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贵仁出席湖南代表团全体会议 教育成讨论焦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6-03-15 11:26 来源: 长沙新闻网
【字体: 打印本页

(3月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第三次全体会议在驻地举行。)

(教育部长袁贵仁的出席,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会上,代表门纷纷就教育问题进行了热烈的发言。)

3月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教育部长袁贵仁的出席,引起了代表们的高度关注,教育问题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会上,虽然袁贵仁没有发表讲话,代表们提出意见建议的热情却一路高涨,几次出现“抢话筒”的情况。

教育扶贫应加强贫困地区高等学校建设

(张苹英建议,教育扶贫,应当加强贫困地区的高等教育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吉首大学教授张苹英在会上建议,教育扶贫,应当加强贫困地区的高等教育建设。

“我们有很多的政策针对贫困地区的学生,但是对高校的支持力度相对是比较薄弱的,精准扶贫需要人才培养。”张苹英说,“从长远来看,推动贫困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这些地区的高等教育,为贫困地区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教育系统调结构补短板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吴正有建议,教育系统调结构补短板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正有在谈到,教育系统的调结构补短板,应当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应当从教育的内容、师资配备上,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

吴正有结合自己所在的湘西地区,认为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上应该有更大的作为。“湘西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转型,农村青年的创业就业,都需要职业教育的大力推进。”

学校标准化建设要“软硬兼顾” 师资也要标准化

(罗和安建议,科学推进城乡一体化教育,应当注重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软硬兼顾”。)

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前校长罗和安认为,在“十三五”规划中,科学推进城乡一体化教育,应当注重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软硬兼顾”。

“对硬件设施标准化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师资力量的标准化配置,避免师资力量的严重失衡,一些城乡的师资力量薄弱,好的师资力量都过于集中的城里,一些天价学区房也就这样产生了。这样不利于教育公平。”

少数民族地区要率先实行教育信息化

(蒙兰凤建议,少数民族地区要率先实行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改革已经推行多年,在实践过程中却暴露出来种种问题,尤其是在农村边远地区,“设备配置好了,但是没人会用。”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完全小学校长蒙兰凤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深思。

“我们有时候设备出了问题,没有人会修,没有人懂系统调试,有些信息化设备成了摆设。”蒙兰凤建议,教育信息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率先大力推进,“首先是技术人才的培养,设备配好了,至少要有人会用会修才行,同时在公共经费中,适当增加一部分的维修经费。”

缓解师资匮乏要切实解决教师编制问题

(何寄华建议,“十三五”规划要进一步凝炼教育发展目标。)

近年来,在教育部关心支持下,长沙市教育的投入机制,城乡标准化学校的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各方面的反映都比较好。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人民政 府副市长何寄华建议,“十三五”规划要进一步凝炼教育发展目标,“教育的发展应当要有一个科学的,导向性非常明确的指标。”

同时,在职 业教育的问题上,何寄华认为,“职业能力,既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基本条件,应用型人才走向社会的必备素养,也是每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奠基。”他建议,进一步 加强职业能力培养。“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到高中阶段,都应当开设职业教育课程。尤其是在普通高中阶段,应该开设一个学期的职业教育。”

在进一步强化教育的扶贫担当上,何寄华建议,“应当结合精准扶贫的精神,在有条件的贫困家庭,实施一个家庭一个大学生计划。”同时,他还在会上提到了强化 教育发展保障,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编制保障的问题。“建议将学前教育纳入教师编制管理,在考虑师生比为基础的前提下,兼顾班师比,动态调整优化编制标准设 置,确保中小学教师编制足额安排。”

将民办教育纳入国家财政拨款体系

(何彬生建议,将民办教育纳入国家财政拨款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医学院院长何彬生认为,民办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政策环境严重缺位。“如改善办学条件、扩建师生宿舍、教学实验实习用地建设等问题,公办学校都有相应的政府拨款,而对于同为教育服务的民办学校却无财政支持。”

何彬生建议,应将民办教育纳入国家财政资助。“长期以来,民办学校发展受到制约被迫兼并甚至被外国力量收购改行,为促进民办教育的持续发展,发挥民办高校为经济社会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积极作用,政府应将民办教育纳入国家财政支持,给予适当生均经费补助。”

责任编辑: 刘啸萱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