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革除积弊不手软 找准“病灶”再出招民间投资将迎来持久“暖风”

2016-07-05 07:19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今年以来,我国民间投资增速出现回落,引起了海内外广泛关注。为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国务院7月4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从放开市场、简政放权、企业融资、降低成本等多方面做出部署。专家指出,我国民间投资增速回落不仅有经济转型的宏观背景,也有市场准入限制过多、知识产权保护欠缺等多种中、微观因素影响。国务院此番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无疑将为民间投资吹来持久的“暖风”。

多重原因致“梗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赵福军认为,过去30年,出口高速增长带动了制造业快速发展,有助于民间投资增长。而目前,出口形势严峻,传统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出现结构性分化,而新兴产业目前在发展之中,还没有占据制造业主导地位,民间投资正在寻找新空间。民间投资下滑,是经济增长模式和动力转变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缪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民间投资有所回落原因有很多,既有经济转型过程中新经济尚未形成大气候的宏观影响,也有某些领域改革措施落实不到位给民企在投资决策带来的微观“梗阻”,这些都导致民间资本顾虑较多。“客观来说,中国民间投资的潜力和机会都非常巨大,关键在于如何让民间资本找到投资决策的‘兴奋点’。”缪荣说。

事实上,这种潜力从中国民间资本赴海外投资的态势便可以看出。全球金融数据提供商迪罗基公司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中国企业向外并购额达92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民营企业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占据全球价值链高端。仅2014年,中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就比前一年增长295%。专家指出,中国民间投资能力依然旺盛,因此加快民间投资既有能力也有基础,关键是如何改善国内投资环境,提高投资回报率。

对症下药开“良方”

民间投资需呵护,对症下药病才除。而随着此次通知的发布,未来民间资本无疑将迎来多个角度的“暖风”:

例如,针对部分地区仍然存在重审批、轻监管、少服务等问题,国务院要求各级政府及时破除各种关卡,该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坚决取消,该给市场的权力要尽快放给市场。

再例如,针对民营企业难以享受与国企相等的“待遇”,通知表示要抓紧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放开民用机场、基础电信运营、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准入,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去除各类显性或隐性门槛,促进公平竞争。又比如,为了切实降低企业成本,国务院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抓好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阶段性降低“五险一金”费率等政策落实,坚决砍掉不合理收费和中介服务环节。

“从内容和措施来看,这份文件对当前民间投资所存在问题及症结的认识是很到位的,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具有针对性,特别是对政策的‘落实’环节给予了较大关注。”缪荣说。

在缪荣看来,导致民间投资热情下降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行业之间、区域之间、企业之间的结构性不均衡。他以“融资难、融资贵”现象进一步举例说,虽然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有防控风险的难处,近年来银行业也给出了很多让利举措,但客观来看整个银行业的年利润仍然明显大于实体制造业,这无疑会削弱民间资本投资实业的动力。因此,未来银行业自身的竞争还需进一步提高,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需求。

转型之中寻商机

民间投资何时走出低迷?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看待民间投资增速也要与时俱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不久前就曾提醒,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以后,投资增速也在换挡。投资确实对经济增长很重要,但是在现阶段投资结构的优化比投资总量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更重要。

事实上,我国高技术产业和促进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的生活性服务业投资都表现不俗。例如,1—5月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8.6%;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速度是29%;相反,高耗能、产能过剩等行业的投资增速却大幅回落。

“中国经济未来有很大的机遇,民间投资也会不断地寻找机会。但要看到,经济转型并不是朝夕之功,而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所以,我们心态上不能急躁,制定政策也不一定非得贪大求全,而是要像现在这样更多着眼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缪荣说。

多位专家表示,在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民间投资增速下滑也折射出一些中小企业缺乏转型升级准备,一时很难找到新的投资领域的窘况。从这个意义上说,民营企业自身也要做好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才有可能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进程中提前把握好商机。(记者 王俊岭)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傅义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