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的信心:释放七千万的人口红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11-20 15:28 来源: 光明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意味着,在“十三五”全面小康的决胜期,我们必须打赢一场脱贫攻坚战。6年要实现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样的承诺铿锵有力。脱贫攻坚获胜的信心来自哪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告诉光明网记者,从“扶贫”到“全面脱贫”彰显着消除贫困的中国决心,精准脱贫将是“十三五”全面脱贫的关键词,而7000多万人脱贫也将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6年7017万人的全部脱贫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社会保障建设取得新进展,按照年人均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2014年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离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还剩下不到六年时间,要实现7000多万人口脱贫,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170万,每月减贫100万,任务非常艰巨。

  这7017万贫困人口在哪?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介绍,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实现6亿多贫困人口减贫。能够靠一般的改革发展方法和措施解决的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脱贫,剩下的贫困人口都是脱贫比较困难的人群,主要集中在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等自然资源条件差的地方,几乎没有可供开发的资源可寻;其次一些地区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老弱病残留在农村造成大量的土地撂荒,几乎不可能靠开发身边资源实现脱贫。

  脱贫的信心来自哪里?

  蔡昉指出,贫困人口脱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扶贫效果递减规律,最早一批人脱贫相对容易,越往后这些受教育程度较低,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的人民脱贫难度比较大。“因此精准脱贫就成了关键词”,什么原因致贫、有什么需求、怎么帮扶?针对真正贫困人口的需要去精准脱贫。

  “五个一批”是“十三五”规划扶贫开发进行的主要措施之一。蔡昉表示,可以通过就业、产业发展、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具体措施解决7017万贫困人口。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脱贫三千万,通过易地搬迁转移就业安置一千万,通过生态保护,从生态条件不好的地区搬迁到生态条件好的地区脱贫一千万,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而剩下约二千万左右的贫困人口通过扶贫和低保政策的有效衔接实现脱贫。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指出,7000多万人口脱贫有保证实现的条件,中国现在综合国力有了极大提升,我国有举国办大事的体制,贫困地区和富裕地区结对帮扶的机制也比较完善。过去三十多年的扶贫成就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从1978年的77039万下降到2014年的7017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支由2012年的4732元提高为2014年的6221元。全球赤贫人口总数急剧下降,主要原因得益于一个大国,即中国的“巨大经济进步”。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60%以上下降到2014年的4.2%,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世行行长金墉在一份声明中称,贫困人口的持续减少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强劲的经济增长和各国在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加大了投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精准扶贫新方略,即做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目前国家层面的扶贫大数据正在加紧完善中,全国自上而下围绕贫困农户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工作体系,对12.8万个贫困村派驻驻村工作队和选派第一书记,扶贫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真正让贫困村和贫困农户得到实惠。

  7000多万人脱贫是经济新增长点

  中国现有贫困人口很大限度上是由于所在地区资源贫乏,缺乏较好收入的就业机会导致的。7000多万人中也有较好的劳动力,因此7017万人脱贫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曾有学者核算过城镇化对GDP的贡献,即一个农民进城会带动约50万人民币的GDP,贫困人口脱贫也是类似的道理。

  贫困人口脱贫的过程可以有效缓解当前中国经济转型阶段所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城乡贫富差距的缩小使得中国城市与农村更加协调发展;同时贫困人口脱贫后能够产生更多消费,提振经济的发展。中国还有7017万贫困人口的现实也说明人口红利还没有完全释放。

  有观点认为,中国的人口宏利正在消失。“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蔡昉指出,人口宏利本就是一个国家在较低发展阶段上能够借以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而恰恰是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时这种宏利终究要消失。“未来的经济增长源泉靠人口素质的提高、靠资源更好的配置,唯独不靠人的数量”。蔡昉强调,如果一直靠人口数量那就一直是发展中国家、赶超型国家。

  改革红利正在替代人口红利成为经济新增长点,而改革红利很重要是来自于城镇化、来自于脱贫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蔡昉表示,过去中国经济增长中生产率提高的部分,资源重新配置的效率占到接近一半比例。随着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正从过去以劳动力为优势转向以生产率更高、资源配置更高为优势,这些都是为了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只要能够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就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我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到高收入国家的平稳过度。(记者 张琳)

责任编辑: 刘杨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