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政府工作报告传递贴近民生科学发展的五大信号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0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刘刚 赵承 翟伟)温家宝总理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受到代表委员们的高度赞扬。梳理报告中的关键词和数字,可以清晰地看出政府工作贴近民生,贴近实际,科学发展的政策取向和真诚回应百姓期盼的务实态度。

    ——国家投入造福亿万百姓。报告提到国家“投入”的有20处、“支出”有8处,涉及新农村建设、教育、医疗、就业、环保等等,无不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直接联系。今年中央财政仅用于“三农”的支出就达到3397亿元,安排再就业补助资金251亿元……

    ——多项改革措施“剑指”深层次矛盾。改革愈是艰难,决心愈是坚定。报告中前后出现83次“改革”。提及“体制”的有29处,也与改革密切相连。改革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公平正义。

    ——新的预期目标力促科学发展。报告在提出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时,首次列入单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这一新指标,这相对于8%左右的经济增长是一个限制性指标。目的是要从节约中求发展,从环境保护中求发展,从创新中求发展。

    ——新颖的报告形式凸显立足当前的深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与以往不同,合并报告年度工作和“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说明,三分之二的篇幅讲年度工作,三分之一的篇幅讲“十一五”规划纲要。采用这一新颖的形式,是为了突出解决老百姓最急迫的现实问题,也有利于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清醒的认识激发战胜困难的勇气。民生难题日益增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报告既总结成就,更深刻分析了当前经济生活中出现的5个新问题,以此作为今年8项工作的着力点。报告有关内容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更加激发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完)

中国政府网2006年“两会”专题

 
 
 相关链接
· 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 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 姜恩柱答记者问
· 赞成、反对、弃权——探秘中国人大电子表决系统
· 政协委员做客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两会"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