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经济建设>> 宏观经济
 
2005中国经济前行足迹: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02日   来源:工人日报

    开栏的话 即将过去的2005年,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客观需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适时适度微调,确保了经济巨轮的平稳航行;“十五”期间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目标继续在各个领域推进,不仅实现了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而且经济结构调整也亮点频出;与此同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也相继取得突破……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今年国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做出了明确肯定。本报从今天起,以“在科学发展观的旗帜下2005:中国经济前行的足迹”为栏题,从宏观经济、产业、企业和百姓四个层面对全年经济发展与成就进行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2005年中国经济运行中最显著的特征与变化。

    如果换一种更形象、更准确的描述,那就是:“今年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了”。

    对于经济质量的明确追求,人们可以从中国政府今年所打出的一整套“组合拳”中,清晰地看到这种努力方向:坚持“双稳健”政策,着力扩大消费需求,严格控制投资增速,调整国际收支状况。这种努力的效果,基本扭转了从偏热状态向过热状态加速的势头,使经济在高位平台上继续稳定增长。

    本周,国家统计局判断说,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为9.4%,预计全年为9%或略高。不久前,经济学界判断说,今年经济前三季度的各种指标“基本拧干了水分。”

    “注重质量”的标志,首先能够从对“统计数据”的要求上体现。今年两会期间,国家统计局负责人在政协会上斥责地方统计数据注水,语惊四座:“下达计划时,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上报数据了,下级骗上级,级级掺水,水到渠成。”

    10月,国家统计局聘请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13名法学、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领域的专家,为统计法的修改提供咨询。

    从对“数字”顶礼膜拜,到寻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增长,成为地方政府在2005年的一场认识变革。舆论称,“这个变革,对实践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

    今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在宏观经济、外贸与产业等层面都出现了积极成果。

    从投资领域看,固定资产投资在今年不断反弹,前三季度增速持续高于24%,而投资质量不高;一些高耗能、低效益、高污染的行业仍然上马,但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出现。对此,政府调整了信贷政策,压缩了无效投资,逐步控制了局势。

    从外贸领域来看,今年的外贸高度增长,给经济带来了充沛动力。与此同时,外贸出口的质量在今年全面提升。今年是加入世贸的第四个年头,也是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一年。众多以数量见长的服装、鞋业等国内企业明显受到来自国外竞争对手的限制。但由此带来的变化是对出口产品质量的自觉提高与加大投入,更多的企业开始从过去的片面追求数量转向以质量为中心的增长方式———这一点最值得圈点。

    从改造企业结构、提升质量的方面看,今年央企的“瘦身”运动是一个亮点。目前,央企已经由原来的196家缩减至169家。若将央企做大做强,一个充分条件是把央企从数量上降下来。8月,国资委负责人再次强调,“要培育和发展80~100家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机制灵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随后,国资委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则指出,“国资委正在加快培育80~100家大型央企,原来的190多家央企完全有可能减至30~50家。”

    回眸全年,改革在经济增长稳步的同时,也在向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领域推进。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始取得突破,为“十一五”规划在2006年的开局奠定了基础。

    回眸全年,尽管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明显增强,但也应看到一些新的挑战,这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扎实工作,妥善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矛盾。(记者 程莉莉) 

   

 
 
 相关链接
· “十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十大亮点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胡锦涛温家宝作重要讲话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迈出科学发展新步伐
· 落实科学发展观 写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之际
·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须具体抓好八项工作
· 2006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