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庆直辖十周年>> 直辖前大事记
 
“一五”计划在重庆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18日   来源:近代以来重庆100件大事要览


重庆修建的西南第一家自动化织布厂——重庆六一织布厂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从1953年起,重庆进入轰轰烈烈的“一五”计划建设时期。在“一五计划”建设时期,重庆以工业、能源、基础设施为重点,实施了一大批建设项目,迅速填补了重庆经济的空白,初步建构起社会主义经济的骨干体系,为日后重庆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早在1952年,重庆即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开始酝酿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经过近两年的边实施、边修改、边补充,到1954年7月,重庆“一五计划”正式编就,并于1956年下达执行。重庆“一五计划”的指导方针是:“以国家的重工业建设为中心,根据统一的国家计划,从国家整体利益的观点出发,使地方的利益同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一五”开局,投资呈迅猛增长态势。1953年,全市全民所有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达103个,其中由中央各部投资72个,由地方工业投资31个。国家重工业部、燃料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纺织工业部、轻工业部的投资都在上年基础上提升了2—3倍,地方工业投资也比上年增长了1.5倍。中央各部投资主要用于基础原料工业建设;地方工业投资主要用于新建和改造机械、轻工生产企业。1954年,全市全民所有制国家计划基本建设项目共计151个(其中新建39个),投资额达1.03亿元。其中,工业占53%,交通邮电业占9%,文教科学事业占19%,公用事业占7%,卫生事业占1%,文化事业占3%,农业占8%。其后几年,投资增幅虽有所回落,但投资强度仍然较大。

    “重化工业优先”战略在重庆“一五计划”建设时期表现得十分突出。整个“一五”期间,仅国家有关部门在重庆安排的全民所有制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累计就达8.26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11个,投资5.46亿元,占总投资额的66%以上;内重工业投资4.91亿元,占工业总投资额的89.9%,轻工业投资仅为5 514万元,占工业投资总额的10.1%。在新建、扩建的100多个工业项目中,重工业项目占了相当比重,长寿电厂、重庆电厂、重庆塑料厂、长寿化工厂、重庆木材综合加工厂、重庆肉联厂、重庆罐头厂等7个项目被纳入全国“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工程。除此之外,“一五计划”建设期间,还新辟南桐矿区,建成重庆钢铁公司大平炉、重庆空气压缩机厂、六一O染织厂、重庆热水瓶厂、重庆造纸厂、重庆农具厂、中梁山煤矿等重点工业项目。在这些项目中,重庆钢铁公司大平炉是中国第一座自己设计的具有近代工业水平的钢平炉,长寿电厂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安装的水电站。此外,建设厂改扩建等国防军工项目也在“一五”强力推进实施,为重庆兵器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五”时期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的实施,促进了重庆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重庆的工业化进程。

    与此同时,“一五”计划在重庆还完成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成渝铁路,打通了成都、重庆两个中心城市的联系干道,确立了成渝之间生产力布局的基本走向;建成渝碚公路、两路口缆车道、上清寺小什字无轨电车工程,修建了市区主要干道公路,增建了下水道、自来水管道、轮渡码头等,构筑起市政基础服务体系;建成重庆人民大礼堂、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重庆市青年宫、重庆市少年宫、重庆大田湾体育场、枇杷山公园等文化设施,为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造了基本条件;建成大坪、杨家坪、小龙坎等工业、生活一体化小区,促进了产业工人向城市集聚,推动了重庆的城市化进程。农业基础设施方面,新建和扩建了3个国营农场,修建了3个机械提水工程和16座小型水库,可灌溉农田9万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总之,“一五计划”建设时期是重庆当代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经过“一五”时期的建设,重庆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工业建设规模扩大,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基本形成;市政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且通过“一五”时期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强化了重庆作为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重要工商业城市的地位。(马述林 王晓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