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化”遇上“科技”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11-25 07:23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体: 打印本页

当“文化”遇上“科技”
——“2015文化科技创新论坛”在深圳举行

图为论坛现场,嘉宾正在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国家战略如火如荼深入推进之际,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深圳大学联合主办的“2015文化科技创新论坛”近日隆重举行。据悉,本届论坛以“开源创新背景下的文化科技融合”为主题,分设“协同创新与未来发展”、“创客经济与社会变革”、“开源创新与公共文化”和“创客与创新管理”四个单元。来自美、澳、荷、法、加拿大及中国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文化企业代表百余人齐聚本论坛,就文化科技产业的发展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那么,这场精彩的论坛又碰撞出了哪些“火花”呢?

    观点一:协同创新成趋势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于平指出,我们需要确立一种“集成创新”的理念,强调自主意识、跨界意识、协同意识和整合意识,有效实现艺术要素与技术要素的集成和创新。

    “文化从来没有离开过科技,这是一个一直存在的命题。那么,科技如何影响文化的走向?”世界城市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黄昌勇指出,文化趋向综合化发展将打破诸多界限,实现跨界融合发展,并将对当代艺术、先锋艺术、大众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指出,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和以文创为代表的文化创新代表了人们的不同需求,文化、情感、服务、技术、材料等都被整合在一起。未来,更多的小微企业和虚拟型企业将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即一源多用或多源多用,进而最终形成真正的“互联网+”文创生态。

    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创新设计院总监叶长安展示了香港在社会创新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与成果。他认为,社会创新与技术创新一样重要,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NGO)、企业和公共服务机构的跨界合作是必然趋势。

    观点二:深圳创客空间大

    美国未来学院“十年预知”项目研究主任琳·杰弗雷对深圳格外关注。在她看来,很多旧金山的创客来到深圳,于2007年创办了开源式制作工厂。中国深圳是未来创客孵化的重要区域,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文化与技术中心主任约翰·哈特利则说,创客文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技术、知识和经济等因素的沟通,通往创意经济与文化的新道路就在我们的文化、生活、环境等整个生态系统之中。

    “华强北之所以受到创客的青睐,缘于其打造了一个为创客们提供全产业链条的创业生态雏形,缩短创客创意变成实物、产品的周期。”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负责人李诺夫表示,“山寨2.0就是创新。”深圳已走过模仿、集成、改良再创新的道路,未来的创新之路将更加自信。

    观点三:鼓励包容促创新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马志辉则强调了创意的文化公益性。马志辉称,创新和创客并不总带来经济回报,很多开源方面的创新来源自内在好奇心的驱动和执著。同时,社会与政府则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通过重视过程与宽容失败来推动创意的发展。

    上海市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一直都很关注创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花建表示,创新城市不仅仅依赖于大城市,更要形成区域联动效应,带动小城市的发展,形成“分散式集聚”,并逐步形成一个具有梯度结构的、有效的城市网络。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媒介文化与创意艺术学院国际部主任李士林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科技融合需要更多地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对新事物的诠释要有弹性机制,达成公共部门对确定性的追求与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之间的调解与平衡。

    观点四:优质管理不可缺

    在讨论如何对待创意时,南澳大利亚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斯蒂芬·波伊乐提到,创意是任何时候都存在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管理好创意,真正把创意转化为创新产品。政府要建立一种创新机制,激发人们的创意意识,并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对创新金点进行有效管理。

    KEA欧洲事务所创始人菲利普·科恩梳理了欧美的创新管理经验。他提醒说,政策制定者清楚了解面对何种挑战是一个难点,如何落地实施又是一个难点,这需要采用多维度的综合创新。“比如,推动跨学科之间的融合,培养创意人才,提供创新土壤,同时也带动了创造性的经济活动和就业。”他说。

    深圳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所所长朱谢群分析了从创意的兴趣导向到创业的利益导向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知识产权角度提供了自己的思考。他指出,在法律规范上,创意权益归属界定中存在的困难。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詹双晖则针对管理政策面临的难题提出了三条对策:一是政策制定时应注重解决普遍性问题;二是推进文化产业与科技、制造业及经营模式的融合创新;三是努力培育创新文化,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和市场环境。(谢仁敏、朱芳、赵鹏飞)

责任编辑: 林巧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