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不会为”做“挡箭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10-13 07:34 来源: 人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日前,国务院大督查第二批核查问责结果公布,249名干部因不作为被问责。其实,在干部因懒政怠政“不作为”被问责之时,还广泛存在一种易被同情的“为官不为”情形——“不会为”。比如,前一段就有报道称,中央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下放了大量行政审批等事项,但一些地方的干部手握一堆审批权却不知如何用。

  不作为,自当被问责。不会为,就可以“不为”吗?

  当下,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步伐的不断提速,各领域的干部都面临新挑战。诸多改革措施力度大、时间紧,确给承担各项决策和执行任务的干部带来不少压力。由此,一些人开始“水土不服”,比如,不卖地就不知如何发展了;再如,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却不知道如何承接了……“我确实很想有所作为,但真的不知道怎么做”“很多事情过去都是这样办的,已经陷进去了,一时半会儿学不会新干法”……

  乍一听,这些干部的“叫屈”似乎情有可原,但细推敲则不然。当前,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与此同时,为保障各项改革有效落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迄今已召开了十几次会议,每次都审议通过了若干重要文件,对各项改革任务详细部署。此外,中央有关部门也制定了配套改革的细化办法。可以说,对于各项改革,中央已有较为详尽的部署。

  既然改革路线图和具体方案已出,各级干部需做的就是适应新形势新挑战,落实好各项改革举措。如此来看,一些干部“不会为”的理由似乎不太能站得住脚了。

  实际上,一些干部嚷嚷着“不会为”的根子在于,他们习惯于沿用传统经验和方式,面对新形势,学习不够、钻研不足,吃不透上情、掌握不了下情,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也在换挡转型,中央各项改革部署更需快马加鞭地落地,等不起、慢不得,如果干部以“不会为”为由无所作为,只会贻误改革发展良机。

  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不会是闲庭信步,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各级干部不应固守陈规,当积极创造条件,学习提高落实改革方略的能力。一方面,研究吃透中央各项政策,在工作思路、发展理念乃至工作心态上,及时调整校正到位;另一方面,还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认真调研,做好中央大政方针与本地实情结合的大文章,将“上情”与“下情”有效对接。

  当然,对那些“没有政策等政策,有了政策等经验,有了经验等等看”、缺乏“本领恐慌”“能力危机”的干部,也应根据新近出台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该让的让、该下的下,坚决追究那些以“不会为”为借口的懒政怠政干部的责任。(江琳)

责任编辑: 温雅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