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世界眼中的“中国奇迹”

2017-10-16 16:27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特稿:世界眼中的“中国奇迹”

新华社记者叶书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经济奇迹。

人们试图破解中国经济密码的同时,另一个堪称“奇迹”的现象引起极大关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转型之际,社会也保持了长期总体稳定。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曾提出“现代化孕育稳定,现代化过程同时引发非稳定”理论。作为社会经济快速转型的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又如何实现了发展与稳定的协调互动呢?

做大蛋糕,发展是硬道理

“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巴西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国际关系系主任毛里西奥·桑托罗说,“人民的物质需求、福利要求在增加,需要更好的受教育机会和就业,中国持续发展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不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过去5年,虽面临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中国仍以超过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量实现了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平均贡献率达到30%左右,超过美国、欧元区、日本贡献率总和。

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以新发展理念推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新常态引领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未来发展谋篇布局。

然而,在一些西方国家,经济滑坡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公共产品服务等造成严重影响,民众福利水平下降引发的不满情绪导致民粹盛行、乱象丛生。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困境下执政集团不能有效回应民众的利益诉求,导致社会利益冲突尖锐化。

“反观中国,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相伴而行。”意大利资深国际问题专家吉安卡洛·帕纳雷拉这样评价。

分好蛋糕,民生是关键

快速工业化令一些发展中国家社会结构分化和利益冲突加剧,有专家认为,经济发展不会必然带来社会稳定,关键在于发展成果能否为社会多数成员所共享。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拉美国家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却忽视社会公正,导致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尖锐,加之债务危机等因素影响,逐步陷入经济停滞、政局不稳、社会动荡的恶性循环。

埃及开罗大学亚洲问题专家努尔汗·谢赫认为,一些国家在经济快速转型中因政策失当导致少数人暴富而广大普通民众利益受损。他说:“中国共产党遵循以人民为中心和循序渐进的改革方针,确保社会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不被少数利益集团或强力阶层所独占。”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在发展经济时,中国共产党“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

最新数据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回应人民诉求所取得的巨大成就:2013年至2016年,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4%,城镇新增就业连续4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年均减少近1400万人。

桑托罗认为,中国在保证教育、医疗等关键公共福利方面政策得力,让人民从变革中受益,不同地区或阶层虽有先富后富,但全国人民基本生活质量得到普遍提高,没有形成紧张的社会阶级分化。

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

“美国、欧洲以及亚洲一些国家出现社会经济问题,并不是说这些国家不知道问题在哪里以及如何解决,而是缺乏一个政治主体,没有一个有效政府。”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

亨廷顿曾指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会是一个充满动荡和激烈冲突的过程,一个具有现代化取向的政治组织则是推进现代化进程又保持其过程稳定的关键力量。

诸多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两者协调互动的关键要素是一个强有力而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执政集团。

分析人士指出,欧美一些国家之所以出现社会动荡,如“茶党运动”“占领华尔街”“占领伦敦”等,主因是选票政治下,西方执政党受限于党派利益或少数利益团体利益,无法在协调社会利益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

反观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社会转型,社会结构和利益诉求多元,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定位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协调各方利益、找到凝聚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美国知名学者帕斯夸里·帕斯奎诺曾评论道:从政治理想到政治运行实践,中国共产党都体现出力求包容中国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利益的雄心。

近年来中国在减贫、反腐方面取得巨大成绩,郑永年指出,之所以能做到这些,不仅是因为中国经济基础好,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一“执政支柱”的存在。(参与记者:王星桥、赵焱、陈威华、王丽丽、郑凯伦、季伟)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姜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