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庆直辖十周年>> 直辖前大事记
 
重庆“军转民”战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18日   来源:近代以来重庆100件大事要览


长安福特扩产奠基仪式

    “军转民”在国际上是对国防工业实行军民结合的一种通称,其实质是将军事设施转为民用,将军工生产能力转为民用产品生产。

    中国的“军转民”是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后提出的。为实现这种转变,中国政府为国防科技工业制定了“军民结合”的方针,实施军转民。它的核心就是要求国防科技工业由单纯为国防服务,转变为同时为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服务。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军转民不仅给中国的军工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而且也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作出了应有贡献。

    重庆的军工企业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经过抗日战争和“三线建设”的大发展,重庆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军工生产城市,军工基础雄厚。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军转民”经过20多年的实践,军工企业坚持走军民结合的道路,在为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再立新功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目前,重庆军工企业的民品产值已占到其全部产出的95%,军工企业的总产值已占到全市工业产出的26%,在重庆经济发展中占据相当的分量,为地方财政收入作出了突出贡献。如重庆的兵工、船舶、电子等33户军工企业,初步建立了重点民品科研开发体系,形成了较强的综合开发能力,培育了一支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科技队伍,研究了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先后开发了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风力发电减速器、小径流增压器、铁路载货车等上百种民品。在“军转民”过程中,军工经济不仅得到长足发展,而且与地方经济形成了“唇齿相依,骨肉相连”的密切关系,成为荤庆经济的重要支柱,为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正是由于长安、嘉陵等“军转民”企业的成功带动,重庆汽摩配件行业才得到大力发展,重庆才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基地。目前,重庆生产的汽车占全国的ll%,生产的摩托车占全国的30%,生产的摩托车发动机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其中的相当部分,都是“军转民”企业生产的。随着重庆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军工企业“军转民”已成为重庆市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助推器。

    重庆“军转民”还带动了重庆传统的制造业的发展,解决了大量就业人员,产生了丰厚的税收利润,提升了重庆民用工业的技术水平。如今,重庆市民用电子和仪表、合金材料、特种车辆、光学仪器等产品的技术含金量高,是与“军转民”密不可分的。长安、嘉陵、建设、重齿、江增、重锻等知名企业,在20多年的“军转民”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重庆“军转民”的主力军和领头羊。

    重庆长安集团堪称“军转民”的典范。多年来,长安的改革与发展始终与重庆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融合在一起,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长安特色的“以我为主,自主开发”的发展之路。在发展壮大自己的同时,为地方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带动了一大批重庆地方企业的发展和振兴。目前长安上下游产业的工业附加值近250亿元。2004年,长安汽车产销规模超过东风集团和北汽集团,跃居中国汽车企业集团第三位,继续保持微车行业第一位。

    又如嘉陵集团,于1979年实施“军转民”开发生产民品摩托车,走出了一条“以民养军”的发展之路。20多年来,嘉陵集团累计创利税近60亿元,上交利税40多亿元,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导和促进了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中国摩托车行业最具实力和影响的企业。

    再如建设集团经过20多年的“军转民”,已形成摩托车及车用空调压缩机两大支柱民品,累计实现民品销售收入330亿元,出口创汇3亿美元,上缴税金37亿元。重庆船舶工业在“军转民”中也曾创造辉煌,于20世纪80时年代中期率先成功开发出“五洲阿里斯顿电冰箱”、“五洲自行车”等知名产品,并且在铁路车辆、增压器、齿轮箱、燃气表、喷涂机等数十种民品的开发生产方面,具有相当规模,且其中多数产品在同行业处于较高或领先水平。1992年以来,重庆船舶工业累计实现民品产值91亿元,为地方经济作出了贡献。 (刘富钊 肖霞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