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制度重焕活力,为教育发展注入新能量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8-27 15:19 来源: 光明网
【字体: 打印本页

    8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认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对于优化配置资源、加强基础教育师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几年来的大面积试点,全面实施改革时机已成熟。会议决定,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8月26日 中国政府网)

    在今年7月份的一项哪些职业最受职称评审之“累”的调查中,“教师”以73.2%的得票率,排在首位。为了评职称,有人疲于奔命,有人拉关系找人情,有人憋着不评职称,却无法得到公平待遇。某重点中学初三语文教师刘飞(化名)最近瘦了不少,为了参评“中一职称”,他已经“奋战”了半个多月。

    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收入差距过大:高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从教师职称评定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些地方的评定已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变成了很多教师的负担。从名额分配到具体评定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问题,使一些教师为了评职称而拉关系找人情,而那些不愿意“妥协”的教师因评不上职称,无法得到公平的待遇。

    我国从2009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起试点范围开始扩大。这项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在职称等级上,设置5个等级,并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标准和办法。是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举措。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在施行初期,确实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加强教师管理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社会在进步,职称制度不改革已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求职称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且已势在必行。

    然而,职称制度改革到底怎么改?怎样才能通过改革除弊创新,让职称制度重新焕发活力,为教育发展注入新的能量?

    教师职称评定的初衷在于激发教师竞争,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然而对教师论文水平较高要求,使得很多教师认为教学水平和能力并不重要,因而越来越不重视日常的课堂教学工作,不重视教育教学的质量。此次常务会提出重新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城里的学校和重点中小学教师大量超编,偏远地方,乡镇学校严重缺编,会议研究在评定的比重上,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尤其要重点解决农村尤其是边缘地区教师的职称问题。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教师的使命则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给教师队伍职称评定松绑,改变官本位色彩和岗位化资历化色彩,实现人才、资金等资源的自由优化组合,是必须明确且坚持的努力方向。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的实施是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制度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希望它能激励教师们努力工作,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夏生)

责任编辑: 王骁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