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任性”扩张代价大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6-04-08 07:29 来源: 经济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产能“任性”扩张的背后,既与企业不重视创新、缺乏对市场形势的科学判断有关,也与一些地方政府的狭隘政绩观有关。去产能的过程艰难而缓慢,代价十分沉重。因此,在扩产能的过程中,必须慎之又慎,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最终造成产能过剩积重难返。为此,政府和企业都要做些事情。

近段时间,火电装机过剩引发各界关注。有研究机构指出,随着我国火电项目的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将造成超过2亿千瓦的装机过剩。

从过去每到“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时的电力供应紧张,到如今的电力供需宽松甚至出现产能过剩,电力行业供需格局的逆转只用了短短几年。这背后,虽有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高耗能产业用电需求下降、新能源发电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但更重要的原因却是新增装机容量增长过快、导致供需之间严重失衡。

事实上,这种失衡的格局对电力行业的影响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显现:火电发电量连续两年负增长,2015年火电发电量更创下新低。不过,产能扩张的步伐并未因此放缓。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亿千瓦,创年度投产规模历史新高。在需求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供给端的电力投资仍然大量增加、装机容量迅速扩大,产能过剩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其实,市场供需形势发生逆转、但产能扩张步伐未见放缓的现象,在我国不少行业都出现过。近年来,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炭等传统产业领域,以及光伏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都出现过新上项目“大干快上”导致供需形势迅速逆转的“怪事”。

产能“任性”扩张的背后,一方面,与企业不重视创新、缺乏对市场形势的科学判断有关。作为市场主体,企业受粗放型发展惯性的影响,习惯于跟风模仿、决策随意、盲目投资,导致大量低效产能占据着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与一些地方政府的狭隘政绩观有关。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财税收入,在招商引资中缺乏对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市场形势的通盘考虑,“捡到筐里都是菜”。

但是,扩产能易,去产能难。一旦产能饱和甚至过剩,去产能就要面对处置资产、银行贷款等一系列问题,这一过程艰难而缓慢,代价十分沉重。因此,在扩产能的过程中,必须慎之又慎,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最终造成产能过剩积重难返。为此,政府和企业都要做些事情。

对政府而言,应加快转变观念,彻底摆脱唯GDP的思维,摆脱追求短期政绩的短视行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决策,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科学严格的市场准入门槛,设计有效的退出机制,让先进产能进得来、落后和过剩产能退得出。

对企业而言,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避免拍脑袋决策;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不能再在低层次产能过剩领域拼竞争、求发展;强化产品创新和服务意识,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实现差异化竞争。(林火灿)

责任编辑: 陆茜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