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决心有行动

2019-10-24 07:45 来源: 光明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决心有行动

近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营商环境?《条例》的出台对外资企业有哪些利好?10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和司法部立法二局副局长张要波就有关问题进行了回应。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日前,来自湖南的陈先生和他人合伙开办的小餐饮店在广州开张了。从微信办理个体商事登记申请,到拿到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

如今,我国市场主体数量正在快速增长。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日均新设企业2.14万户,新设个体工商户148.90万户,同比增长12.46%。截至9月30日,全国实有市场主体1.19亿户;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至9月,每月实有市场主体增速都稳定在12%以上。市场主体增速平稳,离不开我国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

宁吉喆表示,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顺应社会期盼,持续推进“放管服”等改革,我国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归纳起来,主要体现为“四个聚焦”:一是聚焦减审批、减材料,持续大幅取消行政许可等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制度,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放宽;二是聚焦规则公开透明,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公平公正监管不断强化;三是聚焦激活力、减负担,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大力推进减税降费,服务中小微企业力度不断加大;四是聚焦减环节、压时限,简化优化审批办理环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一网通办”,市场主体获得感不断增强。

张要波认为,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在国际上排名也大幅提升。同时,我国的营商环境还存在很多突出短板和问题,必须坚持不懈地再发力、再加力。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再发力、再加力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法治保障,把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纳入到法治化轨道。

用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条例》对优化营商环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条文本身,还在于通过制定专门行政法规这种形式,再一次向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展示我国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高度重视,以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张要波说。

宁吉喆表示,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是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公平竞争、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条例》从完善体制机制的层面作出相应规定,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系统集成、高效协同,有利于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要用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为各类市场主体打造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包括在华的外资企业。”宁吉喆表示。

那么,《条例》的出台对外资企业会有哪些利好?《条例》提出,国家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依法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国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外商投资,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

宁吉喆指出,《条例》把中国政府关于全面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要求转化为法规制度,明确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更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提供了法治保障。

“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我们还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希望外资企业到中国来,到我们日益改善、还将进一步改善的营商环境中投资、创业。”宁吉喆说。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对于一个国家的营商环境而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要以《条例》的出台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宁吉喆说,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再推动取消一批行政许可等事项,进一步清理规范各类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进一步推进公正监管,对违法者依法严惩、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共享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宁吉喆表示,要持续减少和规范证明事项,精简公用企事业单位索要的证明材料,2020年6月底前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有效解决烦扰群众的各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问题。

同时,加快整合政务信息系统,推动政务服务数据和信息可靠交换、安全共享,构建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在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大力推行App办事、移动支付,推广使用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力争到2022年前,全国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实现“一网通办”,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要落实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证照分离’、简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压减工业生产许可证等措施。”宁吉喆表示,今年年底前,在全国将企业开办时间压至5个工作日以内,办理用电业务平均时间压至45个工作日以内,特别是要破除市场主体反映多的纳税、获得信贷、办理企业注销和破产等方面的堵点、痛点。抓好中小企业高收益债券、小微企业金融债券、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相关政策落实,健全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降低融资成本。(记者 刘坤)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曹志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