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查: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的好抓手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8-29 15:13 来源: 中国经济新闻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不执行已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相关政策,变相违规收费;未按时限要求开工棚户区改造,却虚报完成任务量和整改情况;疏于把关旧楼改造工程招投标,结果发生串标……

  近日,国务院大督查第一批问题处置结果公布,辽宁等7个省份的59名干部因失职渎职被追责。

  2013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虽然一些重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收到实效,但不少政策措施落实的力度不到位、效果不明显,没有充分发挥对经济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应有的促进作用。为此,去年6月底到7月初,国务院决定派出督查组,对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了第一次全面督查。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国务院又部署开展了第二次大督查。

  国务院开展督查的目的,笔者理解有三:一是要巩固经济趋稳向好势头。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经济虽有趋稳向好势头,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狠抓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落实,顶住下行压力、增强发展动力,巩固经济趋稳向好势头。而很多地方政府对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认识不足或者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意识不强,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加上地方财政压力,对于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的落实存在畏难和消极情绪。

  通过督查,可以起到“猛击一掌”的重要作用,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对当前中央政策内涵的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政策要求,切实抓好贯彻落实,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推动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尽快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夯实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二是要树立施政新风。党的十八大以后,尤其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面对反腐败和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一些政府官员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把“不干事”作为“不出事”的应对之策,工作消极被动,甘于当无所作为的“撞钟和尚”、“太平官”。这种“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为官不为和“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敷衍了事风气的形成和蔓延与不仅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背道而驰,还使重大事项久拖不决,令民生政策迟难落地,危害巨大。

  通过督查和问责,就是要政府官员们做到守土有责、奋发有为,杜绝松松垮垮、大而化之的工作状态,纠正推诿扯皮、拖延应付等庸政懒政行为,树立“言必信、行必果”的施政新风。

  三是要把惠民生落到实处。从此次公布的国务院大督查第一批问题处置结果看,变相违规收费、棚户区改造虚报等涉及民生方面的问题占多数。可以看出,一些地方简政放权“最后一公里”仍存梗阻,权力依然没有被“关进笼子”。通过督查,打通梗阻,破除政策措施落实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和强化抓落实的制度保障,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政策措施带来的实惠。

  可以说,督查是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的好抓手。7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常态化督查机制。

  但笔者更愿意看到的是像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所说的那样:督查只是推动落实的手段,通过一次次强力督促,政府官员们真正从内心树立起为民谋利的自觉才是最终目的。

  只有这样,我国的各项改革才能在良性循环中不断放大乘数效应,改革红利才能充分释放。(段树军)

责任编辑: 陆茜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