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 最新报道
 
奥运圣火6月5日开始在湖南湘潭市和韶山两地传递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05日   来源:新华社

    6月5日,第一棒火炬手杨霞手持火炬传递。当日,北京奥运圣火在湖南湘潭传递。  新华社记者 刘力航 摄

    6月5日,在毛泽东故居前,火炬手毛雨时(在三)与下一棒火炬手谢振华交接。当日,北京奥运圣火在湖南韶山传递。 新华社记者 赵众志 摄  

    新华社湘潭6月5日电(记者苏海萍、苏晓洲)奥运圣火5日开始在湖南湘潭市和韶山两地传递,第一棒火炬手为奥运会举重冠军杨霞。

    上午7时30分,在以湘潭东方红广场大型人物群雕《乡情》为背景的衬托下,奥运火炬开始了在湖南境内最后一天的传递。大型人物群雕《乡情》以毛泽东1959年回韶山为背景,真实再现了伟人阔别韶山后重返家乡的情景:毛主席面带微笑,一路走来;主席年少时的私塾老师毛宇居先生站在主席右侧;青年争先恐后地向主席问好;天真的孩子挤在人群中争着看主席一眼;闻讯从田间赶来的乡亲们奔走相告。

    起跑仪式中,全体人员首先向四川大地震的遇难同胞默哀。之后,在广场上上演了健身操、武术和老年太极等群体表演。伴随着一曲《东方红》,奥运冠军杨霞从湘潭市市长手中接过火炬开始圣火在湘潭市的传递。经过芙蓉中路、湖南科技大学等地后,圣火在湘潭大学体育馆结束湘潭市传递。之后转场至韶山,经过毛泽东故居后,在毛泽东铜像广场点燃圣火盆,总路线为18.6公里。最后一棒是刚刚从四川参与抗震救灾回来的湖南消防总队长沙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代理排长蒋爱兵。

    湘潭,人杰地灵,不仅诞生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同时也是开国元勋彭德怀、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的故乡,奥运圣火在湘潭的传递侧重展示“伟人、宝地、圣火”三大主题。5日,奥运圣火结束在湘潭传递,将抵达广西桂林。

从岳阳楼到韶山冲:伟人故里的热情与激情

    新华社韶山6月5日电(记者苏海萍、苏晓洲)从岳阳楼前点燃“祥云”,再到韶山毛泽东铜像广场熄灭圣火盆,奥运圣火在湖南3天共60.7公里的传递,不仅展现了湖湘文化深厚的底蕴,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伟人故里古往今来的革命激情与爱国热情。

    湖南省位于中国南部、长江中游,因大部分地区在洞庭湖之南,故称湖南。湖南不仅有着独特的湖湘文化和众多历史古迹,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更是以“革命摇篮、领袖故里”的独特地位而蜚声中外。诞生了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等许多中国老一辈革命家。同时,在历朝历代也有许多文人志士在这片红土地上挥笔写下“豪言壮语”。

    奥运圣火此次在湖南传递共经过岳阳、汨罗、长沙、湘潭和韶山5个城市。第一站是有着2500多年历史文化的岳阳。3日上午8时46分,奥运圣火在岳阳楼前拉开了湖南境内传递序幕。

    因《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闻名天下的岳阳楼,始建于唐代,因整个建筑没有用一颗铁钉、一道横梁而成为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诗圣杜甫在登临岳阳楼后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著名诗篇《登岳阳楼》,而宋代范仲淹更是为岳阳楼挥笔创作了千古绝篇《岳阳楼记》,其文中抒发的忧乐精神成为世人所倡导的高尚情怀。

    在岳阳,还有一位爱国诗人也曾留下了一生中的壮举。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被流放到汨罗的楚国大夫屈原,得知楚国沦陷后,悲愤之下怀沙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而在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也使岳阳成为中国革命发祥地之一。

    而第二站长沙,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在这里度过了自己青少年时期的读书生涯,并写下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伟诗句。4日上午,在岳麓山爱晚亭前,奥运圣火在一群意气风发、身着“五四”青年装学生的簇拥下入场,现场千人齐声朗诵了梁启超“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的《少年中国说》。一时间,奥运、革命与爱国一起碰撞出激情与热情的火花。

    作为奥运圣火在湖南传递的最后两地,湘潭与韶山因养育了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家而知名中外。然而,这片故土上的人们并没有就此停止脚步,在以诞生了革命领袖而自豪之余,更多的是深知发展的重任。现在,湘潭人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正在用“胸怀天下敢为人先,自强不息,勇于牺牲”的精神建设自己的家乡。

圣火耀湖湘引人追思毛泽东90年前的体育实践和思考

    新华社湘潭6月5日电(记者 苏晓洲 丁文杰 苏海萍)此次奥运圣火在湖南的传递,很多地点都与伟人毛泽东息息相关。记者在湖南采访时了解到,90年前,毛泽东不仅自己投身体育运动,还在1917年4月1日《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如今重温,令人感慨。

    5日,奥运圣火湘潭站的起跑仪式,在刻画毛泽东1959年回韶山情景的巨型雕塑《乡情》下举行。随后,火炬手们跑过毛泽东亲笔题写校名的湘潭大学。火炬进入韶山后,圣火传递始于红太阳广场,经过毛泽东故居,最后在矗立着伟人铜像的毛泽东广场,结束圣火的湖南之旅。

    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青年毛泽东纪念馆馆长刘立勇告诉记者,上个世纪初叶,毛泽东在“一师”就读期间,就是全校体育运动的佼佼者。无论春夏秋冬,毛泽东每天清晨在校园东北角一眼清凉的水井边洗冷水浴,从不间断。学校附近江宽水深的湘江,毛泽东能自如横渡。兴之所至,还常从猴子石到牌楼口,一游就是5公里。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夜晚,毛泽东有时会独自一人,奋力登上学校对面的岳麓山。

    “毛泽东不仅是身体力行的运动员,还是中国现代体育运动最早的理论家之一。”刘立勇告诉记者,毛泽东第一篇在全国性著名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是一篇体育学专著,共分八章,洋洋洒洒约6000字。其中很多论述,与当今奥运圣火传递包含的精神,不谋而合。

    24岁的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仅与奥运无缘,还如他在《体育之研究》中所指出的那样:“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主旨之一是宣传奥林匹克“使体育为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的精神实质。而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说,体育对于个体能“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对于国家则能造就身体强健、精神刚毅的国民。因此对于人和社会的发展来说,体育是第一位的,所谓“无体是无德智”、“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如果缺乏强健的身体作基础,“贵智”、“重德”就无从谈起。在文章中,毛泽东提出了一个著名体育运动口号:“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强调全民健身、全民参与的精神实质,跃然纸上。

    面对离我们越来越近的北京奥运会,很多人都希望中国的奖牌数特别是金牌数越多越好。但90年前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中,就提出了“巢林止于一枝,饮河止于满腹”、“运动之方法贵少”、“虽一手一足之屈伸,苟以为常,亦有益焉。明乎此,而后体育有进步可言矣”等论述,讲究的是“重在参与”,强调体育运动应该“高质轻负”,参与的目的,不在锦标,而在于增强体质,造福个人与社会。

    “毛泽东在论文中还专门创制了一套‘六段运动’,我们学校一位教师,已经根据毛泽东的论述,画出了图谱,这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广播体操的雏形。”刘立勇向记者展示示意图时说。记者看到,毛泽东设计的“六段操”,包括手部运动、足部运动、躯干部运动、头部运动、打击运动、调和运动六大部分,融各种运动之所长。大家模仿着做了几段,顿觉神清气爽,非常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