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庆直辖十周年>> 直辖后大事记
 
三峡文物保护工程的启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18日   来源:近代以来重庆100件大事要览


张飞庙

    随着三峡建设工程的加紧,1996年5月,在国家文物局组织领导下,全国30余家专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开始了三峡库区文物的调查和规划的制定工作。2000年6月,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正式审批将三峡库区1087处文物列入保护规划,其中涉及到重庆库区的文物项目有752处,包括地下文物506处,地面文物246处。按照三峡工程建设进度,从1997年至2003年,重庆市实施了二期移民阶段库区文物保护工作。2003年,三峡二期文物抢救保护工作圆满完成了阶段性任务,顺利实施完成了三峡工程汛后提前蓄水至139米运行涉及的文物保护任务,并通过了国务院组织的现场验收。2003年至今,重庆市三期移民阶段的文物保护抢救工作,业已全面展开。

    重庆市的三峡文物抢救保护工作,已取得重要成果:完成了地下考古勘探500万平方米,发掘63万平方米;出土珍贵文物4 000余件,一般文物30 000余件;获得了一批重要学术成果,初步建立了三峡地区史前文化发展序列。此中最为重要的是地面文物重点项目白鹤梁题刻、张桓侯庙和石宝寨的保护工作进展顺利。

    白鹤梁题刻采用题刻的方式记录了1 000多年间长江枯水的变化情况,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对象。2001年2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先生提出以“无压容器”方式对题刻密集区进行原址水下保护的新方案构想——即在白鹤梁题刻东区50米段的题刻密集区(包括重要题刻138则)构筑水下保护体,灌注经过过滤处理的江水,通过循环水系统使保护体内水压与外面长江水压达到动态平衡,在保护体内设置参观廊道与陆地连接,参观廊道使用潜艇技术,以承压窗口通视题刻,以系统解决今后保护、研究和参观的功能需要。该设想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认同。在朱镕基、宋健等领导同志的亲自关怀下,葛修润先生主持开展了“无压容器”水下原址保护方案的可行性研究。2002年10月,该保护工程的初步设计方案在北京通过专家评审,2003年1月,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同意工程设计方案。该工程总概算约1.23亿元。

    白鹤梁原址水下保护工程由地面陈列馆、交通廊道及参观廊道、水下保护体由四部分组成。由于该工程只能在长江枯水季节进行施工,为确保三峡工程二期提前蓄水至156米的总体目标,工程必须抢在2006年汛前完成。

    该工程分A、B、C三个阶段。2001年春,开展对白鹤梁题刻的留取资料阶段工作;2002年春,开展对题刻的表面保护和梁体加固保护工程,2003年春,白鹤梁题刻加固工程通过专家验收。2003年2月,经过工程招标,白鹤梁题刻水下保护工程A段工程正式开工,这一标段包括导墙基础钻孔工程和保护防撞墩工程,以及洗手梁、坳马石炸礁工程。2003年上半年A标段工程全面竣工并通过验收。2004年2月,水下保护工程的施工设计全面完成,3月,B段完成招标正式启动。至当年6月,实施了对文物题刻的水下棕垫覆盖保护,上、下游l临时施工围堰,上下游坡型交通廊道的开挖和砼补偿层的浇筑,以及对影响导墙施工的水下障碍物的全面清理。2005年1—6月完成了水下保护体导墙、穹顶、水平交通廊道、参观廊道的制造安装工程,为白鹤梁工程的全面完成奠定了基础。2005年1月,白鹤梁题刻水下保护工程围堰正式合龙。

    云阳张飞庙又名张桓侯庙,始建于蜀汉末年,是为纪念三国名将张飞而修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长江三峡著名旅游景点。张飞庙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依山取势,造型雄奇,布局严谨,经历代修筑扩建,形成了一组宏伟壮丽、独具一格的古建筑群。其建筑由结义楼、字画廊、正殿、助风阁、杜鹃亭、邵杜祠、望云轩、得云亭等组成。庙内还收藏有历代碑刻、盈联、字画800余件,临江石壁上刻有“江上风清”四个大字。

    张飞庙拆迁、复建保护工程于2002年8月18日正式启动,该工程主要分为古庙拆卸和古庙复建两大部分。拆卸工程11月下旬基本结束,同时进行防腐、防虫害处理。复建基础工程于2003年1月11日通过验收。2003年1月至7月开始进行全面复建,整个复建工程全部进行原汁原味的复建,只张飞塑像由原来的泥像更换为青铜塑像,并于2003年4月23日落成就位。2003年7月17日,云阳张桓侯新庙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验收。2003年7月19日,搬迁重建后的张飞庙正式向游客开放。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使张飞庙告别了沐浴千年风雨的飞凤山,搬迁到云阳新县城对面的山麓下,它不仅保持了庙宇原有的特点,还增加了与古军寨——磐石城遥相呼应的文化旅游内涵,成为三峡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

    石宝寨原地保护工程项目已完成初步方案设计,大昌古民居建筑群搬迁工程于2005年初正式启动。(谭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