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我国加强文化建设投入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13日   来源:新华社

    夜幕下的国家大剧院(9月17日摄)。举世瞩目的国家大剧院目前已基本落成,并将在9月25日迎来试演出,试演出将推出7台剧目23场演出,涵盖了歌剧、芭蕾、民族舞剧、话剧、京剧、昆剧等各大表演艺术门类。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其中心建筑为独特的壳体造型,高46.68米,地下最深32.50米,周长达600余米,周围是面积达3.5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整个壳体风格简约大气,宛若一颗晶莹剔透的水上明珠。壳体表面由20000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超白透明玻璃共同组成。其内部则由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以及水下廊道、橄榄厅、公共大厅等组成。 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周玮)国家大剧院试演引众人瞩目,北京国际音乐节掀音乐狂潮,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中国艺术节等将接踵而至……“十一”长假已过,文化美食仍不断“出笼”。各地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不断完善设施与服务,为群众准备丰盛的日常活动项目;自办文化大院等群众自发文化活动为基层文化生活增添不少亮色;文化共享工程为农民群众拓宽致富路,数字化放映让更多农民看上好电影,城乡群众共享优质文化资源。

资料图片:福建南安“文化低保”工程公益电影常驻村活动启动仪式。

    提升“文化低保”品质

    近几年,我国文化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强,文化事业经费逐年增加,为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发展改革委和文化部将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9.4亿元,带动地方配套资金约25亿元,新建和扩建2.67万个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到2010年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2007年,已安排资金1亿元,在全国534个乡镇先行试点。财政部也将边疆文化长廊建设补助资金和基层文化设施设备维修补助资金从每年11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对改善农村基层文化设施落后状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提升“文化低保”品质,各地积极探索新方法。广东省积极创新机制,构建了“广东流动图书馆”“广东流动博物馆”“广东流动服务演出网”三大公共文化流动服务网络,盘活了文化资源,实现群众文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和均衡发展;青岛市实施“新农村文化家园”工程,市政府提出要经过3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起设施完善的文化服务网络,实现“一镇一站、一村一室、一人一册”和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受各地开展基层流动文化服务工作的启发,文化部与财政部于2005年启动了流动舞台车工程。工程采取“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筹配置”的方式,为基层剧团配备近千辆流动舞台车,为艺术院团深化改革、提高服务能力创造条件,推动艺术院团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多演出、演好戏。据了解,2005年和2006年财政部共安排资金1亿元,用于为基层配送流动舞台车。“十一五”期间,财政部将继续为此安排资金,至“十一五”末安排经费不少于3亿元。

资料图片:民间剧团的每场演出都吸引着不少观众。

    “自娱自乐”谱和谐乐章

    山西祁县权勇文化大院如今已有各类藏书画册5500余册、16毫米电影拷贝1500余部,是附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片约不断,看书借书的人络绎不绝……

    近年来,悄然而起的农民自办文化为农村培育了不走的文化队伍,为农民带来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内容。

    据调查,近年来,山西省农民自筹资金、自定项目、自主经营,创办了5000多个文化实体,其中,农民书屋1300多个、文化大院1900多个、农村个体电影放映队1700多个。这些自办文化来自农村,深受农民群众喜爱。农民自办文化反映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精神追求的新变化。

    目前,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民自办文化现象日益红火,不断创造新的经验和做法。“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农民自办文化在各地农村悄然兴起,发展迅速,满足了各年龄段农民的多层次文化需求,已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国办文化的重要补充。”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司长张旭说。

    在基层,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发展,已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石家庄燕赵艺术团编排了一批关于如何走向富裕、搞好邻里关系、争做五好家庭的小品和歌曲,深入农村演出,并帮助农民组建秧歌队,使得他们的农闲生活有滋有味。

    到贫困山区、革命老区演出,赠送科技图书,民营院团是“三下乡”活动的一支生力军,将先进文化的种子播种在田间地头;植根丰厚的民间土壤,农民艺术团不但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还走向城市、走出国门,为文化交流、传承民间艺术作出贡献。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热贡艺人增他加(左)在向游客介绍他的“唐卡”作品(9月12日摄)。近年来,青海省积极鼓励、引导农牧民开发民族工艺品制作等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增收”。据不完全统计,青海农牧区从事 “文化增收”的农牧民有5万多人,人均年纯收入达2200元。“文化增收”不仅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一种重要手段,也为推动农牧区基层文化建设、促进农牧区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新华社记者 杨寿德 摄

    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共享优质文化资源

    把优秀的文化资源以数字化的方式传输到基层,使百姓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文化服务,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5年来,优秀的文化科普信息正为越来越多的农民拓宽致富路。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说,“十一五”期间文化共享工程的主要目标是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全面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到2010年,基本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服务网络遍及所有县、乡镇,努力实现“村村通”。

    为保证共享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2007年至2010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补助地方专项资金24.76亿元,主要用于中西部地区县级支中心、村级基层点和数字资源建设。

    由于设备携带方便,放映质量高,发行周期短,运营成本低,电影数字化放映成为当前让农民群众看到电影、看好电影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从一定意义上讲,数字化放映事关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目标的如期实现,事关农村电影发展全局。”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说。

    2006年,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暨数字化放映试点工作在浙江、陕西等8省区16个地市启动。目前,在全国推广数字化放映的技术已经具备、条件已经成熟。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每年可提供200部影片的数字化转制服务,总局正在推动研发单位开展放映设备小型化、轻型化的技术攻关。 

陈至立:精心组织 积极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27日召开,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会议并讲话。她强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和内容,积极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步入新阶段"农家书屋"遍地开花

    为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国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多方合作,结合各地实际不断探索,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加速推进“农家书屋”建设,使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步入新阶段。

文化共享工程在基层、在农村起着非常好的桥梁作用

    [周和平]文化共享工程是依托于各级公共图书馆和各个公益性文化单位实施的,除了在文化部建立一个全国文化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以外,往下就依托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和文化室进行。国家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到省里就叫某某省的分中心,到地、市这一级仍然叫某某市的支中心,到市这一级依托于县图书馆就叫某某县的支中心,乡镇以下的就都叫做基层服务点。曾馆长所在的太湖图书馆是安徽省太湖县的共享工程支中心。

 
 
 相关链接
· 胡锦涛: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 俄2007国际图书教育节开幕 中国文化图书受青睐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