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济贸易>> 产业经济
 
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08年我国“三农”工作新要求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1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 车玉明)中共中央政治局18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了推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等工作。这次会议传递出明年我国“三农”工作的新要求。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成为主基调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今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面貌出现可喜变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

    按照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部署,明年我国的“三农”工作将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增收,努力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这些必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成为新亮点

    2008年,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将成为“三农”工作的突出亮点。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下降,但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至今仍占多数,“三农”问题始终关系着整个国家发展稳定的全局,这就决定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地位没有改变。

    本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三农”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紧绷”。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快构建长效机制,以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机制。

    “任何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都不可能仅仅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加快推进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业的方针,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抓好“米袋子”“菜篮子”意义非同寻常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稳定和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切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的生产。

    今年以来,粮食、猪肉、食用油等部分农产品价格明显上涨。造成价格波动的因素较多,但确实表明了农业生产能力尚不够稳定。

    今年我国将实现自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四年粮食增产,本世纪以来首次达到1万亿斤水平。尽管如此,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粮食总体上仍是产不足需,供需矛盾已转变为偏紧平衡。

    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农业部强调,要下决心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下大力加强地力建设。继续坚持、逐步完善、不断强化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成为一大着力点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12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年要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年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全国将有近1.5亿名农村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今年积极推进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国85%以上的县,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在今年全面建立。农村的公路、饮用水、用电、文化设施等农民急切希望解决的生产生活问题,也正在积极解决之中。

    缩小城乡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是扭转城乡发展差距扩大趋势的基础。目前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更为明显。为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必须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教育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转移支付,尤其要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投入力度。

    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要求,明年要提高的农村公共服务重点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服务,公共文化和社会保障体系,也包括扶贫开发、公共交通和人居环境等诸多方面。

    “两个权益”保障,让农民生活更安稳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全面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权威部门指出,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一些地方侵犯农民土地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被征土地农民的补偿和安置不落实,出现了一批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农民等。

    今年8月,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监察部、民政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纠风办、国家信访局共同组织全国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着重解决八类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突出问题。监察部副部长屈万祥表示,集中整治损害农民土地权益问题,着力解决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是今年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主要工作之一。

    劳动保障部数据显示,全国有2亿农民工,其中异地转移进城务工的约1.2亿。农民工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从现实情况看,农民工在工资收入、劳动安全、社会保障、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困难,许多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对解决农民工工资待遇低、子女上学难等突出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农民收入和生活得到保证。

    “重中之重”看零八——明年“三农”工作面临四大挑战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 周英峰、王立彬)2007年,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出良好局面,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新农村建设成绩显著。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基础薄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

    即将到来的2008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供求平衡,保持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重道远,挑战巨大,依然需要全党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

    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压力

    2007年,持续上涨的物价给百姓生活带来很大压力。这次物价上涨,主要由农产品价格涨价导致。从小麦、玉米等粮食价格,到猪肉、食用油等副食品价格,纷纷上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之一。作为与百姓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必需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对于预防通胀意义重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权威人士指出,去年秋冬以来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受到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但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更多的是属于恢复性上涨。

    有关专家指出,长期以来许多农副产品价格背离其价值,不能反映土地、农业生产劳动和农副产品的稀缺程度。因此,明年在防止通胀的同时,如何确保农产品价格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合理增长,将是一大挑战。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有难度

    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有望突破1万亿斤,这是自1985年以来连续第四年增长,也是本世纪以来首次达到1万亿斤水平。

    粮食安全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确保粮食稳定供应意义重大。

    党中央、国务院反复强调要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并不断出台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从2004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突破了以往“增产之后必遇平年或减产”的怪圈,粮食总产量实现连年增产。“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增产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

    明年粮食生产能否继续保持增产势头?从目前情况看,不利条件不少:一是全球粮食供求关系趋于紧张;二是农村劳动力、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三是随着能源价格上涨,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四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自然灾害不可预测。

    提高广大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推动粮食继续增产,保证国内基本供给,明年的任务十分艰巨。

    农民增收需要拓宽渠道

    今年,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一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再创新高,达到332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增速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国家发展改革委预测,今年农民收入增幅有望连续第四年超过6%。

    但是,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相对应的是,城乡收入的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同时,由于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农民转移就业空间有限等因素,农民增收渠道仍比较狭窄,增收基础仍比较薄弱。

    中央经济会议提出,明年要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有关专家认为,应以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尤其是要走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着“活棋”。

    农村消费潜力巨大。但扩大农民消费,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能力为前提。因此,明年农民增收速度能否进一步加快,将是中央扩大内需方针能否有效落实的关键着力点。

    统筹城乡发展要有新突破

    今年年中,重庆市、成都市正式启动了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其他省区市也正在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尝试从体制和机制上扭转“重城轻乡”的格局。

    同时,中央有关部门也出台一系列推进城乡发展的措施,取得显著效果。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近83%的农业人口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政策已在全国实施,31个省区市都已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利益分配不合理,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关专家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要求,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的根本途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巩固完善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如何在推动城乡和谐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明年的任务艰巨而紧迫。

    基本公共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农村社会事业取得重大进步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 董峻 陆裕良)今年以来,党和政府继续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强化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农村社会事业取得重大进步。

    去年,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为1451个,占全国总数的半数左右,参保农民4.1亿人。今年以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加速。据卫生部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9月30日,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达2448个,占全国总县(市、区)的85.53%,参加新农合人口7.26亿人,参合率为85.6%,前三季度全国新农合基金累计受益2.63亿人次。

    今年国家还安排27亿元专项建设资金,继续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改善农村基本卫生服务条件。

    提高农民素质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农村在教育资源和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为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今年以来,中央财政安排“两免一补”资金181亿元,免除了全国农村近1.5亿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项政策从今年的春季学期开始实施,并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据测算,仅免除学杂费一项,西部地区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元、初中生年减负180元;中部小学生年减负180元,初中生年减负230元。

    财政部日前还决定,从今年起三年内,全国财政将新增经费470亿元左右,用于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

    此外,根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国家在300个县建设综合利用电视、电话、电脑等信息载体开展信息服务的“三电合一”平台。同时,中央财政专门安排资金11亿元,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技能培训工程。

    农村低保方面,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要求,各地不断推进农村低保制度的实践。一些省区市按照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陆续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则是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立的一项重大决策。

    7月1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目前各地正在根据中央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低保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

    截至目前,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已经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农村人口2908万人,预计年底将达3000万人。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意味着统筹城乡发展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同时,农村其他社会保障方面的工作力度也在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实施范围不断扩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研究和采取措施,制定符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同时,有条件的地方,正在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这一系列农村社会事业的成绩显示,国家高度重视改善农村民生问题。“十一五”规划已确定,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将继续扩大。国家财政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和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将主要用于农村。据统计,上半年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支出同比增长28.7%;社会保障支出同比增长29.7%;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长36.6%;教育支出同比增长30.6%。

    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专家表示,国家在农村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方面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是为了让农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缩小城乡社会事业的发展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关链接
· "三农"述评: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怀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积极支持“三农”发展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