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解决看病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9-02 13:02 来源: 国际在线
【字体: 打印本页

    “大医院看不上病,小医院看不好病”,是很多人的固有观念。有统计显示,有八成的民众看病集中在大医院,只有两成愿意到基层医院就诊。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方便群众就医。专家认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有利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也有助于解决看病难。

    所谓分级诊疗,一般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由于中国的医疗资源和患者过分集中在城市大型医疗机构,因而出现了看病难这一问题。为改变大医院号源难求的状况,目前,中国正在建立的分级诊疗,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为模式,让一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诊疗分流在基层医院,提高优质稀缺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对于这种做法,不少百姓有些担忧。

    “如果是身体不舒服需要做一些检查的话,我更倾向于大医院,原因就在于专业性和专家资源的倾斜度。”

    “小病痛是离家比较近的,大的病或者是急的病还是会去大医院。”

    “一般的话会去比较大的一些医院,信誉度比较高的,三甲以上,医疗条件,并且医生水平比较有保障。小医院,尤其是一些社区医院,不能知道哪家比哪家好。”

    对于民众的担心,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教授王虎峰认为,推动分级诊疗势在必行,而解决民众担心,关键要在实现分级诊疗时,做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要实现分级诊疗,首先大医院要配合放手,让大医院专家下沉,第二个基层医疗机构要有相应的医疗水平,能完成普通病传染病诊疗,主要是解决基层用药问题,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慢性病的用药要和上级医院衔接,确保供应,要有专业的团队进行上门服务,来满足患者需要。”

    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和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基层全科医生等人才培养,推动基本实现看大病不出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子君认为,这说明除了要提高基层的硬件水平外,要注重对基层人才队伍的建设,“在基层的一定是要合格的医生,老百姓信得过的医生,这是很重要的。”

    在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的同时,此次会议提出,合理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起付线和支付比例差距,鼓励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事实上,已于去年8月实施分级诊疗试点的浙江省就是按上述要求,通过价格杠杆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实行差异化的收费和医保报销标准,并逐渐拉大差距,来引导患者分流、合理就诊的。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处长王桢介绍说:“如果没有经过转诊的,自行到区域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其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在原有的基础上要明显下降,当然,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地方上的实际情况自行考虑,可以降低报销比例,也可以不予报销。这个支付制度的政策的核心就是以价格的这个杠杆来引导和调节病人的一个流向。”

    此次会议还提出,鼓励老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在自愿基础上与基层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等签约,接受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鼓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参与签约,使居民获得更便捷的优质医疗服务。在已经举行过全科医生签约仪式的浙江台州,正探索建立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制度,逐步建立起全科医生与居民之间良好的契约服务关系,服务模式也从间段的诊疗服务向连续的终身卫生保健服务转变。

    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要求,今年所有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和综合医改试点省都要开展分级诊疗试点。而早在今年初,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曾透露,今年将制订分级诊疗的指导意见,“我要强调的是老百姓要理解,基层医院和大医院之间不是同样功能的机构,他们是功能互补的,我们在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情况的时候就看他能不能解决公众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而大医院是重点解决疑难重症的。分级诊疗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老百姓看病的自由,而是说帮助老百姓建立一个更科学、更合理的就诊的流向。”(记者 陈雨)

责任编辑: 方圆震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