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扩大国内需求 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述评
 
新华社评论员:我国着力做好四项重点建设工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14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新华社评论员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并解决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国务院日前出台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明确提出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这四项工作。这四项重点建设工作既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关系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力举,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积极措施,城乡居民衣食住行用条件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地震灾区重建步伐加快。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仍显滞后。

    在改善民生方面,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和开发建设规模急需扩大,低收入群体的社会待遇亟待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和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也需相应提高。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铁路建设为例,虽然近年来发展迅猛,但从人均水平看,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铁路运力不足,特别是煤炭等重要物资的运力瓶颈制约着经济发展。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城镇治污设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有待加强,节能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不够。在灾后重建方面,从灾区学校医院到公路通信等公共设施建设,从住房到商店等生活设施建设,工程巨大,涉及面广,尤其是当前保障灾区人民顺利过冬的工作更是迫在眉睫。

    面对这些问题,中央审时度势,在进一步扩大内需中突出强调这四项建设工作,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着力点,通过增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着力做好四项建设工作,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近些年来,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明显落后于经济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加快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表明,在这次宏观政策调整中促进经济增长与推动结构调整并重。

    着力做好四项建设工作,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宏观政策调整要统筹考虑近忧与远虑问题,既是解决眼前问题,又是考虑长远利益。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等,通过加大对这些重点建设工程的投资力度,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又为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通过铁路的大发展,解决运力不足等瓶颈问题,为经济发展开辟进一步上升的通道。

    着力做好四项建设工作,能有效扩大投资、积极拉动消费。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较低。由于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导致国内市场规模受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消费率的持续下降,对扩大内需造成严重制约。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初中校舍改造等民生工程,这有助于减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最终达到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的目标。

    上下同心者胜。当前,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着力做好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灾后重建这四项重点建设工作,沉着有效应对挑战,推动中国经济航船劈波斩浪,平稳快速前行。

 
 
 相关链接
· 云南省将出手在“滇池治污”等10个领域扩大内需
· 上海安排5000亿元城市建设投资落实扩大内需决策
· 河南省以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惠民生
· 广西再次研究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决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