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着力 积蓄经济长跑能量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12-22 20:19 来源: 中国金融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核心提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旨是畅通资金、人力、技术、土地等要素的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生产效率提升。贾康表示,通过全面改革和理性的供给管理,我国要跑赢危机因素的积累,破解中长期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瓶颈。

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这一创新将为经济新常态积蓄更可持续的发展动能。未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在问题领域靶向出击和持久推进,并与传统需求管理形成带动经济长跑的升级版混合动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构筑新常态持续增长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平台的供求平衡转向中高速增长平台的供求平衡。这种“转型再平衡”的突出表象是经济增速的变化,实质却是经济结构、动力机制、发展环境的变化。当原本具有支撑作用的投资、出口需求降低,同时,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的供给结构性矛盾显现时,需求侧管理的局限性就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以完善,从而形成新的、更可持续的动力机制,牵动经济踏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新台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相对年度视野内总量管理的需求侧改革措施,供给侧改革更侧重于提升经济增长效率,更注重经济长期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谈到,供给管理会更多着眼于中长期和全局的发展后劲,考虑不同角度的结构优化,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协调匹配。

从11月上旬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至今,中央层面已经多次重申“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随之,相关供给侧改革措施也开始落地,国院常务会议出台了加快消费升级的政策,并再次部署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等工作。

评级机构穆迪亚太区首席信用总监戴乐贤谈到,中国政府正在将经济增长的动力导向更可持续的方向。

——以问题为导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靶向出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问题为导向,在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持续推进;在战术上定好靶向,打好歼灭战。

我国的供给体系和结构存在以下问题:总体上具有外向型、难以抵御外需减少又未必能够转向内需,有些产能已经达到物理性峰值、价格降低或扩大投资都难以将其消化;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对接国际高端产业价值链的能力不强,满足消费结构升级及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的能力偏弱;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削弱企业及行业盈利能力。为此,在供给侧发力带动经济长跑的改革领域,也必然锁定在以上范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五大政策支柱: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业内观点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宏观支柱政策的引领下,关键的环节在于操作层面的实质性举措。

如何化减过剩产能?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去进行。

戴乐贤认为,通过市场机制使低效企业破产退出和重组,将是改革的重点。刘世锦建议,可考虑由国家层面确定减产能的总量,按现有产能将减产配额分配到各地。同时允许配额交易,优势企业可以不减,并可以购买劣势企业的配额,通过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挤出过剩产能。

如何提升产品品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精致生产、提升产品附加值是关键。这与鼓励创新紧密相连。

当前,我国已经提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加之互联网+、高科技新兴技术等因素,构筑了“传统制造+互联网+创业创新”的叠加优势,将为我国挖掘经济增长“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未来拉动经济发展应在尊重创新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创新环境,通过市场合理试错,提高创新成功的概率;并着力创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包括保护产权、稳定企业家和科研人员预期、促进创新要素流动、改造金融支撑体系等。

激发创新与鼓励竞争是相得益彰的举措,这要求进一步放宽准入,既要“放小”,更要“放大”;同时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引入新投资者,鼓励竞争。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表示,政府需要把握供给侧管理的新机遇,为创新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评级机构穆迪预测,随着创新成为经济转型的主要驱动力,以及持续推进重要的市场化改革举措,“十三五”期间,中国不低于6.5%的经济增速可以实现。

如何降低生产成本?要从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融资成本入手。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认为“这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将打出“组合拳”。专家建议,未来要将结构性减税、推进营改增、减轻企业不合理费用和不合理综合成本等方面的政策空间用足,同时借鉴尝试一些创新模式。例如,全面实行加速折旧政策,一方面相当于减轻企业税负,另一方面促进企业设备更新、扩大投资需求;在一些产业领域,进一步放宽准入、增强竞争性,挖掘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空间。

招银国际投资管理投资董事郑磊建议,或可放宽央行的贴现资产,允许小贷、创新型贷款等打包抵押,使商业银行盘活这些资产得到资金,从而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归根结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旨是畅通资金、人力、技术、土地等要素的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生产效率提升。贾康表示,通过全面改革和理性的供给管理,我国要跑赢危机因素的积累,破解中长期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瓶颈。

——供给侧与需求侧结合 形成升级版混合动力机制

“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否定“三驾马车”宏观调控抓手。要解决我国经济转型期结构性问题,宏观调控需要从需求端延伸,对接到供给端,并重点优化供给端的响应机制,塑造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机制,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由此,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宏观调控还应给予需求管理以必要关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仍有空间,可以适当释放新需求,扩大总需求。“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已经明确,市场预期2016年财政赤字率或可达到3%;货币政策在基准利率处于低位之时,启动降息的空间不大,但降准的空间还可利用。

然而,与以往注重需求管理不同之处在于,未来要特别注重通过创造新供给来释放需求潜力和经济活力。无论是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产品品质,还是降低生产成本、鼓励竞争,均是通过调整供给结构,为满足及可以创造新需求的生产能力腾挪空间,并使这些新供给与新需求结合的“混合动能”愈来愈显化,保障稳增长、稳就业、稳价格。

戴乐贤表示,“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正在经济激励措施与持续的改革中实现平衡,中国正在需求侧的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根据人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预测,“2016年我国实际GDP增速将为6.8%,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涨幅的基准预测为1.7%”。这均在理想目标区间。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本质上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期发展思路。专家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会位于理想的稳定水平。(记者 张欢)

责任编辑: 于士航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