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地方志编修体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9-14 18:05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字体: 打印本页

    至2020年,基本形成地方志编修体系、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工作保障体系“五位一体”的地方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在这五大体系中,地方志编修体系居于基础性、主导性的地位。

    《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至2020年,基本形成地方志编修体系、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工作保障体系“五位一体”的地方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在这五大体系中,地方志编修体系居于基础性、主导性的地位。下面结合北京市地方志工作实际,对如何构建地方志编修体系,谈些体会和想法。

    一、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认真总结第一、二轮修志的经验教训,为第三轮修志打牢基础

    《规划纲要》把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作为健全地方志编纂体系主要任务的第一条,表明其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把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纂作为一项全国性的文化基础建设工程,全方位加以推进。北京市第一轮修志规划任务启动于1988年,共规划志书172部,形成了一部庞大的地情资料库。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启动于2009年,共规划志书85部,计划于2020年全面完成。北京市将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在抓紧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的同时,认真总结第一、二轮修志的经验教训,为启动第三轮修志做好准备工作。

    二、大力推进地方综合年鉴工作,在不断提高质量的前提下,逐步增加专业年鉴的数量和种类,形成“大年鉴”工作格局

    《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要大力推进地方综合年鉴工作,重视各类专业年鉴的编纂工作。北京市于1990年出版第一期《北京年鉴》,之后每年出版一期,目前已出版25期,成为社会各界了解北京的窗口,并多次获奖。北京市第一部区县综合年鉴《房山年鉴》出版于1987年,以后各区县逐步编纂、出版综合年鉴,于2012年实现了区县综合年鉴全覆盖。

    在抓好地方综合年鉴的同时,北京市于2010年提出构建“大年鉴”工作格局的思路,要求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承担全市或全区县各类年鉴的服务和指导工作。据初步调查,全市累计出版各级各类年鉴300多种(未包括中央级年鉴)。下一步,将推动重点领域、重要部门编纂、出版年鉴,不断扩大年鉴的覆盖面。

    三、重视乡镇村志和部门志、行业志等各类专志编纂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和管理,做好中国名镇志、名村志文化工程编纂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在规划志书的带动影响下,社会各界修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出现了一大批乡镇村志、厂矿志、街道志等规划外志书。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社会各界编纂的规划外志书近千种。有的区、县每个乡镇都在修志,有的乡镇村村都在修志。为了确保基层志书的质量,下一步将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指导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做好志书编纂工作,引导和指导基层修志健康发展。

    《规划纲要》还提出,做好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编纂工作。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记述乡镇、村的变化过程,既保存历史,又留住乡愁,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文化工程。北京市也有很多名镇、名村,北京市要协调区县,动员乡镇,组织力量,开展名镇志、名村志的编纂工作,争取有更多的镇村列入这一文化工程。

    四、深入开展旧志整理工作,编制旧志整理规划和联合目录,编辑出版历代方志集成,开展旧志点校、提要、考录、辑佚等工作

    《规划纲要》把深入开展旧志整理作为地方志编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对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据初步调查,北京历史上的旧志有百种千卷,存于各类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中,也有的由个人保存,很难看到。北京市成立了旧志整理丛书编委会,启动了旧志校点整理出版工作,研究制定了整理标准和规范,实行统一审定、分阶段实施的办法,目前已校点整理出版了11种、100余卷。下一步将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编制旧志整理规划,编辑旧志联合目录,分类整理旧志资料,使旧志这个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发挥更大的价值。(作者系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王铁鹏)

责任编辑: 方圆震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