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证照分离”将商事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12-18 17:52 来源: 中青在线
【字体: 打印本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深化“先照后证”改革开展“证照分离”试点,着力缓解办证难,激发“双创”活力。

自从2013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以来,我国商事制度改革步入快车道,商事制度改革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也激发了企业的创业创新热情。据工商总局数据显示,从2014年3月1日改革实施到2015年2月底,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340.7万户,同比增长18.3% ;特别是新登记企业383.2万户,增长了49.8%,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超过1万户,改革前是7000户;企业注册资本(金)20.66万亿元,增长1.02 倍。2014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分三批将152项工商登记前置事项调整确定为后置审批,取消审批19项,保留34项前置审批事项,保留审批事项占改革前的15%。

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国务院这次又确定深化“先证后照”改革,开展“证照分离”试点,是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重要体现。按照常理,做任何事情,越往后越难,到最后都是“最难啃”的骨头。商事制度改革亦是如此。前期改革所解决的是工商登记以及三证合一(工商、税务、质检三个部门的证件合一,统一由工商部门办理登记)的问题。工商、税务和质检登记是针对普遍行业的登记,不涉及对企业经营业务的限制,改革阻力相对较小。

但是工商登记之后,从事特殊行业经营的,要进行二次许可登记,而且这些需要二次登记的,往往牵扯部门利益和群众利益,企业申请经营的不一定政府职能部门就完全许可同意,比如旧机动车鉴定评估经营、户外广告经营等。从部门角度出发,对这些需要二次许可审批的登记事项,可以找出很多理由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这些理由往往看起来很充分。但是,从群众角度来看,部门在实施审批、收取费用之后,往往并没有强化管理,二次审批往往成为维护部门利益的工具,个别情况下甚至损害群众利益。不仅如此,这些没有存在价值的二次审批,还破坏了自由公平交易的营商环境。

据世界银行发布《2016年营商环境报告》,在全球排名中,新加坡继续蝉联榜首,中国内地则在189个经济体中位列第84位。中国内地在“执行合同”方面排名领先,但在“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纳税”等方面排名均在130名之后,且“办理施工许可”一项排名倒数。报告中“开办企业”一项指标显示,在中国内地开办企业要经过11个程序,平均用时31.35天,但美国需要5.6天,中国香港地区需要1.5天,新西兰只需0.5天,日本、德国均在10天左右。

由此可以看出,国务院确定部分需要二次证照审批的行业进行“证照分离”试点,推进登记审批企业更加简洁方便,是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创业创新意义重大。(李宁)

责任编辑: 宋岩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