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济贸易>> 非公经济
 
浙江:民营经济"助力"国企改革 国有资本实现增值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1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杭州4月12日电(记者李亚彪、沈锡权)民营经济能为国有企业做什么?这个问题在民营经济大省浙江新一轮省属国企改革中正在得到解答。

    据浙江省国资委统计,这个省启动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省属国企改革至今,省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从三年前的1722亿元增加到2007年初的2771亿元,增长了60%以上。

    浙江省国资委主任陈正兴说,本轮改革一个重要缘由就是民营经济的“倒逼效应”。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省民营经济已经在市场营销、招揽人才、运作机制等方面,让国有企业感到越来越大的压力。

    反观浙江省属国有企业,有的产权结构落后,一股独大;有的经营缺乏活力,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完善。在产业结构布局上,面对民营经济,国有企业在一些竞争性行业已明显缺乏竞争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逼迫力”变成了“策动力”。

    当初,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红就感到了这种压力。浙江是建设业大省,建设集团是省内为数不多的建设领域国有企业,面对民营同行的竞争,国有企业必须改革适应市场发展,否则生存会有问题。

    民营经济“策动力”催生新一轮浙江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浙江按照“宜强则强、宜留则留、宜退则退”的原则,对竞争性行业中一些优势不明显和经营困难、风险较大的企业,通过产权转让、兼并拍卖等形式整体改制,大幅度降低国有比重甚至全部退出。

    “在国有资本退出时,民间资本又显示出巨大的‘承接力’。”浙江产权交易所总经理姚上毅说,浙江发达的民营经济带来了丰裕的民间资本,不少民营企业有着很强的并购与开拓意识,不断在市场上寻觅新项目。这对于需要国有资本退出并在市场上挂牌转让的国有企业来说,为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了很好的资金基础。

    姚上毅说,浙江省本轮国企改革有一个不能忽视的背景,就是不少企业效益和发展势头都不错,并不是走到穷途末路才改革的。正因为许多企业资产是良性的,在重组、转让中有了升值基础。一方面企业资产优良,一方面民间资本发达,国有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改革好比优质种子落在沃土上。

    据浙江省产权交易所统计,从2004年启动改革到今年4月初,共完成省属国资转让项目91个,成交金额近20亿元,平均增值12%以上。交易人员说,这就是民营经济大省的优势,资产在竞价中才能实现增值,如果民营经济不发达,国有资产在市场挂牌转让时,不易形成竞价之势。

    据浙江省国资委提供的数据,在本轮改革中,省属国有企业实现了总体稳定,特别是国有资本全部退出的丝绸集团等企业,对职工进行了妥善安排。到今年初为止,90%以上的原有职工与企业重新签订了劳动合同。在改革中,浙江省还为社会提供了近3万人的就业岗位。

    “这得益于浙江省民营经济巨大的‘吸纳力’。民营企业分布广泛,为国有企业职工的出路提供了保障。在新企业组建后,管理层都想留住人才、留住优秀职工。”浙江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工业经济处处长朱卫江说。

    改革后的浙江省国有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到2007年初为止,省属国有企业已由2004年省国资委成立时省政府第一批授权监管的27家减少到17家,初步实现了国有资本加快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集聚。国有工业布局形成能源、交通、现代商贸物流、中高端化工、优特钢铁五大优势产业板块。改革后的能源、交通、杭钢、机场四家集团公司的国有资产约500亿元,较改革前增长了40%以上,占省属国有企业总量的70.4%。

 
 
 相关链接
· 浙江启动第四轮强县扩权改革 义乌新增472项权限
· 浙江·西藏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召开 商援藏大计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