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济贸易>> 非公经济
 
陕西省神木县:营造发展环境促民营企业快速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17日   来源:陕西日报

    有识之士坦言: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陕西省的软肋和短腿,而神木县近年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却十分活跃,在这里,一批有理想、有抱负、渴望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民营企业家正在建设西部强省的征程中显出不凡的身手。

    走在神木这片开发的热土上,且走且看且听,从林立的厂房到机器轰鸣的车间,令人感慨万千!最强烈的感受是,这个县的发展正在朝“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的目标有力迈进,而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全县整体经济格局中更是后来居上,发展的热浪灼人!

    民营企业方阵脱颖而出迅速崛起

    “十五”初期还名不见经传的神木民营经济,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已经超过周边起步较早的县区,呈现后来居上的强劲势头。2006年底,全县共有私营企业1256户,个体工商户8840户,家庭创业和自主创业的热潮初现。民营经济占到全县经济总量的80%,上缴各种税费19.2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62%。

    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组建集团化企业,是神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的基本路径。位居神木县十强企业之首的陕西恒源煤电集团,从创办小铁厂起步,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逐步向煤炭、电力、煤焦、电石等领域拓展,现已成为拥有四个子公司三个控股公司、资产2.8亿元、以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为发展方向的新兴企业集团。集团现有从业人员2800多人,年产值2亿元,每年上缴税费6000多万元。像恒源集团一样,陕西龙华煤焦电集团、陕西亚华煤电集团、陕西腾龙集团、榆林神通集团等,都是资产过亿元的地方企业集团,他们形成了神木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

    谈到创业的体会,省人大代表、恒源集团董事长孙俊良深有感触地说:“恒源集团能有今天的发展,靠的是诚信经营的理念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民营企业只有突破单纯积累个人财富的局限,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才能蓄积不断发展的动力,真正做大做强。”

    随着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积累,神木的民营企业积极采用现代科技,对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建成了一批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大中型项目。曾在国有企业任职多年的王凤君,辞去公职创办了神木电化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又与榆林阳光电力公司、县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神府能源开发总公司合资组建了陕西北元化工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用3年时间,分两期建设了1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该项目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在全市民营企业项目中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陕西龙华煤焦电集团则在原有发电、煤焦企业的基础上,正在筹建年产400万吨的孙家岔龙华煤矿,煤矿将采用现代化的综合采煤设备,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小煤矿开采中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安全无保障等问题。

    国家关于节能、降耗、减排的宏观政策,既对以能源经济为主的神木民营经济形成了很大压力,也为企业的优化升级创造了机遇。走出粗放增长的模式,重视保护环境,留住绿水青山,正在成为企业家们的自觉行动。陕西玉林集团项目办主任沈彦向我们介绍,去年以来,集团瞄准县城环境治理的机遇,与政府和相关企业合作,投资建设南北郊两个热电厂和县城污水处理厂。其中北郊热电厂投资19.88亿元,装机容量30.5万千瓦,建成后每年可为县城节约燃煤50万吨,节水44万吨,减排二氧化硫6375吨,烟尘5万吨,县城集中供热率将达到85%以上。此外,恒源、腾龙等公司建设的煤矸石发电项目均已建成投运,全县蓝炭产业“关小上大”的优化升级正在进行之中。

    透过这些企业“脱胎换骨”般的发展壮大,我们看到的是神木民营企业整体水平从“草根”到“榕树”的嬗变,看到的是该县民营企业家群体正在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体现社会价值密切关联,他们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创业热情和强烈的发展欲望,是因为他们不只着意对物质财富的攫取,而更在意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社会责任的担当。

    营造发展环境促民营企业快速发展

    在神木的民营企业采访,企业家们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和全社会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县委书记郭宝成说:“县一级发展经济,主要是民营经济。政府的职责就是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千方百计把民营经济这篇文章做好。要鼓励全民创业,鼓励广大群众各显其能,让人民群众在法制的环境下自由地劳动创造,让社会财富在诚信的环境中充分涌流。”县长雷正西说:“落实对民营企业的公平待遇,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我们要对民营企业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把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好,把投资者的积极性保护好,让好的项目尽快建成,发挥效益,竭尽全力把民营经济这块蛋糕做大。”

    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为民营经济发展鼓劲助力,2001年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非国有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和《关于鼓励外来客商投资的若干规定》两个文件,解决了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问题。今年3月又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意见》60条,依据发展环境的变化,从产业引导、企业培育、品牌建设、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政策措施,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政府投资建设园区,吸引民营企业集中发展是神木县扶持民营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该县已建成锦界工业区、燕家塔工业区和店塔工业区,另有4个工业集中区正在建设。在这些工业集中区,政府投入了大量建设资金,同时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为入园企业提供周到的服务。

    民营经济在发展的初始阶段,融资困难的问题比较突出。神木县创新思路,大胆成立了县国有资产运营公司,通过经营国有资产和银行授信,采取入股和提供借款等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从2003年创建到2006年底,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累计投入国有股本2.46亿元,扶持上马规模在亿元以上的企业14家,累计为各类企业提供借款5.2亿元,扶持带动了一批电力、煤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的骨干企业。

    神木县成立项目开发办公室,组织专门力量,由政府出资进行产业项目的调研储备。2003年以来已调研储备项目50多个,去年又委托山西省煤科院对煤化工产业链投资机会进行系统研究,为民营企业投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县上还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推行“限时办结”、“一站式服务”等制度,努力创造高效的服务环境。今年4月该县举办了首届民营经济博览会,县内1000多家民营企业参加和展示了自己的产品,吸引了包括哈萨克斯坦、蒙古两个国家的一些企业和周边省份的众多客商参加。

    技术创新的先行者,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严酷的市场竞争规则催迫着神木县民营经济走上创新发展之路。

    在人们的印象中,县一级民营企业与技术创新相距较远,但神木县三江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却在2005年9月向哈萨克斯坦出口了成套的煤干馏生产线。此次总价620万美元的业务,成为我国首次低温煤干馏生产技术出口,也填补了榆林市成套技术和设备出口的空白。这是三江公司董事长尚文智长期研究试验的科技成果,也是神木县民营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发展的成功实践。目前,该公司已在国内率先研制出年产60万吨新型环保节能焦化炉,为全县蓝炭产业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技术支持。致力于有机食品和生物技术开发的陕西心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进的酵素菌生物技术,开发出有机酵素菌生物预混料等有机饲料20多种,公司经理王维廷告诉我们,公司已经获得了国家西部认证中心发放的有机玉米、有机饲料等4个有机证书,预计2007年将实现生产总值1000万元,实现利税200万元。

    企业管理是企业的核心战略资产。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神木县民营企业在不经意间迈出了管理创新的第一步。恒源集团下属子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在我们公司,每一名工作人员都是公司的主人,因为每一个人都多少不等持有公司的股份。”股权的多元化和社会化带动和激活了民营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投资热情,也促成了民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据了解,目前神木的陕西腾龙集团、陕西亚华煤电集团、榆林神通集团、陕西榆林玉林路桥集团、陕西龙华煤焦电集团等都已具备了现代企业的产权结构,并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随着发展领域的拓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重视品牌的经营。神木县四妹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以市场创新为理念,加大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力度,通过树立“四妹子”这一品牌概念来开拓和占领市场。目前,“四妹子”小米年产销能力达到一万吨以上,营销网络遍及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国内大中型城市,“四妹子”系列礼盒产品已成为陕北乃至陕西著名旅游土特产产品。

    神木县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快速跃升,是对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西部强省、构建和谐陕西宏伟目标的有力诠释。神木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对全县经济发展形成新的推力,而且这支生力军对社会和谐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在促进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神木县总人口为37.8万,其中在民营企业从业的人数即达15万人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民营企业所得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该县民营企业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参与也同样令人倍感欣慰。现在,在神木已经很难找到因贫失学、因贫退学的个案了,因为在神木有一个乐善好施的民营企业家群体,一些民营企业家已开始进行有计划、成规模的社会公益投入。神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维军拟定了一个“百人工程”计划,即在他60岁时所资助的贫困大学生达到100人,目前资助的人数已达60多人。除此之外,民营企业家对新农村建设和地方文化开发保护等公益事业也十分热心。2006年,神木县杨家将文化研究基金会成立时,民营企业捐资达1800多万元。今年,全县有180多个民营企业自愿参与帮扶贫困村活动,已开工建设的项目达100多个,仅女民营企业家刘银娥一人就投资300多万元,为11个村建设到村公路。

    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实现和谐发展,已经成为神木民营企业界的共识。在神木,民营经济正在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扩大就业的蓄水池,社会和谐的稳定器。(本报记者 刘仲平 本报通讯员 贺和平 刘志强 黄琪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