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07《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06年工作回顾
 
医疗卫生工作得到加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20日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2006年,针对卫生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建设,严格医疗卫生服务管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卫生发展道路,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覆盖城乡、功能比较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历经三年多时间,已经基本建成。共完成投资269亿元,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条件明显改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正式实施,规划投资216.8亿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覆盖范围最广、投资力度最大的一项农村卫生建设规划,也是“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启动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央财政安排27亿元国债资金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大力组织开展城市卫生支援农村活动,积极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增强了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蓬勃发展,政府保障力度逐步增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与医院服务合理分工、密切协作、双向转诊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步伐加快。各级政府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推进,稳步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扩大到1451个县(市、区),占全国总数的50.7%,有4.1亿农民参加;中央财政支出42.7亿元,地方财政也相应增加支出,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参加合作医疗农民补助标准。从总体上看,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平稳,逐步规范,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农民医疗负担有所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有所缓解。

    三是重大疾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取得明显进展。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乙型肝炎等重大疾病防治体系逐步完善,“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列入“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重大慢性疾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断完善,处置能力得到提高,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鼠疫防治工作得到加强。全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进一步完善,93.5%的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70.3%的乡镇卫生院实现了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传染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反应能力明显提高。加强青藏铁路沿线的鼠疫防控工作,有效保护了铁路沿线居民和旅客的健康安全。2006年,发生了“齐二药”、“欣弗”等几起不良药物事件,全国上下反应及时,处置得当,救治有效,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是卫生法制和医德医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强卫生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国务院颁布实施了《艾滋病防治条例》和《血吸虫病防治条例》。连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活动,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果。深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认真履行食品卫生监督职能,及时查处了一批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重大案件。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医院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流程,优化就医环境,实行院务公开,改善医患关系。各地积极开办惠民、济困医院或病房,为经济困难人群提供优惠医疗服务。结合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大力宣传优秀医务人员的先进事迹,广泛开展向华益慰、吴孟超、乔淑萍等优秀医生学习活动。扎实开展对医药购销中商业贿赂的专项治理,积极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国研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