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圆桌论坛系列之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6-05-11 10:54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

主题: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时间:2016年4月20日

主持人: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金融领域各位专家来参加国办信息公开办和人大重阳共同举办的第22期文津圆桌闭门研讨会。这一期主题是“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首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会议背景,今年两会答记者问中,李克强总理第一个问题就回答了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总理多次强调,金融与实体经济密切联系、互促共生。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要在保持宏观政策稳定的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创新服务方式,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2013年7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保持货币信贷总量;要引导、推动重点领域与行业转型和调整。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2016年1月2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金融支持工业增效升级、壮大实体经济基础的一系列重大举措。2016年2月14日,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银监会、证监会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

基于此,今天下午文津圆桌闭门研讨会以“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主题,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围绕当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通过金融改革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如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等议题,从理论与实践角度进行深入研讨。

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

来自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博导,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老师;

国家外汇管理局前副局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魏本华老师;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的刘向耘副局长;

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的徐洁勤副局长;

中国证监会公司债权监管部陈飞副主任;

中关村科技园海淀园管委会黄英副主任;

亿赞普科技集团董事长罗峰先生;

大信会计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立杰女士;

民生银行研究院的黄剑辉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宋玮教授。

下面进入研讨环节,首先有请来自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老师发言。

曹凤岐:很高兴受邀参加研讨会,下面我简单谈几点:

一、金融必须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这些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我们做得还不够。去年社会总融资规模是16万亿,银行贷款近10万亿。统计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7.1%,同比高了0.9个百分点。总体来看,我们还是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现在应以“十三五”规划的高度来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问题。因为“十三五”到2020年要实现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从经济上来说,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

一是“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还要补短板,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需要金融支持。

二是我们要实现城镇化这一宏伟目标,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大量资金,哪里来呢?还得靠金融,没有金融就不可能加速城镇化进程。

三是创新是我们的驱动力,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也需要大量金融投入。所以,我们要根据“十三五”规划看金融怎么支持社会和实体的发展,这一点非常重要和特别必要。

二、金融要真正支持实体经济应该支持什么?

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国99%企业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解决了中国就业的70-80%,税收占到50%以上,但这些中小企业往往是自生自灭。美国一个中小企业至少活三五十年,我们是各领风骚三五年,前三年可以免税减税,过了三年换个牌子,这怎么发展?

二是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没有高新技术,不提高生产力,怎么发展经济?

三是战略新兴产业必须大力发展和支持,包括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都需要支持。

三、怎样发挥支持作用?

一是银行要发挥作用。现在有人说银行被P2P代替了,网络金融代替了,代替不了。银行还要发挥作用。当然银行有大银行,也有民营银行,我觉得最重要的要改变自己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方向。我们也不能要求大银行都支持中小企业,但是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可以支持中小企业。要确定服务方向来解决。包括大银行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所谓个人金融、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所以,大中小银行要根据各个情况占领各个市场,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为中小企业服务。

二是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作用。互联网金融发展是对整个传统金融模式的挑战和颠覆,银行通过互联网来做贷款也是可以的。但如果是纯粹的互联网金融,或者以P2P为代表的金融,也必须要明确,所以P2P从开始到现在就要搞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要规范发展,让他们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

三是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目前而言,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规范。企业从股票市场、基金市场上IPO到的资金还较少,不足7万亿,去年股票发行都是占社会融资规模的3%左右。所以,这个资本市场的潜力还有待挖掘,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还要发展。尤其企业债券市场。然后是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市场(这里指阳光私募)要发展。公募资金投资于股票,也是投资实业。

主持人:非常感谢曹老师从这几大方面非常全面深刻地讲到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从金融必须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如何支持,支持哪些,支持的方式、手段以及市场怎么发展。下面我有请来自央行研究局的刘向耘副局长。

刘向耘:感谢主办单位邀请,我想就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谈谈我的看法。

总理多次强调金融与实体经济密切联系,互促共生,确实如此,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经济金融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八、九十年代经济起飞阶段,适应经济改革发展的需要,金融体系从过去的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开始改革发展,现代金融体系开始逐步形成壮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经济增速每年超过10%的快速增长阶段,也是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非常大的进展的时期。

总之,从过去经济金融发展的实践来看,可以说金融体系在动员储蓄配置资源、支持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结构特点,契合度是非常高的。在过去主要以出口和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的环境下,金融也出现了一些比较独特的特征,如汇率制度、利率制度和整个金融体系的制度特点,都与经济增长模式有较大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无论是经济还是金融都面临转型的新课题。关于怎样适应经济转型,中央提出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是供给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此外还要完善金融调控机制,实施金融稳健对外开放,建立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加强金融法治建设。

从目前金融业面临的主要任务看,一是如何支持新经济发展,同时补短板,增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二是怎样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包括怎么支持去产能,同时支持传统行业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三是基于金融自身的特点,如何妥善处置应对防范金融风险。

面对这些任务金融行业如何应对,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加强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和法制化建设,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促进金融转型,提高金融体系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均衡的社会融资结构,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满足经济发展和转型活动中的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二是建立覆盖广泛的中小微金融组织,发展普惠金融和多业态的中小金融组织,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

三是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建立一个更加多元的金融机构股权结构,促进金融机构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向耘副局长的分享,通过金融的供给侧改革来支持实体经济。下面有请来自银监会的徐洁勤副局长发言。

徐洁勤:非常感谢有机会参加这次研讨会。刚才听了曹老师和刘向耘副局长的发言,很受启发。

银监会每一年工作会讲话中,第一个讲的问题都是银行业怎样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这是银监会工作的核心任务。今天主要讲几点我的看法。

一、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内涵的思考

银行业是实体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银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中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产出有直接贡献,并吸纳就业。2015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之比为8.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6.6%。另一方面,银行业为实体经济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主体之间提供资金融通、支付清算、分散和管理风险等服务,对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协同共进是银行业与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如果实体经济陷入衰退,企业持续亏损,最终将反映为各类金融资产质量下降,银行业的安全稳健运行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金融发展理论以及巴西、阿根廷、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表明,缺乏资金支持、金融服务不足、金融发展滞后,会影响实体经济的稳步增长。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则表明,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自我循环、过度膨胀,最终也会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银行业应与实体经济协同共进,在不同阶段和不同环境下,银行业需要围绕实体经济的变化,适时调整服务重点、优化工具方法,有效对接实体经济需求。

再者,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前提是有效管控风险。高效配置资源和有效防控风险实际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银行进行信用转换和期限转换,既是配置资源的过程,也是分散和管理风险的过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银行业要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首先要强身健体,确保自身风险管控到位。

二、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是推动银行业合理满足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项目资金需求,充分发挥稳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出台提高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工作意见等,制定关于银行业支持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督促银行业主动对接“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支持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建设。

二是引导银行业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加强对暂时困难企业的帮扶,大力推进绿色和能效信贷。修订《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助推产业升级。对造船、钢铁等行业困难企业,推动实施金融债务重组。建立绿色信贷自评价机制和监测机制,联合发改委发布实施《能效信贷指引》,督促银行业加大对重点能效项目、节能环保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是促进银行业改进对创新创业企业的金融服务,研究探索投贷联动机制。引导银行业针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的特点,通过创新信贷管理机制、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等方式,持续优化“双创”金融产品和服务。截至2015年末,共设立超过170多家科技分(支)行等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积极研究制定科技创新创业企业投贷联动融资试点指导意见,允许有条件的银行设立子公司从事科技创新创业企业股权投资,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优选有意愿的创新区进行试点。

四是推动银行业盘活存量信贷资产,有效释放信贷空间。推动修改《商业银行法》,及时修订《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将存贷比指标调整为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将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不断扩大发起机构和基础资产范围,持续推动信贷资产流转。

五是督促银行业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改善薄弱领域金融服务。将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目标调整为增速、户数和申贷获得率“三个不低于”。督促银行业落实不良贷款考核等差异化监管政策、细化尽职免责制度。会同国家税务总局建立银税合作机制,利用纳税信息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起草并由国务院发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面系统规划普惠金融发展。持续大力清理规范金融服务收费,跟踪、回查、抽查政策落实情况,银行服务价格目录大幅精简,免费基础金融服务大幅增长。

三、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市场需求萎缩,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经营现金流不足,不良贷款持续“双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是经济金融形势复杂严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与防控风险的平衡难度加大。当前我国经济的传统增长动能明显下降、新兴动能支撑尚需时日,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经营困难,一些地方的经济增长仍比较依赖传统过剩产业、房地产及基础设施投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任务艰巨,金融服务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的协调难度上升。

二是企业投资意愿减弱和资金使用效率下降,弱化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首先,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减弱。由于内外需增长乏力,企业订单下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新开工项目投资的意愿和能力下降。

三是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服务实体经济压力和金融风险过于集中在银行业。长期以来我国直接融资占比较低,银行信贷主导的融资结构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2015年末债券和股票融资存量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仅为13.9%,不仅低于美国、英国等直接融资相对发达的国家,也低于德国、日本等间接融资相对发达的国家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等新兴经济体。直接融资发展滞后,一方面导致实体经济的融资压力和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业,银行业承担了大量本应该由资本市场解决的金融服务,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大众创业、兼并重组等需要股权融资主导的领域;另一方面导致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期限错配,杠杆率居高不下。

五是银行不良贷款核销和风险化解处置面临一些现实困难。随着银行利润增速持续下降,可用于消化不良贷款的财务资源趋于减少。当前不良贷款核销自主性和效率偏低。

四、关于银行业有效服务经济新常态的思考

经济新常态催生金融新需求,银行业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按照“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基础上,更好地服务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新需求。

首先,银行业应在支持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大力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支持实体经济供需两侧双向发力,推动消费、投资、出口领域的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同时,推动实体经济创新、绿色、共享发展,大力加强科技创新、绿色节能、薄弱领域等方面的金融服务。稳妥推进投贷联动试点,通过制度安排做好风险隔离,更好地实现风险和收益匹配。落实好绿色信贷和能效信贷指引,建立有利于发展绿色信贷的长效机制,加强绿色信贷团队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加快补足薄弱领域金融服务短板,切实推进实施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和扶贫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其次,银行业应在持续丰富金融产品和改进服务质量的同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内生动力。完善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业机构体系,实现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性合作性金融机构、银行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理分工、科学布局、差异竞争、联动互补,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架构,深化公司治理机制改革,明确战略目标,强化激励约束,将服务实体经济的外部需求转变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最后,在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应加强政府部门的协调统筹和政策支持,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和外部环境。银行业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既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也需要各方合力为金融服务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统筹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投资、价格等政策工具,为经济平稳增长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基础保障。加快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健全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缓解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之间的矛盾。

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政、银、企之间的投融资信息共享,联合打击逃废债和失信行为,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提供良好信用环境。推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发展多层次股权市场和互联互通的债券市场,更好地满足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差异化金融需求,以及经济新常态下各类企业的专业化、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主持人:非常感谢徐洁勤副局长的发言,从数量到结构方面,银监会都在推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下面有请来自证监会债权监管部的陈飞副主任发言。

陈飞:我就如何发挥直接融资特别是债券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谈几点认识。

一、债券市场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支持企业融资。当前,我国企业普遍面临“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缺乏市场化的融资机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还没有真正发挥决定性的作用。直接融资发展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在我国社会融资中居主导地位,直接融资占比偏低。2015年,我国企业债券净筹资2.94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比重为19.1%,虽然较2004年的1.6%有大幅提高,但与美国大约60%的占比相比明显偏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均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而发展债券市场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重要手段。

2015年以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交易所债券市场发展,支持实体企业融资,取得了初步成效。2015年,非金融企业发行公司债券9096亿元;今年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发行公司债券6688亿元,同比均有大幅度的增长,并且呈加速发展的态势。从行业结构看,涵盖能源、交通、电力、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建筑业等各行业,房地产企业发债占比明显下降,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占比快速上升。企业类别方面,既有优质央企,也有民营企业和创新创业企业等。从发行成本看,2015年,公募发行的公司债券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4.68%,若贷款平均利率按照5.5%测算(根据央行货币政策报告,2015年6月贷款平均利率为6.04%,2015年12月贷款平均利率为5.27%),2015非金融企业通过交易所债券市场节省资金成本约75亿元。

因此,大力发展债券融资,对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债券市场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应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需要进一步发挥债券融资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

(一)工作中透明高效,形成明确稳定的市场预期

企业债券融资,最为关注的是成本和效率,而成本的高低与发债的时间窗口密切相关。为了使发债企业形成明确的预期,必须高度关注效率和工作透明度。交易所债券市场通过简化审核流程、将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债券交由交易所进行预审核等一系列简政放权举措,公司债券审核效率明显提高,审核时间缩短到30-35个工作日,市场活力被有效激发。同时,我们完善审核工作流程并在外网公示,定期公开审核进度信息,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可以提前预估发行时间,及时公布审核反馈意见、发布监管政策问答,向市场传达监管政策动向。所有这些工作,使债券市场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预期,有利于企业合理安排筹资活动。

(二)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债券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法治化和市场化并不矛盾,市场化过程中,相关的工作都要严格依法行政,严守法定条件,不搞恶性竞争,不过多主观判断,坚守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理念。久而久之,市场内在约束机制就会发挥作用。

(三)要加强监管,保证募集资金用于实体经济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监督资金真正进入实体企业,而不是在金融系统空转或者用于非法用途。近期,证监会完成了首次公司债券发行人现场检查工作。通过检查我们发现,部分发行人存在将募集资金挪用、转借他人,或是用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情况。募集资金非法挪作他用,分流实体经济的“活水”,不利于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针对上述情况,证监会坚决加强监管,责令发行人立即改正,并采取多项行政监管措施,将发行人记入诚信档案,指导自律组织采取自律监管措施;对于涉嫌欺诈或逃废债务的,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稽查执法,予以坚决打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金真正用于实体经济发展,真正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主持人:非常感谢陈飞副主任对债券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的分享。下面有请魏本华老师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发言。

魏本华:我对以上嘉宾的观点很赞成、很支持,而且对金融机构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他们讲得很具体很详细。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谈一谈我的看法。

中国2016年总体宏观经济政策,财政应该是积极的,货币政策应该是继续稳健的,结构调整政策应该是强劲的,可以说把宏观经济、金融政策都涵盖到了。

以前大家在讨论的时候,其中就有一条说到中国的货币政策和其他大国还是有区别的。人家的货币政策目标可以说简单的很,过去就一个保持物价稳定,在最近几年金融危机以来才考虑到就业,才考虑到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可是我们的货币政策除此之外,像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也是货币政策的考虑点,还有很多其他点,现在我们有一连串的任务。包括扶贫也好,小微企业、三农也好,科技创新也好,人民银行也是非常大智慧,很聪明,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定向货币政策去完成这个任务,做得很成功,也很好。今年我们是G20主席国,我们有非常明确的政策建议,上海已经开过一轮央行行长和财政部长会了,7月又要举行第二次会议,华盛顿那边的会议也刚开完,说一定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包括发达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协调,对国内来说也是这三个方面要加强协调。

第二,前面几位发言人也提到了,“一带一路”是我国的国内政策,又是国际政策一个非常重要的倡议,这是创造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全球共赢,我们是公开的、敞开的。我倒觉得从“一带一路”发展,其中有一项非常重大的问题,就是怎样从资金上,从央行的政策至少要有适当的考虑,要提供这样一种形式,有利于“一带一路”项目的发展和其他国家合作的发展,这一因素要考虑。

第三,还有一个前面的发言人也提到的很重要的点,我们的应急机制。最近债券市场,实事求是说,(教训)也很深刻的,我们的确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但是从2014年以来,我也看到了这些数字,有债券发生了违约事件,这至少是个苗头,现在不光是民营企业,也有国有企业发生了违约事件,幸亏他们的总量不大。因为国务院已经很明确了,“一行三会”要保证不能发生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表现在几个领域,银行领域、资本市场。从这些方面要有一些应急政策,过去正因为没有发生这些事情,像过去对债券评级都给得比较高,那么让市场来判断,发得出去就去发,但投资人应该有风险意识。

第四,在进一步改革开放中,现在大家都承认改革红利是使得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在金融领域我们还要继续采取开放的政策,改革的政策。资本市场虽然面临很多问题,但还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在保持中国宏观稳定的环境,以及金融政策稳定的同时,还要继续把握好开放的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考虑。我觉得我们应该把内外这些面临的挑战都要结合在一起,协调好来进行。

主持人:非常感谢魏老师从国际、从政策的角度,尤其是央行的货币政策,以及防风险的角度来讲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魏老师讲到“一带一路”方面,我们金融确实应该做更多的支持,我们今天也有幸邀请到亿赞普科技集团董事长罗峰,请他介绍如何帮助我国进入“一带一路”市场的企业如何使用人民币方便地进行贸易结算及投资和结算和汇兑,如何更方便地直接使用人民币兑换以及清算、支付等方面的工作和面临的挑战。

罗峰:金融不仅是投资、融资、贷款,也包括国际的结算和清算。金融对实业的支持不仅是对实业在国内的发展和成长,更重要的是支持实业更好的走向海外,能够把我们国内的过剩产能变成海外优势产能。

分享两个案例。第一个是深圳的一家手机公司生产手机。它的商业模式简单而高效,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半产品,运到埃塞俄比亚建立工厂,雇佣当地的大学生组装,2014年卖了4300万部中国的手机,在中低端市场份额排第一位,整个市场份额排第二位,给当地带来大量的税收和就业。但2015年下半年这家工厂就倒闭了,是因为在2015年埃塞俄比亚发生了大旱,该国的美元都用来购买食品了,所以公司手里的本地货币又买不到美元,也不能跟人民币兑换,从而不能购买中国的原材料,从而导致这家大工厂倒闭。中国企业也有在国外投资,有大把的钱、本地货币,但他们却买不到中国的商品。

第二个案例,对国有企业来说,比如像中国石油公司在哈萨克斯坦有3万工人,只有300多中国人,其余都是本地人。在2015年哈萨克斯坦坚戈对美元贬值100%,一天平均最高贬值23%,就这一项就损失5亿美元的利润。

目前来看,我们超过80%左右的贸易结算是通过本币到美元再到人民币的结算,我们中间必须要绕一次。美元清算体系和全球清算体系的扁平化、点对点根本是背离的,这种背离让我们的世界经济和很多区域的经济变得更加脆弱而不是更加稳定。以前的跨境清算网络,主要是VISA、万事达的天下,占87%以上的市场份额。现在我们做的事情是通过在国外部署清算网络,提供美元之外的第二个清算的渠道。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建立“区域清算环”。区域清算环区域有很大的创新,比如解决了区块链不能解决的一个问题,区块链的结算体系仍然是基于美元结算的,区域清算环提供了人民币或美元或第三方货币的计价,多币种结算体系。解决了单一依赖美元结算的瓶颈。

因为我们能够提供“本地货币-人民币”的直接结算网络,而不是以前依赖美元的“本币-美元-人民币”,这样即使一些国家没有美元储备,但只要有与中国央行建立的互换协议的头寸,就是以即使将本币结算到人民币,这无疑增强了中国在海外投资的信心。

主持人:在美国退出QE美元回流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面临“美元荒”,已经影响到经济和企业运营,正如刚才罗总讲到的,人民币是以一个很好的补充和完善,可以更多支持走出去的企业和当地经济发展。下面有请来自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的黄英副主任给我们分享一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黄英:中关村海淀园是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是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作为政府来说,我们海淀区委区政府会投入大量资金支持科技产业的发展,我们每年大概有18亿是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打造一个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高地。一方面强化创新服务支撑,建设一些有助于降低创新成业成本的共享技术支撑平台。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推出集中办公区、一照一码等政策,设立创业会客厅,低价或者免费提供创业涉及的办证、知识产权、劳动关系等各项服务,用政府的“减法”换取市场的“乘法”。另一方面强化创新创业的金融支撑。鼓励各类科技金融要素和主体入驻海淀,支持总部金融机构和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发展,引导各类科技金融机构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第二,政府设立引导基金,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加入到支持科技产业创新中。我们现在已经设立有科技成果转换引导基金,海淀区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初创期股权投资基金,以龙头企业为发起的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并购引导基金和海外创新母基金,这些都是以政府为引导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第三,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积极争取金融政策先行先试。截止2015年底我们有8个试点项目负责外汇登记,申请获得受理,实现外汇登记总额2.9亿美元。据初步统计,海淀区一共有39家企业获得外债总额达到19亿美元,节约财务成本大概2.9亿人民币。

主持人:非常感谢黄主任的分享,我们下面有请来自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的黄剑辉院长。

黄剑辉:我将就促进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化解金融风险,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首先,明确政策目标,创新实施方式。在今年及“十三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并使其成为撬动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要支点。其次,以“政府引导、依法合规、市场运作、银企自主、多方共赢”为基本原则。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针,在积极发挥政府的相关关键性作用的同时,更加重视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相关操作中的决定性作用。再次,中央、地方两级财政设立“促进国企改革专项资金”。中央层面首期不低于3000亿元,后续可酌情追加,并可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筹集,并应研究构建相关审核认定机制,从源头上破解我国当前推动国企改革动力不足、成本分摊缺乏有效机制等问题。最后,设定“优先股”与“普通股”两种模式。运用于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偏好的市场主体,以增加政策的覆盖面,提升适用灵活性。

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主体,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责权边界,具体可针对经营较为健康的企业、经营出现问题的企业和“僵尸”企业三类市场主体加以区别,并实施不同的操作模式。经营较为健康,但财务压力较大,有降杠杆需求的企业应使用纯市场化操作模式,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通过资产管理公司等平台,主动通过市场化运作,而对于去产能、去杠杆任务较重的行业中,经营遇到较大困难,但仍有能力通过资产重组和转型发展重获新生的企业应采用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模式。此外,对于产能落后,经营管理问题严重,且无实质性改革方案或改革推进迟缓的“僵尸”企业,应通过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

此外,还应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包括在国务院层面成立一个强有力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协调推进机构、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以及抓紧研究修订《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基本法律及相关法规等。

主持人:非常感谢黄院长的分享,下面有请来自人大财政金融学院的宋老师和我们分享一下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的。

宋玮:我想这里主要是讲一下金融如何来支持我们未来的创新发展战略,主要补充以下几个方面。

就金融系统来看,我们一直在强调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通过股权融资更多地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特别重要。创新型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成长性的特征,特别适合股权融资的方式,资本市场能为创新提供价格发现和融资供给,也能为创新提供成本补偿和风险分担,还能为创新的各个阶段提供相应的特殊支持。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市场对我们实现创新发展战略意义重大,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从银行的视角来看,银行信贷支持创新发展还是需要政府的支持。刚才黄主任也提到,为银行创新型信贷提供一些风险补偿,这样可以鼓励银行有意愿做这些项目。银行是市场化主体,它一定要按照风险收益原则来做项目,如果缺乏税收上的优惠或者是政府的补偿基金的话,银行很难进入这些新兴行业。还有监管政策的调整,包括刚才银监会的领导也提到了这一点,可以设定对创新型、环保型企业以及中小微企业的信贷监管比重,提高对银行新兴行业信贷不良贷款率的容忍度,以各种方式来鼓励银行的信贷资金进入新兴行业。目前来看,银行业面临着来自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压力,银行业要进一步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整合大数据资源,实现向智慧银行的转变,增强银行的信用评价和风险管理的能力,这样做本身也可以提升对新兴行业和小微企业的贷款能力。

互联网金融是支持创新发展的另一股重要力量。互联网金融具有非常强的普惠金融和鼓励创新的特征。而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产品的确给企业创新提供了好的融资方式,对中小企业的创业创新都是很重要的支持。如果我们能够用资产证券化这种方式把这些产品的现金流做成标准化证券,会促成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品种。

主持人:非常感谢宋老师的分享,我们下面有请来自大信会计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立杰老师简单分享一下。

肖立杰:这么多年服务了很多科技型企业,我认为所谓的融资难,其实不是一概而论的,这是要分层次的。有很多符合国家政策扶持方向的,比如说节能环保,比如说医疗产业,无论是在收入指标、经营业绩指标都在增长的,在经济大环境减速的环境下,细分市场其是在增长的。在这些增长的企业中,创新的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轻资产,轻资产是不符合传统银行业贷款渠道的要求的。因为银行资本相对来说成本最低的,股权融资是高的,但在这里面,当企业轻资产发展,利润高的情况下,又没有资产作为抵押物的情况下,就反馈出来的现实状况是融资难。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几点尝试:第一,强化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相互抱团取暖,通过协会一起和银行做谈判,一方面提高企业信用,另一方经过银行的考核体系,通过贷款的企业给他们预贴息,让企业受惠。第二,我特别同意投贷联动的试点。因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自身发展还是并购这种高速发展的状况下,必然需要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相结合。第三,要加强政府、金融机构的协同发展。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我们还会针对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进行深入研究,希望针对相关问题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谢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责任编辑:刘啸萱
相关稿件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