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概况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4-29 09:43 来源: 外交部网站
【字体: 打印本页

【国名】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 

  【面积】面积110.36万平方公里。

  【人口】9100万(2011年)。人口增长率为2.9%。全国约有80多个民族,主要有奥罗莫族(40%)、阿姆哈拉族(30%)、提格雷族(8%)、索马里族(6%)、锡达莫族(4%)等。居民中45%信奉埃塞正教,40-45%信奉伊斯兰教,5%信奉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阿姆哈拉语为联邦工作语言,通用英语,主要民族语言有奥罗莫语、提格雷语等。

  【首都】亚的斯亚贝巴(AddisAbaba),人口逾400万(2011年)。年平均气温16℃,年均降雨量1237毫米。

  【重要节日】阿杜瓦大捷纪念日(VictoryofAdwaDay):3月2日;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执政纪念日(DownfalloftheDerg):5月28日;埃历新年:9月11日(NewYear)。

  【简况】非洲东北部内陆国。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毗邻,西同苏丹、南苏丹交界,南与肯尼亚接壤,北接厄立特里亚。高原占全国面积的2/3,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

  具有3000年文明史。公元前8世纪建立努比亚王国。公元前后建立阿克苏姆王国,10世纪末被扎格王朝取代。13世纪,阿比西尼亚王国兴起,19世纪初分裂成若干公国。1889年,绍阿国王孟尼利克二世称帝,统一全国,建都亚的斯亚贝巴,奠定现代埃塞俄比亚疆域。1890年,意大利入侵,强迫埃塞接受其“保护”。1896年,孟尼利克二世在阿杜瓦大败意军,意被迫承认埃塞独立。1928年海尔·塞拉西登基,1930年11月2日加冕称帝。1936年,意大利再次入侵,占领埃塞全境,塞拉西流亡英国。1941年,盟军击败意大利,塞拉西于5月5日归国复位。1974年9月12日,一批少壮军官发动政变推翻塞拉西政权,废黜帝制,成立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1977年2月,门格斯图·海尔·马里亚姆中校发动政变上台,自任国家元首。1979年成立以军人为主的“埃塞俄比亚劳动人民党组织委员会”,推行一党制。1987年9月,门格斯图宣布结束军事统治,成立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1988年3月,埃塞爆发内战。1991年5月28日,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革阵)推翻门格斯图政权,7月成立过渡政府,埃革阵主席梅莱斯·泽纳维(MelesZenawi)任总统。1994年12月制宪会议通过新宪法。1995年5月举行首次多党选举。8月22日,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成立,梅莱斯以人民代表院多数党主席身份就任总理。在2000、2005、2010年三次大选中,梅莱斯均蝉联。2012年8月,梅莱斯病逝。9月,原副总理兼外长海尔马里亚姆·德萨莱尼(HailemariamDessalegn)出任埃革阵党主席和总理。

  【政治】埃革阵执政以来,创建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基础的联邦政体,以发展经济为重点,注重协调稳定、发展和民族团结三者间关系。2001年埃革阵“四大”通过新党章、党纲,确立了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的“革命民主”和“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发展方向。2005年5月第三次议会选举中,埃革阵虽继续赢得政府组阁权,但议会席位流失近1/3。反对党以大选存在舞弊为由拒不承认选举结果,在首都等主要城市煽动暴力活动,被政府平息。此后埃革阵努力推动政治与社会和谐,促进内部稳定,积极同反对党开展对话,大赦反对党领导人,巩固和加强农村地区的群众基础,基本实现政党和解;深化各项改革,加强能力和良治建设,并实施第二个五年发展计划,执政地位得到巩固。2008年4月,埃塞举行联邦议会、地方各州议会及行政机关的补选和选举,埃革阵赢得绝大多数席位。2010年5月,埃塞举行第四次多党议会选举,埃革阵以绝对优势获胜。目前政局总体稳定。

  【宪法】1994年12月8日,埃塞制宪会议通过第四部宪法—《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宪法》,次年8月22日生效。新宪法共11章106条,规定埃塞为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和议会制。总统为国家元首,任期6年。总理和内阁拥有最高执行权,由多数党或政治联盟联合组阁,集体向人民代表院负责。各民族平等自治,享有民族自决和分离权,任何一个民族的立法机构以2/3多数通过分离要求后,联邦政府应在3年内组织该族进行公决,多数赞成即可脱离联邦。各州可以本族语言为州工作语言。保障私有财产,但国家有权进行有偿征用。城乡土地和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不得买卖或转让。组建多民族的国家军队和警察部队,军队不得干政。保障公民的民主自由和基本权利。

  【议会】联邦议会由人民代表院和联邦院组成,系国家最高立法机构。人民代表院系联邦立法和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宪法和联邦法律的制定与修订,由全国普选产生,每5年改选一次。一般不超过550个议席。本届人民代表院有547个议席,现任议长阿卜杜拉·格梅达(AbadulaGemeda),2010年10月就职。联邦院拥有宪法解释权,有权决定民族自决与分离,解决民族之间纠纷。任期5年,由各州议会推选或人民直选产生,每个民族至少可有1名代表,每百万人口可增选1名代表。本届联邦院有117名议员,议长卡萨·特克勒伯尔汉(KassaTeklebirhan,女),2010年10月就职。

  【政府】本届政府于2010年10月组成,后数次小幅改组。除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外,还有22名内阁成员,主要有:副总理德梅克·梅孔嫩(DemekeMekonnen)、副总理级协调人兼公职部长穆克塔尔·凯迪尔(MuktarKedir)、副总理级协调人兼通讯和信息技术部长德布雷齐翁·加布雷米卡埃尔(DebretsionGebremikael)、外交部长特沃德罗斯·阿达诺姆(TewodrosAdhanom)、财政和经济发展部长苏菲安·艾哈迈德(SofianAhmed)等。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包括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和商业城市迪雷达瓦在内的2个自治行政区,以及9个民族州。

  【司法机构】联邦最高法院为联邦最高司法机构,院长特格纳·格塔内(TegenaGetaneh),下辖联邦高级法院和初审法院。总检察长由司法部长格塔丘·安巴耶(GetachewAmbaye)兼任。

  【政党】全国现有75个注册政党。主要有:

  (1)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TheEthiopianPeople'sRevolutionaryDemocraticFront,EPRDF):简称埃革阵,执政党。于1989年以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提人阵)为核心组建,成员党包括阿姆哈拉民族民主运动、奥罗莫人民民主组织和南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阵线,代表24个主要民族。决策机构是由36名成员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对内积极推行多党议会制民主和市场经济政策,尊重各民族自决权;对外主张在平等、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内政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推行地区大国战略。在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的多党选举中均获胜。在本届人民院占499席。现任主席海尔马里亚姆。

  (2)团结民主联盟党(CoalitionforUnityandDemocracyParty):主要反对党。由原反对党联盟团结民主联盟的4个成员党于2005年9月合并而成,在本届人民院占1席。反对现行联邦制度,主张土地私有化,反对政府在埃厄边界问题上的立场。

  【重要人物】穆拉图·特肖梅:总统,1957年生,奥罗莫族。1976年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习汉语,之后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先后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1年进入埃塞外交部,曾任驻日本兼驻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菲律宾大使、驻中国兼驻泰国和越南大使。1995年起先后担任经济发展和合作部国务部长、农业部长。2002年至2005年任联邦院议长,后担任驻土耳其大使。2013年10月当选。

  【经济】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门格斯图执政时期因内乱不断、政策失当及天灾频繁,经济几近崩溃。埃革阵执政后,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发展战略,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恢复较快,1992-1997年经济年均增长7%。1998年埃厄边界冲突爆发后,经济发展受挫。2001年,以埃厄和平进程取得进展为契机,埃塞政府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2002年,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计划,先后采取修改投资和移民政策,降低出口税和银行利率、加强能力建设、推广职业技术培训等措施,获国际金融机构肯定。但2002年因旱灾严重,经济增长率放缓,翌年有所恢复。2005年以来,政府实施“以农业为先导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加大农业投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出口创汇型产业、旅游业和航空业,吸引外资参与埃塞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经济保持8%以上高速增长。联合国视埃塞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典范。2010年,埃革阵在多党议会选举中获胜后,着手制订并实施新的5年“经济增长与转型计划”,加强水电站、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375亿美元

  经济增长率:8.5%

  货币名称:埃塞俄比亚比尔,1比尔=100分

  汇率:1美元=17.5比尔

  (资料来源:2013年1月经济季评、埃塞俄比亚官方报道)

  【资源】已探明的矿藏有黄金、铂、镍、铜、铁、煤、钽、硅、钾盐、磷酸盐、大理石、石灰石、石油和天然气。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英国、苏丹、约旦等国公司在埃塞进行油气勘探开发。水资源丰富,号称“东非水塔”。境内河流湖泊较多,青尼罗河发源于此,但利用率不足5%。计划到2015年将新增1820万人获得洁净水供应,全国洁净水覆盖率将达到98.5%。目前森林覆盖率为9%。

  【工业】工业门类不齐全,结构不合理,零部件、原材料依靠进口,2012年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2%(2013年1月经济季评)。制造业以食品、饮料、纺织、皮革加工为主,集中于首都等二、三个城市。皮革是第二大出口产品,每年出口收入约5100万美元。2011年纺织和服装出口收入达6220万美元。

  【农业】农业系国民经济和出口创汇的支柱,占GDP的约50%。农牧民占总人口85%以上,主要从事种植和畜牧业,另有少量渔业和林业。现有农业用地1240万公顷。以小农耕作为主,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常年缺粮。苔麸、小麦等谷类作物占粮食作物产量的84.15%。近年来,因政府取消农产品销售垄断、放松价格控制、鼓励农业小型贷款、加强农技推广和化肥使用、粮食产量有所上升。经济作物有咖啡、恰特草、鲜花、油料等。其中咖啡产量居非洲前列,年均产量33万吨左右。咖啡出口创汇占埃塞出口的60%,其产量占世界产量的15%。

  畜牧业大国,适牧地占国土一半多。以家庭放牧为主,抗灾力低,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吸收约30%的农业人口。牲畜存栏总数居非洲之首、世界第十。其中牛3500万头、绵羊2100万只、山羊1680万只、骆驼100万头。

  【旅游业】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及野生动物公园较多,有7处遗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政府已采取扩建机场、简化签证手续等措施促进旅游业发展,计划使埃塞到2020年成为非洲10大旅游国之一。

  【交通运输与电信】铁路:亚的斯—吉布提铁路,全国唯一的铁路,全长850公里,其中在埃塞境内681公里。因设备老化、管理不善、运力不足,目前亏损严重。

  公路:公路运输占全国总运量的90%。目前,埃塞政府正实施公路部门发展计划对公路系统扩建改造。全国各地公路覆盖率达53%,全国公路总长4.4万公里。

  水运:曾以厄立特里亚的阿萨布、马萨瓦港为主要港口。埃厄发生边界冲突后,进出货物主要通过吉布提港,使用该港90%的吞吐能力。空运:共有40多个机场,其中亚的斯亚贝巴、迪雷达瓦和巴赫达尔为国际机场。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现有国际航线65条、国内航线17多条,安全系数、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均佳。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宝利国际机场系非洲年度最佳机场,向15家航空公司提供地勤服务。

  电信:2002年12月,埃塞电信公司制订了未来20年发展规划,计划投资35亿比尔,为全国50个城市提供电信服务。预计到2015年,埃塞供电覆盖率将达到100%。

  【财政金融】政府着力改革税收结构,削减赤字,停止国内借贷,改发国债,国家财政状况好转。外汇储备29.89亿美元(2013年6月经济季评)。埃塞属重债穷国减债倡议和多边债务减免倡议受益国,近年来获美国、俄罗斯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幅减债。

  埃塞有商业银行、开发银行、商业建设银行等3家国有银行和1家国有保险公司。另有12家私营银行,8家私营保险公司。其中私营银行在全国共设有363家分支机构,总资产达423亿比尔。

  【对外贸易】目前埃塞进口平均税率为50%。近年出口回升较快,但因进口需求增加,逆差较大。出口商品主要有咖啡、油籽、恰特草、皮革和黄金,进口机械、汽车、石油产品、化肥、化学品等。主要贸易伙伴是中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美国、印度、沙特阿拉伯等。

  【外国资本】埃塞于1992年颁布《投资法》,1996年、1998年和2002年几度修订。近年政府采取放宽投资领域、降低投资最低限额等措施、简化投资审批程序、免税等措施加大吸引投资力度,外国直接投资增长较快。目前,外商投资主要分布在房地产、制造业、酒店和旅游业、建筑业、教育和服务业等领域,主要投资来自美国、中国、印度和沙特。

  【外国援助】1998年埃厄边界冲突爆发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暂停向埃塞发放新贷款,2000年12月埃厄签署《全面和平协议》后恢复对其援助。援款主要来自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非洲开发银行、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多边机构及美国、日本、欧盟、意大利和挪威等。

  【人民生活】人均预期寿命42岁,婴儿死亡率96.8‰。44%的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50%人口粮食不足15公斤/月。用电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艾滋病感染者近300万。全国范围内医疗服务覆盖率达87%。

  【军事】武装力量由国防军、安全部队和民兵组成。联邦政府总理为武装部队总司令,统帅全国武装力量。国防部为最高军事行政机关,下辖空军司令部和陆军司令部,国防军参谋长萨莫拉·叶努斯(SamoraYenus)上将为最高军事指挥官。国防军由原埃革阵领导的推翻门格斯图政权的军队组成,1991年革命胜利后成为正规国防军,1996年正式实行军衔制,共分12级,上将是全军最高军衔。埃厄边界冲突结束后,埃塞大规模裁军,国防开支不断下降。国防军总兵力约18万人,其中正规军约15万人,安全部队和民兵预备役约3万人。空军约8000人,有作战飞机120架。安全防暴部队负责重点警务、维持社会秩序。民兵组织属地方武装组成部分,配合正规部队防卫作战、维持治安。军队装备以苏制武器为主。

  【教育】埃革阵执政后,将发展教育、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培养技术人才作为政府工作重点之一。全国实行10年义务教育制,包括小学8年、初中2年。共有小学2.1万所,在校生超过1400万人,教师约21.6万人。综合性大学数量已从2所增至2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0%,中学和大学入学率分别为28%和17%。成年男性识字率为50%,女性为23%。目前,埃塞公立大学入学人数已达79000人。

  【新闻出版】全国现有121家报刊杂志。官方有阿姆哈拉语日报《亚的斯泽门》(AddisZemen)和季刊《泽门》(Zemen),奥罗莫语周报《贝瑞萨》(Beresa),阿姆哈拉语和英文季刊《今日埃塞俄比亚》(EthiopiaToday),英文日报《埃塞俄比亚先驱报》(TheEthiopianHerald),阿拉伯文周报《世界》(Alem)。

  官方埃塞俄比亚通讯社(EthiopianNewsAgency)成立于1942年,是非洲大陆历史最悠久的通讯社之一,也是埃塞最早的新闻机构。在国内设有38家分支机构。另有私营的瓦尔塔信息中心(WaltaInformationCenter),1993年成立,主要报道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要闻,向国内各广播电台、电视台和主要报刊供稿。

  埃塞俄比亚广播电台现有近百名记者,对内用阿姆哈拉等8种民族语言,对外用英、法和阿拉伯语广播。埃塞俄比亚电视台为国内唯一的电视台,1965年开播,目前播放阿姆哈拉、奥罗莫、提格雷语和英语节目。为加强广播电视管理,埃塞政府于2002年1月通过广播法,并在新闻部辖下成立了广播电视局(ERTA)。

  【对外关系】奉行全方位外交政策,主张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基础上与各国发展关系。强调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重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努力发展与西方和阿拉伯国家关系,争取经济援助。注重学习借鉴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发展经验。努力推动非洲政治、经济转型,重视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发挥地区大国作用,积极调解南苏丹、索马里等地区热点问题。是非洲联盟、(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等组织成员,现任(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轮值主席。

  【对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

  国际形势: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潮流,国际社会围绕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合作趋势有望加强。支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呼吁发展中国家通过联合自强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

  联合国改革:重视联合国作用,认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为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契机。主张促进联合国民主化,支持安理会改革,希望非洲拥有常任理事国席位,坚持非盟共同立场。

  国际金融危机:呼吁国际社会关注非洲,创新融资方式,增加融资渠道,加大对非援助力度。主张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为非洲国家增加相应政策空间,将非洲国家的发展成果和绩效作为提供援助的标准,增加非洲代表性和发言权。认为非洲国家应认真思考自身发展道路和政策,避免被进一步边缘化。

  气候变化:梅莱斯总理生前曾担任非洲气候变化问题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委员会协调员、联合国气候变化资金问题高级别小组共同主席(该小组因任务完成已解散)。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呼吁非洲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建立气候变化问题非洲集体谈判机制;基本认同全球升温不超过2℃及2050年全球排放减半的长期目标,要求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对德班会议结果基本满意,认为会议坚持了双轨谈判机制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作出安排,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向国际社会发出了积极信号,整体对非洲有利。

责任编辑: 傅义洲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