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鸡西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5-09-15 14:26 来源: 鸡西市人民政府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鸡西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当前我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新老矛盾叠加,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面对新常态下就业形势,必须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催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动力,为促进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新动能。为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黑政发〔2015〕21号),全面贯彻鸡西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的“转型发展、兴市富民”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情,现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一)坚持扩大就业发展战略。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将城镇新增就业、调查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指标,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建立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评估机制,同等条件下对创造就业岗位多、岗位质量好的项目优先安排。(市发改委、工信委、统计局、商务局负责,列第一位的单位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优先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和业态,突出“一条主线”(转型发展),实施“三大战略”(两个转变、双轮驱动、旅贸牵动),做强“四大主导产业” (两黑一绿一药),推进服务业与农业、工业融合发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挖掘第二产业的就业潜力。支持发展商业特许经营、连锁经营,大力发展金融租赁、节能环保、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休闲、健康养老、家庭服务、社会工作、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电子商务向农村和农业延伸,创新农产品经营业态,带动就业增长。(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委、商务局、民政局、旅游局、文广新局、体育局、农委负责)

(三)发挥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创建示范工作,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园、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等创业载体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争取国家综合奖励和省财政支持。落实政府采购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政府采购计划预算总额的30%以上应专门面向中小企业,其中小微型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适当提高职业中介机构介绍中级工以上技术工人到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就业的就业创业服务补贴标准。建立小微企业目录,对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开展抽样统计。降低或减少小微企业获得专利的成本,优先审查小微企业核心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鼓励高校、院所将闲置专利向小微企业许可转让,向小微企业低成本或免费实施专利许可,引导高校、院所与小微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合作互助,帮助小微企业进行专利创业和专利二次开发,对小微企业亟需获得授权的核心专利申请优先审查。指导企业改善用工管理,对小微企业新招用劳动者,符合相关条件的,按规定给予就业创业支持,不断提高小微企业带动就业能力。(市工信委、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商务局、人社局、统计局、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技师学院负责)

(四)加强失业风险预防和调控。失业保险单位缴费费率由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调整为1.5%,个人缴费费率由本人工资的1%调整为0.5%。在我市参加失业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生产经营困难、向社会承诺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可以申请失业保险基金给予稳定岗位补贴,用于富余人员生活补助、单位及职工社会保险补贴或转岗培训补贴。确需裁员的,应制定人员安置方案,实施专项就业帮扶行动,妥善处理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接续,裁员方案需经职代会通过。依据兼并重组政策规定,支付给企业的土地补偿费优先用于职工安置。完善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应对失业风险的就业应急预案。(市人社局、财政局、工信委、商务局、国土局负责)

二、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五)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进一步落实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推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和社会保险登记证“四证合一、一照四号”。统筹推进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放松经营范围登记管制,进一步放宽新注册企业场所登记条件限制,推动 “一址多照”和“住改商”等住所登记改革。推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按要求实现“一照一码”。转变涉企的行政服务和监管方式,推行“互联网+政务”,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涉企信息集中统一公示和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推动政府部门运用大数据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和监管,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转变监管方式,逐步减少实地检查行为,强化网上监管、数据监管。落实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推动各部门实行联合信用约束。事项审批实行限时办结,推行“一个窗口”受理、网上并联审批等方式。(市工商局、发改委、市编办、市政府办、市政府法制办负责)

(六)培育创业创新孵化平台。各县(市)、区清理出的非办公类用房优先用于政府主导新建的科技园、孵化器。统筹利用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城市配套商业设施、闲置厂房等现有资源,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完成“十百千万”工程中“打造覆盖城乡的十大创业示范基地”工作目标,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经营场所和企业孵化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适用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可对众创空间的房租、宽带网络、公共软件等给予适当补贴。鼓励企业由传统的管控型组织转型为新型创业平台,让员工成为平台上的创业者,形成市场主导、风投参与、企业孵化的创业生态系统。(市科技局、工信委、人社局、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技师学院负责)

(七)拓宽创业投资融资渠道。切实用好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支持创业活动,支持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在我市创业融资领域的发展。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加大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投入,促进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支持新兴产业领域早中期、初创期企业发展,鼓励扶持小微企业上市融资。放大财政贴息担保贷款对创业的扶持作用,凡在我市创业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就业重点群体和困难人员,均可申请2年期最高额度为10万元财政贴息的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创业的,按人均10万元、实际贷款人数和额度分别给予2年期的担保贷款;对个人发放的创业担保贷款,在贷款基础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的,由财政给予贴息;对小微企业当年新招用各类就业困难人员达到企业员工30%(超过100人的达到15%)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给予为期2年、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担保贷款,财政部门按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进一步简化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手续,在担保公司开设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专门窗口,实行担保公司和银行部门“一站式”服务。完善担保基金呆坏账核销办法,细化核销标准,提高代偿效率。(市财政局、金融办、人民银行鸡西中心支行负责)

(八)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税务部门要加大税收政策宣传力度,做好纳税辅导。将企业吸纳就业税收优惠人员中的失业一年以上人员调整为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通知》(财税〔2013〕52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71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34号)等文件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和企业,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继续实施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3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关于调整完善扶持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42号)规定,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个体经营户和企业吸纳各类人员创业就业的税收扣减限额标准,按照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我省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减免税限额(定额)标准的通知》(黑财税〔2014〕21号)、《关于我省扶持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创业就业减免税限额(定额)标准的通知》(黑财税〔2014〕22号)规定执行。(市人社局、民政局、财政局、地税局、国税局负责)

(九)大力扶持网络创业。积极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推动电子商务与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业态深度融合,带动产业创新发展。支持电子商务园区和互联网服务商实行“一址多照”,为网络创业者提供经营场所的集群注册。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网络创业人员,同等享受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在网络平台实名注册、稳定经营且信誉良好的网络商户创业者,可按规定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市商务局、工信委、工商局、人社局、财政局、人民银行鸡西中心支行负责)

(十)调动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性。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鼓励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研机构、普通高校、职业院校,通过合作实施、转让、许可和投资等方式,向高校毕业生创设的小微企业优先转移科技成果。完善科技人员创业股权激励政策,放宽股权奖励、股权出售的企业设立年限和盈利水平限制。科技人员创业的鼓励政策按《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激励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意见》(黑发〔2015〕6号)执行。(市科技局、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负责)

(十一)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依托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机构组建农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培训一批农民创业创新辅导员组织开展创业培训、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六位一体”的创业服务。鼓励各类企业和社会机构搭建农民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见习基地,积极参与我省“百名农民创业之星”和“百个农民创业示范(实习)基地”评选活动。依托现有各类园区等存量资源,整合创建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参照我市创业示范基地管理,强化财政扶持和创业服务。支持农民网上创业,推动农民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批量进驻电商平台,提升我市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积极组织创新创业农民与企业、小康村、市场和园区对接,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市农委、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地税局、团市委负责)

(十二)营造大众创业良好氛围。支持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展示推介等活动,搭建创业者交流平台,培育创业文化。定期举办创业大赛,对创业大赛中的优秀创业项目进行资助。对劳动者创办社会组织符合条件的,给予相应创业扶持政策。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扶持体系、创业服务体系和工作考核体系,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市人社局、市委宣传部、科技局、财政局、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技师学院负责)

三、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十三)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根据基层需要,针对工作急需、专业性较强且员额不足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除外)职位,向高校毕业生适度放宽报名资格条件,鼓励报考。按规定落实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各县(市)、区要进一步推进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工作,每年在基层特别是街道(乡镇)、社区(村)购买一批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优先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力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三支一扶”计划,每年招募一批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基层服务,充实基层人才队伍。服务期满、考核称职(合格)的“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大学生,参加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招聘时,笔试成绩加5分,报考本人户籍地岗位和期满考核为优秀等次的,再各加2分。在街道(乡镇)、社区(村)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在报考事业单位时享受项目生同等政策。(市人社局、市委组织部、教育局、财政局负责)

(十四)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保障机制。鼓励各类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高质量的见习岗位,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见习单位,当年的见习补贴标准由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0%上浮到60%。建立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制度,推动实现招聘信息公开、过程公开和结果公开。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残疾、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对高校毕业生从事灵活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的,按规定给予2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对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1年社会保险补贴。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免费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取消非应届毕业生调整改派环节,非应届毕业生可凭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或用人单位录(聘)用通知等就业材料,《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和原《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办理报到和落户。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可参照高校专科毕业生享受相关就业补贴和创业鼓励政策。高校毕业生创业的鼓励政策按《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黑政发〔2015〕16号)执行。(市人社局、教育局、公安局、财政局负责)

(十五)努力帮助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将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登记失业人员中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人员、登记失业6个月以上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失业人员、残疾人和高校毕业生作为帮扶重点,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提供就业援助服务。对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2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女满45岁、男满55岁就业困难人员(“4555”人员)实现灵活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定额社会保险补贴。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适度控制岗位规模,严格实行准入和退出机制。对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使用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使用就业专项资金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对初次核定享受补贴政策时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不得安排非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应优先保障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确保困难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除零就业家庭人员外,就业困难人员在同一困难状态下,只能享受一次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期满后,按规定享受失业人员就业促进政策。被认定为省、市级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完善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扶持政策,建立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及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公示制度。残疾人创业,残疾人就业保障资金可给予不超过2000元的资助。(市人社局、民政局、财政局、残联负责)

(十六)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围绕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特别是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民。组织劳转协会、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能人等市场主体为农民提供对接服务,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鼓励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赴俄罗斯开展粮食、蔬菜种植和营销,扩大对俄劳务合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实施征收土地时,要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中明确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的具体措施,要优先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市农委、人社局、财政局、商务局、国土局负责)

(十七)拓宽退役军人就业渠道。在我省组织的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时,按照省里确定的招考计划,定向考录一定数量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在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中,按省招考计划招录一定比例的退役士兵,重点面向退役大学生士兵招录。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国有控股和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在招收录用或者聘用人员时,应安排不低于录(聘)用计划10%的名额招收符合录(聘)用岗位要求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相关企业对招收的退役士兵开展岗位培训的,可使用就业专项资金给予培训补贴。退役士兵报考公务员、应聘事业单位职位的,在军队服现役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服现役年限计入工龄。(市人社局、市委组织部、民政局、财政局负责)

四、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培训

(十八)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创业服务功能,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在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服务的基础上,将创业者的人事代理、档案保管、职称评定、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权益保障、法务咨询和法律援助等纳入服务范围,提高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将县级以上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和县级以下(不含县级)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将职业介绍补贴和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补助合并调整为就业创业服务补贴,按照绩效管理原则,向社会力量购买基本就业创业服务。支持各类社会化、市场化专业服务机构及社团组织为创业者提供专业服务。(市人社局、财政局负责)

(十九)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推动社会保障卡在就业服务上的应用。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实现就业管理和就业服务工作全程信息化和标准化。建立全市就业信息监测平台,联网发布各类就业信息,稳步推进就业信息共享,支持社会服务机构利用政府数据开展专业化就业创业服务,推动政府、社会协同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市人社局、财政局负责)

(二十)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县一级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整合,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为社会提供统一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实现人力资源市场管办分离、政企分开、事企分开、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离,明确划定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逐步把经营性业务转由服务企业实施。加强对企业招聘行为、职业中介活动的规范,及时纠正招聘过程中的歧视、限制及欺诈等行为。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规范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荐、人员培训、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市编办、人社局、财政局负责)

(二十一)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机制,政府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购买培训服务,将享受培训补贴人员全部纳入职业培训补贴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组织开展订单式培训,重点组织实施农民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创新职业培训模式,鼓励有条件的职业培训机构开发和实施职业培训包教学,支持企业以新招用青年劳动者和新转岗人员为重点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发挥企事业单位主体作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快培养重点产业急需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培训方式,利用各类创业培训资源,开发针对不同创业群体、创业活动不同阶段特点的创业培训项目。鼓励培训机构对创业群体免费开展创业培训,引导劳动者利用互联网、众创空间以及政府公共服务网站参加网络创业学习和培训。(市人社局、财政局负责)

(二十二)建立健全失业保险、社会救助与就业的联动机制。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自主创业的,可一次性领取未领的失业保险金,在应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由经办机构按规定继续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研究探索鼓励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的,视其生产经营和家庭收入情况,按规定给予6至12个月的救助渐退期,在核算家庭收入时,可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创业人员创业失败,生活陷入困境,符合条件的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市人社局、民政局、财政局负责)

(二十三)完善失业登记办法。将《就业失业登记证》调整为《就业创业证》,免费发放。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可以到常住地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免费申领《就业创业证》,作为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的凭证。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为登记失业的各类人员提供均等化服务,有针对性地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推进符合条件的外来劳动者与当地户籍人口享有同等的就业援助政策。(市人社局、财政局负责)

五、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创业的责任

(二十四)落实目标责任制。印发《鸡西市就业创业工作任务督办清单》,将就业创业工作纳入政绩考核,细化目标任务,督促落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合理保障资金投入,提高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性支出的比例,进一步规范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强化资金预算执行和监督。有关地区不履行促进就业职责,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视情况对有关负责人及具体责任人实行问责。(市委组织部、人社局、财政局负责)

(二十五)建立健全就业创业统计监测体系。健全就业统计指标,完善统计口径和统计调查方法,逐步将性别等指标纳入统计监测范围,建立创业工作统计指标。强化统计调查的质量控制。加大就业统计调查人员、经费和软硬件等保障力度,推进就业统计调查信息化建设。依托行业组织,建立健全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市人社局、统计局负责)

(二十六)注重舆论引导。坚持正确导向,加强政策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借助“创业在鸡西•我是创业人”创业典型事迹报告会平台大力宣传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经验做法,宣传劳动者自主就业、自主创业和用人单位促进就业的典型事迹,在报纸、广播、电视开辟创业专栏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就业创业工作,引导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劳动者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市委宣传部负责)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刘啸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