设备租给它;如果一个公司急缺“钱”,可以把自有设备抵押给金融租赁公司融入资金——大家觉得很“小众”“跟我没什么关系”的租赁行业,实际上发挥着大大的作用。 

  今年6月开业的江南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由地市级农商行控股的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江南金融租赁监事长黄伟达举例说,通过租赁形式,方便农民进行农业生产:

  黄伟达:如果农民看中了农机具并想去购买,金融租赁公司就可以购买以后再租给农民,从而减轻农民的负担,同时也使得农民获得了农机具的使用权。

  中国银监会常州监管分局局长朱广德认为,批准成立此类金融租赁公司,主要就是为了服务三农,发挥金融支持农业的积极作用:

  朱广德:完善农村金融机制,特别是农村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以及农村金融公司,对于实施农业产业化、农业制造业以及农业现代化方面都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租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昨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发展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拉动企业设备投资,带动产业升级。会议还确定了加快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看似离普通百姓生活较远的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其实通过服务于广大企业,改善着大众的生产生活。看“小众”的租赁行业,需要有“大眼光”。

  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未来行业发展还需要解决哪些难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经济之声: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行业发展。这里提到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两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

  刘瑞:第一,中国有两种机构从事这种融资租赁,一种是银行机构,一种是非银行机构,由银行机构办理的融资租赁的业务叫金融租赁,而由非银行机构办理的叫做融资租赁。第二,它是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一种混合业态,通俗的说法就是我们家有东西不需要了,但是别人家需要用,然后双方达成协议,别人就可以租用我们家的东西,这是一种传统的租赁方式。现在的方式有所不同,现在是别人想用,可是他没有钱买,而我想通过租赁的方式赚取更多的收益,因此就通过一种占有资金成本的方式来进行交易,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市场业态。

  经济之声:为什么说“加快发展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有利于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拉动企业设备投资,带动产业升级”?

  刘瑞:首先,因为融资租赁主要是针对大型设备,例如飞机、大型车床、大型邮轮甚至包括不动产,很多中小企业需要这些设备,可是一方面它们没有足够的钱去买,另一方面这些设备又被大量闲置,所以在合约期间,就按照它的资金占有率、银行贷款以及贷款成本来进行计算,比如说利息。我们现在是用银行中间的资金利息来进行计算和交易,这样,中小企业就可以很快用到它们所需的设备,并且无需支付很高的费用。同时,这种方式也解决了资源闲置和浪费的问题。

  经济之声:在发展过程中,目前我们遭遇了什么样的瓶颈?

  刘瑞:目前我国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的发展都很迅速,当然也存在一些制度不健全的问题。首先,合约非常重要,到期之后,这个物品可以以低廉的价钱卖给承租人,所以,法律必须严格规范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间签订的合约。此外,如果货物遭到损坏,又应该如何维修,如何补偿或是由谁来补偿?还有就是税收问题,国家为了鼓励行业的发展,在征税方面制定了很多优惠条件,包括减免税。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涉及到双方的行为规范问题,还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过程。

  经济之声:昨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四项支持措施,包括对融资租赁公司设立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对船舶、农机、医疗器械、飞机等设备融资租赁简化相关登记许可或进出口手续,等等。怎么看这些措施的作用?

  刘瑞:这次出台四大措施的意义在于:第一,这个行业要大发展,就要对以前过多的限制或者不鼓励的政策进行调整。第二,发展在前,规范在后,必须加以规范。如果这一行业得不到很好的规范,也会出现圈钱的问题。实际上现在社会中大量的资金都压在了房地产和股市上,而融资租赁给资金提供了一个新的投资领域,可以吸引一些专业性的融资租赁公司进入到这个行业来搞活经济,增加经济的流动性。

  经济之声:是否会有很多资金愿意进入这个行业,它的盈利情况又如何?

  刘瑞:从国外看,美国是最早发展这个行业的,它有几个基本前提:第一是大量的设备过剩,很多被闲置。第二是大量中小企业无力承担大型设备昂贵的费用,它们其实只需要使用一段时间,并不是完全占有。第三,社会上有一批闲散资金在寻找这种投资机会。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已经具备这三个条件,加上国家的大力引导、支持和鼓励,行业前景值得看好。(记者 易建涛)

责任编辑: 陆茜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