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圆桌论坛系列之消费结构升级:培育新供给、激发新动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6-01-13 09:57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主题:消费结构升级:培育新供给、激发新动力

地点:新华社总社

时间:2015年12月24号

赵立东  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巡视员

如何进一步扩大消费?如何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可能已经很现实的摆在政府的面前,也很现实地作为一个课题摆在专家、学者、机构的面前。

从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我们已经由短缺经济迈进供需平衡,2014年人均GDP已经到了7600美元,2015年可能达到八千美元左右。可以说正处于由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消费现在已经面临着一些新的变化,变化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是从以往的量的满足向质的提升;二是从有形产品的需求向服务消费需求转变;三是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性化方面转变。当然还有可能有其他的一些变化,但是我觉得这三个方面的变化比较形象准确地概括了当前消费的变化趋势。当前我国消费领域的“供给侧创新”面临的主要困境和难题,就是供给没有跟上这种变化。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我就不一一举例子了。

现在人均GDP八千美元供给都跟不上需求变化,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将来到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GDP达到1.1万美元就更跟不上了。针对供给跟不上需求这种变化,那么下一步怎么办?就是要按照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首先搞清楚问题出在哪里,我觉得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企业研发能力特别是新产品研发能力不足。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非常慢,企业研发投入增长速度持续放缓,这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

第二,部分领域特别是新兴领域的消费供给不足,表现为服务消费供给严重不足。比如说养老、健康、旅游、文化、体育这些方面的消费潜力非常大,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到了15%,但养老设施、护理人员都是远滞后于我们的老龄化速度。还有宽带特别是农村宽带建设滞后。

第三,一些消费的软硬环境方面还不完善,硬环境还存在好多问题,比如说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停车基础设施短缺的问题,停车难问题直接制约了汽车的消费。软环境方面,消费品质量安全的问题时有发生,我们经常讲让老百姓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敢消费的背后就是我们的产品质量安全,有没有严格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我们在各方面的文件里面都提出,要建立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巨额赔偿制度。

总结一下,供给方面没有跟上消费的变化,最根本的原因,第一个是我们企业的研发能力太弱。第二个原因就是新兴的服务需求方面的供给能力严重不足。第三个方面就是消费的软硬环境还很不完善,需要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来解决存在的问题。我就先谈这么多,谢谢!

王  斌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副司长

当前国内消费市场运行总体还是平稳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月度消费增速连续四个月回升。8月、9月、10月、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0.8%、10.9%、11.0%和11.2%,比上月分别回升0.3、0.1、0.1和0.2个百分点。

第二是消费市场呈现出来的亮点也是比较鲜明的。比如说新兴消费高速增长,农村电商、跨境电商发展迅猛,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增长都很好。

第三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4%,较上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消费也进入了新常态,处于一个结构升级的重要阶段。具体来讲,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升级,即:居民消费正加快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从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从商品性消费向服务性消费升级,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升级。

在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消费运行良好只是相对于投资和进出口大幅回落而言的。就消费本身来讲,与前期相比,增速也是回落的:一是“十二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9%,比“十一五”期间回落4.2个百分点;二是“十二五”期间消费增速逐年回落,从比较高的2011年17.1%回落到今年的10.7%左右。消费增速回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方面的原因,也与商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流通体系效率不高、消费环境欠佳等因素有关。

当前消费结构升级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品质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我国人均GDP已突破7000美元,对卓越品质和良好体验的追求快速提升,进入高端商品消费能力集中释放阶段。而国内产品设计不足、创新不足、质量不高,难以满足中高收入群体消费升级的需求。

二是服务供给水平总体不高。由于产业创新能力弱,技术储备和高端人才缺乏,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准入限制也比较多,导致国内需求较旺的旅游、教育、家政、养老、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供给能力不足。由于市场发育和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一些农村地区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消费的发展。

三是消费成本居高不下。以旅游为例,由于国内景点普遍存在门票价格较高、高峰期住宿价格超贵、景点附近餐饮市场价格不规范等问题,越来越多的游客更愿意选择出境旅游。2014年,我国出境游1.17亿人次,同比增长18.7%。流通成本方面,因为商铺租金、用工费用快速增长,近年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商铺租金年增长超过30%,人工成本普通提高两三成,税费负担比较高。四是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存在的问题,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社会信誉缺失情况比较普遍,制假售假、投机炒作等问题比较严重;二是网络购物中存在非注册经营、结构性漏税、夸大宣传、假冒产品、处理纠纷难度比较大等问题;三是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的改善;四是相关法律法规对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惩罚力度不够,市场监管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的环节,消费维权程序烦琐、消费者举证困难、成本高,使制假售假、服务欺诈等行为不能得到根本上的遏制;五是在部分地区和行业还存在着阻碍统一规范、竞争有序大市场形成的诸多因素。

毛宛苑  中国银监会非银部副主任

金融对于促进消费的支持作用体现在金融能够提高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因此扩大消费金融产品的供给能够发挥对消费的直接拉升作用。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增强金融体系对于消费金融服务供给能力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引导传统商业银行进行相关业务和产品创新,增加服务渠道,改进服务方式;另一方面也积极推动设立专业化的消费金融服务机构(包括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增强产品的多样性和竞争性,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和普惠度。汽车金融公司是为汽车购买者和销售者提供专业信贷服务的机构,最早是加入WTO承诺以后于2003年开始设立的一类非银行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公司是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最早从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后开始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四地试点,今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把试点扩大至全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促进消费金融公司稳步发展,逐步增加机构数量,将试点推广至全国。同时,研究支持机构发展的监管政策,鼓励机构进行业务和产品创新,比如研究降低新能源车和二手车贷款首付比例,支持汽车金融公司开展购车附加产品融资业务,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和发行金融债券等。

关于优化消费环境方面,与消费金融相关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构筑社会征信平台。建议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跨部门整合,呼吁中央与地方、地方之间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跨地域共享,促进政府、金融机构、公共事业和商业之间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跨领域共建,构筑大征信平台,为社会提供有效、全面的个人综合信用,从而降低消费金融业务的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二是呼吁税务部门出台针对消费金融公司的财税支持措施。这主要由于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特点是提供无抵押、无担保、小额消费贷款,客户定位是传统银行惠及不足的中低收入人群,这种业务模式和定位决定了这类机构的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相对较高。为更好地践行普惠金融战略,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相关部门研究财税支持措施。三是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律体系,完善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制度基础。建议从国家层面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升全社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视程度。还要制定各个领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具体规章,明确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认定标准和处罚标准。从金融消费领域来看,我们也在推动相关工作,比如研究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具体措施,制定理财产品销售或代销产品的相关规定,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销售行为等。

曹庭瑞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调研员

正好我们司也是负责对这个行业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烟草这些行业,供给侧的问题,是老问题了。关于供给侧,应该有两个比较,一个就是供给应该和需求比较。确实和刚才各位老师说的一样,有部分供给不能满足需求,这个在高端消费领域比较明显。另外,中国消费品领域轻纺产品供给和国外比较,在品质、品牌、价格等方面差距比较明显,这个在境外消费体现的非常明显。为什么国内的老百姓到境外去旅游把马桶盖、电饭煲这些很不方便的东西往回背,这个证明咱们供给确实是问题很大。刚才说了一个品质、标准,这个品牌诚信这些问题都是,如果说涉及到食品、药品那还更严重,还有安全的问题,婴幼儿奶粉是最典型的。

另外标准的问题,标准方面我们和国外的标准还是存在差别的。纺织和国际标准可以对接的比例大概是78%。轻工和国际对标的比例可能就是70%左右。所以,制约了我们的产品。

我认为,供给侧的改革主体还是企业,我觉得企业就是应该有三个层次。倒逼机制可能使企业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我认为一部分企业,可能是不求上进地满足消费。中国的市场很大,并且这个市场的结构也是由国情决定的,高端的、中端的、低端的、路摊的什么市场都有,也不能一概而论的说哪家只能生产高端,对中国的轻纺产品的市场来说也不符合实际。我觉得只满足消费的企业,它可能走不远。另外就是有追求,有上进的企业,应该是引领消费,它引领消费,这个就应该是要注重创新。第三个我觉得更高的,最厉害的企业,应该就是创造消费,“无中生有”的这种创造消费。以前没有手机,最后有了手机,这个手机是谁研发出来的,这种消费。所有的工业品以前在都没有,这些消费都有人来创造的。这种企业那就是最高的,我觉得要供给侧改革这些企业,满足消费引领,创造消费这个层次,这种企业不管碰到什么危机,都不会有问题,并且他的市场份额会从危机里边得到扩张。我就先说这么多。

任兴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

我想围绕增加消费新供给,加强制度创新等方面谈几点看法。

第一,从制度创新来看,重点是要对影响消费供给的现有制度性约束进行改革和调整。重点就是激活微观主体,提高他们的发展和创新活力。例如给企业松绑,进行大力度的商事制度改革等,目的就是消除束缚企业的一些制度性约束。比如“三网合一”、在规范的条件下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等等,也是这样的改革方向。这些都是从放活微观主体的角度给企业更大的发展和创新空间,是最重要的制度建设。以商事制度改革来看,虽然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但在企业注册登记方面对企业的控制和束缚仍然比较多。现在对企业注册资本从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取消了原有对公司注册资本、出资方式、出资额、出资时间等硬性规定,取消了经营范围的登记和审批,由审批变为先照后证,拿到营业执照再去完善各项许可、备案等手续,这种改革就能够激发大众的创业热情。当然只有这些还不够,还必须促进微观企业的公平竞争和创新活力,才能够增加供给。因此,我们还需要通过多方面的改革为企业消除制度性障碍。如打破地区分割和市场封锁,让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消除垄断等。

第二,要降低企业发展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刚才大家说了很多,比如政府的各种税费。刚才企业发言中也反映我国企业的税赋还是相对比较重的,包括税费,包括利率,包括物流成本。如利率,经过多次降息,目前贷款利率水平下降较多,据说已到了百分之四点几的利率,但是,绝大多数企业根本拿不到平价利率的贷款,因为银行业将大量资金用于理财了,理财所要支付的利率成本也在提高,因此银行不可能给你四点几的利率,实际上一些实体企业的利率水平还是非常高的。这样较高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增加了企业发展负担,企业只能负重前行,步履艰难。这些制度性成本需要从政府层面加以解决。其他的成本,比如企业人工成本、微观经营成本需要企业自身去消化,制度性交易成本的调整则必须通过改革来完成。例如包括税收体制改革、取消不合理收费,包括通过金融体制改革来解决。

第三,完善鼓励创新的一些制度。第一个就是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国家如果不加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我想没有人愿意去创新。创新的研发投入是相当大的,有的企业研发要搞几年,十几年,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精力才能有一个新产品出来,如果创新的产品迅速被别人模仿,被仿制,鱼龙混杂,有谁愿意去创新?国家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为市场提供新的供给,但如果不下大决心完善正向的激励创新的制度,就是对改善供给的最大制度性约束。

另外,促进创新,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净化市场环境,治理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目前,互联网对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的确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也不得不说,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在互联网交易中也有了一个更加便利的空间,在促进互联网规范发展的情况下,怎么打击这些假冒伪劣行为就非常重要,要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假冒伪劣产品以廉价来争夺市场,你和它无法公平竞争,其结果是消费者对我们自己的产品越来越丧失信任,也可以说陷入了巨大的信任危机。老百姓对中国自己的一些产品不敢买、不愿消费。例如婴幼儿奶粉这么巨大的市场,我国丢失了很大的份额,大量利用海外代购、海淘来解决。原因妈妈们对我国奶粉质量不信任。我国存在着好的产品得不到推广,好的品牌无法发展壮大,而差的假冒伪劣产品堂而皇之地销售。长此以往,怎么能让老百姓产生信任感、安全感?我觉得制度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对假冒伪劣的打击对于创新和增加新供给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就是标准和技术层面的问题。有时我会想,大家为什么相信日本产品的品质,为什么会抢购国外产品呢?因为人们相信他们的产品质量,质量背后就是严格的技术和标准体系。我国的产品为什么不行呢?可能原因很多,仅以我们的产品标准和技术层面而言,制度建设就跟不上。标准和技术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而要加强标准的制度建设,我觉得进一步推动市场的整合和兼并,提高组织化程度,是必须要做的。现在我国很多行业是千万家的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你很难使它标准化,我们监管一千家企业,一万家企业,和我们监管集中度很高的大企业,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像海尔这样的企业,他的生产标准化程度一定是高的,但是上万家的企业,标准化很难做到。所以,通过竞争实现市场的整合兼并,提高行业集中度是一个必然趋势。当然,市场整合需要通过竞争来实现,但是,政府可以在制度和政策上鼓励兼并和重组,鼓励制造行业、流通行业组织化程度、集约化水平的提高,这也是从企业组织结构上解决制度层面的问题。

徐洪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

感谢主办方提供这样机会和大家交流。我们讨论的问题是要发挥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现在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达到了58%到59%,已经大大领先于投资了。未来消费的贡献率还要进一步上升。发挥消费潜力,还是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

首先,从供给侧来看,我们要增强对新型消费的供给能力,提高供给能力靠什么?还得靠投资,因为投资从当期来看是需求,但从未来看它将形成新的供给能力。通过投资结构优化,来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现在很多消费品我们自己生产不出来,不能满足这些消费需求,例如:文化消费、信息消费、养老消费、体育消费、旅游消费等等,这些新的消费热点形成需要增加投资。通过培育新的供给,来引领新的消费调整。

其次,对老的消费品,老的供给,也要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仅仅创造新供给、培育新需求,恐怕还不够,现在很多问题,不是新的需求,而是老的需求无法满足。比如说喝牛奶,这是老需求,吃饭也是老需求。我们自己生产的粮食自己不敢吃,自己生产的牛奶自己不敢喝,什么原因?还是质量不行。这些都是老需求,不是什么新需求。满足老需求,要靠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要提高安全和质量标准,建立一套质量保证体系。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迫使企业提高质量。

现在,我们为经济增长0.1、0.2个百分点很纠结,其实没有那么难。每年我国都要大量进口商品,如果其中有一部分自己能够生产、替代进口的话,拉动GDP恐怕就不只是0.1%。我们每年进口大量粮食,花掉几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是农民生产粮食却由国家用保护价收购。下一步经济结构调整就应该在这些方面发力,在进口产品里面拿出一部分自己干,替代进口,拉动GDP。在一些重点领域,都是传统领域,并不是新玩意,如果挖掘潜力、有所突破的话,是完全可能提高潜在增长率的。

第三,扩大进口。扩大进口不是坏事,我们买回日本的马桶盖,就不仅是买回来一个产品,而是买回来一个高标准。中国人的学习能力很强。我觉得,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但是,另外一方面,也要加大学习和新技术推广。关键是,学来的东西,经过消费吸收,一定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否则,老是贴人家的商标,附加值都被人家拿走了。我们好多工厂都为别人代工,佛山一个工厂,一年能够生产10亿双皮鞋,各种品牌都有,一出厂100块钱,贴个商标人家卖1500。在这方面,我们应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迈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我们都应该提高标准。生产性服务业涉及结构调整。我国正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一些先进技术,要为我所用;还要利用市场分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生活性服务业也要提高品质,以前胡吃海喝是一种大众追求,现在不是这种情况了,现在消费出现了多样性,要调整消费结构,改善消费质量。

以上都是从供给侧来讲的。从需求侧来讲,归根到底就是要提升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消费能力就是钱,就是收入。首先,通过双创活动增加就业。服务业创造就业岗位比较多,有利于增加收入。收入分配制度也要改革,要增加劳动所得。现在面临一个矛盾,就是工资成本上升较快,挤压了资本的利润空间。但是,我们终究要体现“以人为本”。工资收入上升,有利于提升消费能力。要鼓励企业通过技术进步消化这些成本,而不是靠挤压劳动者工资,来提高企业利润率。

其次,加大金融创新,增加财产性收入。现在我国金融产品结构单一,低利率、低收益、低风险产品占主导地位,表现为强制性储蓄。一年期存款利率为1.5%,CPI也是1.5%,实际利率接近于0。但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市场又让老百姓有点害怕,缺乏的是中间地带的中等风险程度和中等投资回报的金融产品。在“十三五”期间,金融创新主攻方向是资产证券化。在长期信贷资产里面拿出20、30万亿,通过证券化手段,来提高老百姓的投资收益率。这些证券化产品的收益率肯定比存款利率高,也比国债收益率高,这对普通老百姓很有吸引力。

普惠金融业要发展。对于中低收入群体,要通过互联网手段提升消费能力。目前,我国居民杠杆率也是很低的,50多万亿的储蓄存款,按揭贷款只有10几万亿,增加负债还是很大潜力。中国的消费潜力在哪里?就是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农民。传统概念是,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就是服务于投资和生产活动,现在看来,这是不完整的,也应该服务于消费。中国人节俭传统也有负面影响,应该适当鼓励大家借钱消费。

第三,就是社会保障。提升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水平,可以增强消费信心。在“十三五”期间,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过去是“双轨制”,公务员跟企业是双轨制,农村跟城市也是双轨制。应实现全体公民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但是,钱从哪来?我们有国有资产,从中切一块蛋糕,用于补充社保基金,问题就解决了。这不是私有化,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面讲的。这其实是有利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国有产权要适当分散化,股权过度集中不利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提高它的效益。另外,就是要提高国有企业的分红比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整体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的话,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将会得到很大提高。

总体而言,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是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一个可行选择,谢谢。

姜  风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

今年我们家电行业应该说是过的比较痛苦的。有效需求不足、库存压力大、产能过剩。

那么,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因为房地产需求大幅度的下滑,同时与前几年家电刺激政策有很大的关系。我倒不认为这个刺激政策有什么不好,但是这个刺激政策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时间太长。从2008年到2013年,历时五六年,这个时间又长,力度又大,全方位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持续这样长时间的刺激政策带来的不利的影响一是透支了市场,我举一个例子,冰箱,家电下乡以前农村市场的百户拥有量才20几台。家电下乡结束以后到了70台,冰箱、洗衣机农村市场的百户拥有量都到了70%了。另一方面带来的问题,就是低端产能大幅度的扩张,最终形成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这几年家电行业进行结构调整,初现成果,我认为我们的家电产业的结构调整比较顺利,而且成果比较显著的。你比如说今年大容量300升以上多门、双开门冰箱,滚筒洗衣机市场需求大幅度的增长,我们的产量完全满足消费需求的增长。

那么现在实际上对于我们的家电行业来说,一方面要淘汰低端产能,另外一方面同时这几年又上了很多高端产品生产线,你比如说像滚筒的洗衣机生产线,多门、无霜、高端的冰箱的生产线,实际上这都是同步进行的,一方面淘汰一方面在建设。

供给侧的改革很有必要,但面临着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个方面供给侧的改革需要产品升级、技术升级、制造升级。你只有升级你才能满足这种中高端的消费需求,这个问题,我认为对大企业来讲,像海尔这样大企业来讲它的问题不是很大,我们的家电行业从过去的引进技术、到后来的模仿学习国外的技术,到现在已经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它的难度比较大,缺技术、缺人才、缺资金。所以实际上现在最困难的,就是中小企业。现在中小企业一部分关了、一部分停了,什么意思?关的企业就是生产线拆了,不打算再做了,那么停的企业实际上是停产了,但是生产线还在,它指望哪一天东山再起,市场好了以后,我再恢复生产,所以实际上中小企业目前是这么两种状况。第二个问题你的品牌是否能够支撑高端产品,我们说很多的国内的品牌,国内知名度很高,但它生产的产品,都是我们俗话说的大路货,消费者一旦买高端产品的时候未必买它的,所以,要塑造中国的高端品牌。这方面确实海尔做的比较成功,它塑造的卡萨帝这个品牌,就是它的高端品牌。高端品牌需要有高端产品支撑,从产品技术、工业设计到制造工艺水平,你达到这样的一个水平才是高端的,我们现在讲的品质好,品质好包括你的技术、工艺。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这个品牌向高端转,或者塑造高端品牌,还是有很大的难度。

第三个就是市场环境问题,刚才讲了很多的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我认为现在中国是山寨文化盛行,某一个企业开发了一款新产品,三个月以后,市场上出现了一片同样款式产品,也许技术上不做到你这个水平,但是我的款式上跟你类同,而且我价格比你便宜,这样对于原创者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家电行业,我觉得整个环境就是这样,包括手机也都存在类似的问题。这个问题说实话,喊了很多年保护知识产权但是难度非常大。第二个问题就是渠道商,也就是我们说的销售商。过去是链锁比如说国美、苏宁,现在是电商比如说京东、阿里,他们都是低价格吸引消费者,双十一节日大打价格战,没有人去宣传优质优价的理念,没有人引导消费者应该去买品质更好的产品,而相反就是低价格,所谓的价廉物美。

再一个就是现在有一些质量检测机构实在太不象话,勾结地方工商质检,要求企业签保护合同,每年30-50万元,你要是在我这个地方你不签的话,就找你麻烦。还有一些企业跟我们的反映,一些检测机构联合了地方工商,抽某一个企业产品,说某一个指标不合格,你拿15万,你如果不拿我明天给你曝光,就是威胁企业。所以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假冒伪劣没有人查,品牌企业被各种检测机构跟各地的工商质检挑刺,我们希望政府能够整顿治理质量抽查中的乱象,明确地方抽检的流程、标准和信息发布的程序,给企业减负。现在企业说负担很重,有企业的老总讲,他说我们地方的销售老总有一半时间要跟工商和质检部门打交道吃饭什么的,一半的精力都在那儿。

第四个我认为还是宣传引导,宣传引导还是不够。刚才也讲了,没有让消费者真正了解现在实际上国内生产的高端产品,产品品质质量都是非常好的,包括技术。包括很多消费者到日本去买电饭锅,实际上他们买的是IH电饭锅,就是电磁加热方式的电饭锅,国内也有,做出来的饭也是一样,这个在引导消费者方面还不够。我们作为协会上来说,也在开展消费者指导的工作,包括我们每年3月份在上海举办中国家电博览会,全面展示我们的最新创新产品,来引导消费。

再一个建议像比如说农村电网改造,城镇化的推进,对我们家电产业的发展影响也是很大的,农村现在是村村通电是没有问题了,但是如果你说大批量家电进入到农村家庭,它的电网容量还是有问题的,容量不够,你要更高的消费就会出现新的问题。

最后一个刚才那位专家所说的所得税的问题,我们觉得个人所得税太高,太高以后什么问题,对企业引进高端人才的问题,现在引进高端人才一年100万、200万,这样的人才你引进的话,所得税这么高,企业已经觉得不能承受,,引进高端的人才对企业的负担比较重。我就谈这些。

王  茁   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

王茁:谢谢各位,我把行业情况整个跟大家沟通一下,从我们现在的数据上来说,还是正的,还在增长,但是增长幅度大大降低,1月到11月份销售是8000多亿、同比增长还有9.6%,但是增速继续回落1.3。到现在为止同比增长仍然有,但是增速一直在降。现在整体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的降低对企业的销售感觉压力还是蛮大的,对品牌型服装企业来说,能够生存就是最好的,就是能够继续维持或者是微增,或者是持平,基本上就不错了,略有个位数的下降还是能承受的。

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我想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我们自己的问题,第一我们的产品研发是能力严重不足,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因为我们过去在每年百分之十几、百分之二十的飞速增长下,大家拿企业老板的话说,就是赶紧开店挣钱都挣不赢,根本就想不起来产品研发的重要性,做得差不多就行了。那么,造成了现在这种创新的力度不足,产品研发严重滞后。

品牌趋同,品牌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明显不足这是第二个。

第三是产品品质基本上持平甚至有所下降,也就是所谓认真做产品的精神严重不足。

第四是大家特别容易忽略的,其实是特别严重的一件事,就是行业整体企业运转效率太低,我们全行业年资金周转率1.7、1.8,什么概念,一个产品从3月份卖一直卖到9月份,这样的销售效率里面,要负担所有的商业成本、人员成本,那么自然售价就高了。它容易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的怪圈,越不好卖,单件要负担商业成本和运营成本就要越多,价格越上扬,销售越差。这是我们行业企业自身的问题。

但是因为服装行业是市场竞争相对充分的行业,企业转型会较快,现在见到所有企业老板首先谈的都是产品开发,其次是工匠精神。大家有意识就好办,我本人也是充满信心的,我们2到3年很快就会追上的。

目前还有几个周边的问题,刚才诸位的专家和学者都谈到了,我再重复一下,第一就是劳动力成本,为什么服装的生产成本一直在涨?首先就是劳动力在涨,我们是打人海战术的行业,劳动力成本上涨影响成本很大。上个月我在意大利,意大利普通的缝纫工月工资大概在1200欧元就够了,低的就800多。中国现在在江苏一个沿海城市,一个优秀的缝纫工也要月工资5千人民币,我们劳动力的优势实际上已被削弱很多,现在意大利很多普通服装的加工成本只比咱们高20%左右,劳动力成本上涨造成的生产价格优势不在是一个大的问题。

还有一个也是我们行业的大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尤其18、19小姑娘不愿意干这行,因为太辛苦了。在意大利也是这样,这个行业付出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相对较大,所以大家不太愿意干,不愿意从业。而相反我们到印度去,在印度一个开发区里,有几千人、上万人的服装工厂,他们每个人每个月的工资约120美元,也都是18、19的小姑娘,关键是他们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第一代“打工妹”那种灿烂的、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微笑。这一点是挺可怕的,从这一点看来我们行业加工能力和订单向东南亚、南亚转移也属于大势所趋。

第二是税务,刚才诸位专家谈到了。我们行业很多采取分销代理制,那么公司母体、商业终端、地方分公司、代理分销公司等等要分别上税,税收压力不小,而且相对复杂。是不是能够相对减轻一些,而且税收的结构是否也可以相对简单一些。

第三是商业成本高企,我们现在的商业中心并不比国外很多的商业中心便宜,而且租金一直在涨。这样一种商业经营思维实际上会对我们行业也造成很大问题。

第四是信贷问题,银行的信贷政策是忽冷忽热,前一段支持行业发展的时候天天找你,一看你要上市,企业效益很好,天天找你放贷。突然间一个政策下来,服装行业这样的所谓的“夕阳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分钱也不放了,这样的政策简单而武断。从服装行业本身来讲,只要踏踏实实办服装厂,以服装为主业,企业的效益有多有少,但基本利润是有保障的。现在希望我们的周边的各个行业,尤其银行这类部门也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服装企业接了哪个大公司一个制服的订单,贷一点钱买一点面料,利润是有保障的,为什么不贷给他。这其实上涉及到我们银行的精细化管理的问题。因为银行有时也粗犷惯了,不愿意做精细化管理,不愿意做合同抵押贷款等等这些细致的工作。

第五有一个环境公平的问题。经济外部环境相对公平的问题。能不能使大家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当中进行充分的竞争。比如说电商税收的问题。

最后我想说一个问题,就是刚才姜理事长谈到的一个消费文化的倡导问题。物美不可能价廉,这是我的一个看法。不能因为电商的活跃使大量以廉价为标志的低质商品充斥在消费市场上,这不利于行业的转型和整体提升。要倡导留给优质企业或品牌合理利润的消费文化,要让消费者在关注价格的同时,更关注品质。要让消费者给优质产品留出再发展的空间和利润,这样供给侧的调整升级才有更好的机会和资源。

吴  勇   海尔冰箱产业副总经理

刚才听了各位领导的一些解读,也对这个问题多了一些认识。具体到我们企业来说,尤其是海尔冰箱这一块的话,总体来说这几年的发展还算稳定,甚至是略有增长。但整个行业来说,从2012年左右增长放缓是比较明显的。尤其在2008年到2012年,国家实施了家电下乡的政策,家电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比如说像冰箱以前一年的话销售可能2、3千万台体量,到后面猛增到四千万台左右,那个时候企业进行了一个比较快速的发展,整个行业品牌的增长也非常多,有几百家品牌在快速的发展。但是经过那几年后,中国家电市场,尤其是冰箱这个市场从一个未饱和进入到快速饱和。所以到2012年左右,能耗补贴其他一些政策在出台,进入到一个饱和置换的市场。

从那往后的话,市场相对进行了一个平稳的发展。基本上维持在四千万台上下,波动不会太大。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暴露出来的就是一个表面产能过剩的阶段,所以近期可能如果对家电行业有所观察的,可能也会注意到一波一波的促销,一波一波的价格战在各个渠道、各个品牌之间,背后应该说整体的供求平衡是有所打破的。这也是必然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小的企业在发展上也会面临着一些困难。

对海尔来说的话,实际上也是顺着、适应着中国消费发展的需求进行调整。海尔一直倡导创造消费者的需求,用技术来引领发展创造消费者需求,并不是说和对手去同质化去竞争,而是去树立我们自己的品牌,为消费提供比较好的服务,在饯行这么一个理念。所以在这段时间来看,虽然大形势不是特别好,但在转型中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增长也还是持续的比较稳定。

在这么一个大的环境下,我们觉得企业还是要在整个品牌建设,尤其是这种中高端的品牌形象的建设上,要加大投入。海尔集团在2006年、2007年的时候,推出了一个高端的卡萨帝品牌,这个品牌到现在7、8年的时间,实际上已经翻了好多番了,在这么不好的形势下,这个品牌的增长也达到了40%到50%左右今年。表现非常突出的背后,是技术的投入,这种研发的投入,以及整个品牌投入,以为用户提供比较好的高品质的产品。

另外的话就整个背后支撑就是技术体系以及我们整个标准的引领,包括前一段时间刚刚在18号左右,我们有一个保鲜,冰箱保鲜一个标准被列为IEC国家级一个标准的立项,用海尔铸造全球的保险标准的立项制定,这在中国家电历史上第一次。就是这样一些技术的投入,一些研发实力,来支撑这些转型。包括带着我们做互联工厂的探讨,实际上也是刚才说的适应个性化需求的这被一个创新的模式,我们觉得在这么一个环境下的话,作为企业要深深的抓住消费的需求,为消费者去创造一个价值,倒过来企业要该去投入的或者该去发展的,要非常坚定的去实行。这样的话在供给侧这一块的话,应该有比较大结构的调整,来适应的发展,我们是这么理解的。

严邦平   佛山市顺德区乐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箭牌卫浴事业部总经理

先说说智能马桶盖。这个智能马桶盖是去年吴晓波一篇文章在网上热炒以后,在社会上形成了这一种舆论的旋风,最后刚好也是两会期间,一直到国家领导人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这个政策。实际上我们智能马桶盖,10年前就已经在做了,真正的智能马桶进入中国应该在90年代,但一直发展的不太好,经过这篇文章,今年整个智能马桶盖的销售成倍增长,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一方面是消费者高端的消费需求是存在的,有条件的消费者,比如会直接去日本买马桶盖。但销售一直起不来,我觉得主要有几个原因。一个是我们国内的品牌相对比较年轻,就是说从原来卫浴这个行业,从无到有基本也就三四十年的历史。智能马桶、智能电盖这种电器产品,消费者对它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判断不是现场可以直接有结果的,所以信赖度是有问题的。因此,我们对这些高端的消费品和一些智能产品,在对品牌的宣传推广这方面还是要下大力气去做的,才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第二,箭牌卫浴从一个民营的小企业成长到现在是20年时间,现在在全国可以说是第一品牌,尽管今年外部大环境不是特别好,但是我们也是有比较好的增长。在我们经营的过程中,发展一些困境和难题,一个就是现代的市场环境,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市场监督,我们觉得不够。你的产品开发设计出来以后,很快会被一些小企业模仿,市场上也会存在一些假冒伪劣的商品,通过网络、通过各种渠道来侵蚀我们的市场氛围,关键是对我们的品牌的口碑,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包括像我们刚才讲的智能坐便器,智能的电盖,从市场的产品品质角度来讲,品质良莠不齐的话,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一个负面影响,它无法分辨,哪一个品牌是好的,哪一个品牌是不好的,所以他购买非常谨慎,他宁愿跑到国外购买,而不愿意在我们国内购买。所以这个方面可能将来在市场监督、在自身防护方面,我们希望政府能在这方面,能够有所加强。

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有大量的卖场出现经营的成本非常高,使得我们终端的经销商包括企业效益不好。我们现在基本上通过提升量来保持效率不下降。再一个就是我们前些年,我们有家电下乡,在国家政策层面上,有政策支持。

最近北京市政府对马桶节水也推出了一些这样的政策支持。我觉得我们在节水、节能方面,国家的标准是6升以下,我们基本上可以做到3升,在4升以下4.5升非常有把握的。当然这样需要有大量的投入,有没有可能跟家电下乡一样,我们在智能坐便器在节水、节能推广过程当中能够有相应的政策引领,来引领消费升级。

第四,就是我们标准化的体制建设。现在这个智能坐便器,他牵扯到两个行业,一个是电器类的行业,一个是陶瓷这个行业。需要确定一些标准体系的维护,进行同步。再一个在市场监管方面,为什么一些小厂小品牌尽管品质方面有问题,能在那里生而不死,对这些小企业,小厂监管可能就会缺乏力度。比如在一些网店里边,假冒我们这样的品牌来进行消费。消费者很难去鉴别真假。所以当他质量有问题的时候,带来负面口碑,是我们品牌企业来承担的。所以这个我们在市场监管方面,希望政府要更大的努力下去。

责任编辑: 刘啸萱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