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合作的高铁——李克强携16国领导人体验中国的“速度与激情”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11-27 11:31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打印本页

11月2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同乘坐中国高铁。

11月2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同乘坐中国高铁。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史无前例”“高端乘客”“性价比最高的一次代言”……李克强总理携中东欧16国领导人体验中国高铁引得一片喝彩。

11月25日11时整,李克强总理和中东欧16国领导人,从苏州共同登上了开往上海的高速列车。

近百公里的路程,20多分钟的车程。不同于考察、演说式推销方法,李克强总理此次打开车门,邀请外宾亲自乘坐高铁,感受中国高铁安全、舒适的飞驰。

当外宾亲身体验中国高铁发展的质“速”,心服口服之余,更是激活了国际经济合作的热情。

李克强总理热推高铁外交

总理曾在国内外多个场合,向外宾推荐中国高铁,“高铁外交”也应运而生。

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一直推荐中国的高铁,李克强总理回答说:“高铁代表了中国装备技术综合实力”。

的确,从2004年中国首次引进时速200公里的高速列车技术,到2010年中国自主研发新一代动车组以486.1公里时速刷新世界铁路运营实验最高纪录。截至2015年3月,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1.6万公里,占世界的60%以上。

伴随中国高铁技术突飞猛进,越来越多自主研发的产品和技术凭借实力在国内遍地开花,并迈出国门,开始得到众多国家的青睐和信任,而这些国际高认可度,李克强的推销功不可没。

2013年10月,李克强访问泰国时,在泰国国会发表演讲,与时任泰国总理英拉参观了高铁展当起了“解说员”;

2014年6月,李克强访问英国期间,讨论了中国参与英国连接伦敦与英格兰北部的2号高铁项目投资的可能性;

2014年10月,李克强向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推销了中国的“高寒高铁”。

……

根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一年,李克强总理已向12个国家表达了合作建设高铁的意愿,覆盖非洲、欧洲、亚洲。

合作的基础是了解,合作的前提是信任。目前,中国拥有先进的高铁建设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加强国际间铁路建设合作潜力巨大,中国对此持积极态度。

李克强曾经说过:“这方面合作的市场非常广阔。”“推销中国高铁我特别有底气”。

这种底气源于中国高铁优势,即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价格低廉、性价比高;运营经验丰富。

16国领导人热赞中国的“速度与激情”

在李克强总理的“推销”下,中国高铁“走出去”取得不错成绩:中国承建俄罗斯莫斯科至喀山段高铁项目;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打败日本,取得印尼雅加达至万隆高铁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订单。

除此之外,中方还将参与建设美国西部快速高速铁路,中国出口欧洲的首列动车组在马其顿开跑,德国铁路公司也计划大量采购中国高铁装备。高铁出海速度不断加快,正成为中国制造新名片。

此次“16+1”来到中国主场,李克强总理让合作伙伴们亲身感受一把已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中国高铁。

为了能让外国领导们切身体验中国高铁的细节,他们乘坐的是普通高铁的商务座。在车上,16国领导人认真听取中国高铁建设发展以及相关装备设计和性能等情况。

在场的媒体记者表示,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对中国高铁充满了兴趣。外国领导人不时问李总理列车到哪儿了,时速是多少,并发出赞叹声。拉脱维亚总理还拍照留影。

凡事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有深切体会,并由衷激发内心情感。通过乘坐中国平稳、舒适的高铁,16国领导人领会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通过欣赏沿途风光,感受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勃勃生机;通过触摸高铁技术的突破看到中国的发展机遇。

感同身受,引发共鸣,从而促成“16+1合作”驶入快车道,落实合作推进路线图。

在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上,“16+1合作”的重点之一是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希望通过匈塞铁路和中欧陆海快线等重点项目,使中东欧成为中国和欧洲贸易联系的快捷通道,以更好的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互联互通。

专家认为,国家地区间的互联互通依托高铁合作具有现实意义。这一系统工程,将紧扣彼此经济发展,不仅能增进贸易往来,还能鼓励人员流动,促进文化交流,会达到“16+1>17”的效果。

中国高铁外交“成绩单”在不断刷新,李克强也强调,我们的合作不仅快速推进,而且充分兼顾彼此需求和各方舒适度,更是促进世界发展、繁荣、和平、稳定的积极力量。(记者 黄玥)

责任编辑: 方圆震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