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 经验建议
 
张全跃:关于加强农业普查宣传针对性的若干思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1月01日   来源:统计局网站-浙江省统计局

    2005年5月,国务院决定于2006年12月31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根据国家普查方案,普查工作大体分为十个环节,即普查准备,宣传动员,业务培训和清查摸底,现场调查,审核、复查和质量验收,普查表管理,事后质量抽查,数据处理,成果发布和普查总结。鉴于本次普查的对象与历次基本单位普查、人口普查、工业普查、三产普查和经济普查对象不同,加之本次农业普查也是市场经济下开展的第一次农业普查,农业普查所面临的对象、配合程度、外部条例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为了使本次农业普查宣传计划与手段更有针对性与有效性,我们在4月份联合市、县两级农普办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宣传工作的要求

    从普查宣传的特点看,要使普查对象了解普查内容、理解普查的目的,才能得到普查对象对普查工作的支持,并使普查对象与参与到普查工作来,配合普查工作,普查的登记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所以,普查的宣传发动,使普查对象对普查达到家喻户晓,是普查工作十分重要的基础环节。根据《国家农业普查条例》的要求,各级普查办、宣传部门应当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户外广告等媒体,认真做好农业普查的社会宣传、动员工作。使普查工作家喻户晓,为普查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由于农业普查的对象在农村、人员是农民,范围是人口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与农业生产情况,与其它普查工作的对象与范围有着较大的区别,出现了三大变化。一是农普对象与人口普查的规模接近,总量庞大。二是普查环境与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经济普查接近,是市场经济下的普查,三是普查的难度属于十年四大普查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可借助的农村统计力量少、普查对象文化程度有限,普查指标相对于人口更为复杂,提高普查质量难度大。

    如何使农业普查的宣传工作更有针对性,化最小的代价,达到普查宣传的目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调查研究,制定对策,实现普查的预期目标。

    二、宣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难点

    从本次农业普查宣传的要求看,通过各个层次、各种形式的农普宣传工作,形成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社会理解,农民配合的普查环境,是贯穿普查全过程的普查宣传目标。但由于农村普查对象居住分散、文化程度相对不高、对新闻媒体关注度低等原因,普查宣传的效果与途径存在较多的难点,需要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在宣传途径、宣传手段与宣传频度上加以改进。主要难点有:

    1、普查对象多,宣传投入大,经费困难。

    从全市角度看,全市共有70多个乡镇(街道),953个村,76万户农户,260多万农村人口,若包括本次农普中涉及的外来从事农业、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则普查对象的总量十分庞大。到户、到人的普查宣传投入量将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据。普查机构在宣传经费上难以承受。若以户为单位实施宣传,仅每户5元(相当于一条毛巾)的宣传费用就达380万元以上,约相当于2004年我市经济普查全部经费投入的一倍以上,入户宣传的经费需求过大,无法承担。

    2、农户的新闻媒体接触率低,大众化宣传知晓度不高。

    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不高,劳动强度大,生活习惯中基本上没有阅读报纸与看新闻的习惯,以往各种宣传工作中所借重的报纸、电视等手段在本次农普宣传中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从我省余杭试点的情况看,入户调查中,通过报纸知晓农普开展的农户不到5%。当地报刊上普查公告的宣传费投入收效甚微,投入产出比不高。

    3、普查宣传的多层面要求与普查对象的知晓程度各有侧重,需要分线开展,普查宣传工作量大,普查机构承受难。

    由于普查环境创造上需要在领导层面、部门层面、社会公众层面与普查对象层面等多个层面上同时进行,才能营造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社会理解,农民配合的普查环境。由于本次农普普查对象的特殊性,领导层面、部门层面的会议强调、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纸有字、网络有站、交流有简报,与农户宣传、农普调查对象的目的、意义与配合要求宣传处于二个领域,重合程度相当低,需要单独建立、单独运行。与以往的普查宣传相比,工作量有较大的增加。

    4、传统宣传手段与普查对象的理解度有偏差,需要探索新的宣传手段。一是农普对象由于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原因,不太愿意对书面语言进行阅读与理解,以往普查中比较常用的《致调查对象的一封信》,在本次农普中很可能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省级农普宁波余姚试点中,大量本地农户、外来劳动人口就没有很好地阅读这个宣传材料,造成对农普认可度不高,上门调查时避而不见的有一定比例。二是宣传接触频度与宣传投入间的矛盾。农普从准备到成果发布跨度长达三年,采用常规宣传手段与方法,周期长、投入大,存在着宣传频度与宣传投入间的矛盾。从国家余杭试点、省级余姚试点的宣传投入看,短期的投入还可以承受,如果整个农普全过程采用这个宣传投入,普查机构资金问题会相当突出,反之则会面临农普宣传密集度不高,普查对象接受程度低的问题。

    三、主要对策

    围绕“贴近农村、贴近农业、贴近农民”,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争取农民群众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加强普查员与农民兄弟的乡情、亲情感,把党和政府的普查行政行为,转化为对农民群众的一种祝福,争取群众对普查工作的支持是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的重点之一,总的指导思想是:围绕一个中心、面向二种对象,借助三方渠道,形成四种合力,关注五个阶段。围绕一个中心,即围绕加强农普宣传这一重心,制定计划、布置工作,重在实效。面向二种对象,即一是面向农普外部环境进行宣传,通过引起领导重视,部门参与、各方支持的农普外部环境,利于农普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面向农业普查对象的宣传,通过面对面宣讲、纪念品发放、上门沟通、广播宣传、宣传车上门等多种形式,多方面、高频度的宣传使农普对象了解农普工作的目的、意义,以及作为普查对象应配合的内容,主动参与配合普查的开展。借用三方渠道,即大众媒体、农普队伍与农村基层组织这三方渠道,通过这三个网络将农普宣传的重点快速、深入地传达贯彻到每一个普查对象。形成四种合力指,整合省、市、县与乡镇(街道)四级农普机构的宣传工作合力,通过各自的特点,有重点地开展农普宣传工作。关注五个阶段,即关注机构组建与准备阶段、农普试点与培训阶段、清查摸底、上门调查与复核阶段、工作总结与成果发布阶段等这五个阶段的宣传工作,既安排各个阶段宣传工作的重点,又注重各个阶段的连续性与统一。

    在农普宣传计划确定与操作安排上,主要有如下措施:

    (一)围绕农普工作这一中心,确定宣传工作思路,安排计划,并根据农普的阶段性工作要求调整宣传计划与进度,提高宣传为普查服务的作用。一是农普工作有规划、有重点、有安排、有细节,确保农普宣传主题突出,方法多样,注重实效。二是农普宣传工作随工作重点与阶段的调整而变化,在保持农普宣传大方向下提高宣传工作的灵活与适应性。

    (二)关注农普环境优化,为普查开展创造条件。从省、市、县、乡镇(街道)四级农普机构的宣传对象看,县以上农普机构的宣传重点更多地在农普环境的创造上,通过县以上农普机构的共同努力,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获得相应的行政支持;传达国家与省级政府的要求,取得横向部门的配合;贯彻各级农普工作的布置,获得地方政府及其农普机构的支持,推动为农普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操作中以利用各渠道为主,优化普查环境。首先,要通过专题汇报、会议、简报、专报、报道、采访等多种方式,将农普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要求、困难与要求向各级党政领导解释清楚,取得领导的认可,获得领导的支持,为农普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行政环境。其次,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将农普工作的要求,尤其是对各职能部门的要求宣传到位,使各职能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责,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推动农普工作的开展。最后,还可以通过相应的工作,为农普在城乡面上的宣传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整个宣传工作要做到“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报刊有文章、街上有标语、墙报有专栏、网络有信息”,普查清查、登记等关键时期要上下联运,形成农业普查立体宣传网络,达到铺天盖地、家喻户晓、不留死角的目标。如农普前期可以通过相应的宣传重点解决机构、人员与经费的三落实工作,如在农普中期可以为农普的试点、培训创造较好的工作环境。同样,各级农普机构还需要根据各自的工作分工做好同级政府以及下级政府主要领导的工作,为本级普查机构与下级普查机构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三)简化基层宣传流程,注重宣传实效。

    在针对农村普查对象的宣传上,既要借助历次普查的经验,又在针对当前的农普环境与形势有所创新。主要做法有:一是注重外部借势,发挥普查宣传的整体效果。针对本次普查对象主要分布在农村的特点,特别要关于利用镇、街道、村的宣传工作,通过采取开设农村专题广播节目、组织民间文艺巡回演出、张贴宣传画、宣传标语、开设宣传橱窗、墙报、黑板报、悬挂横幅、入户发放宣传品等多种传统但行之有效的形式进行宣传。二是通过发挥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个人宣传作用。通过对农普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入户访问(包括清查摸底、上门调查等工作),以面对面的访问,由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将农普工作的内容、意义宣传到千家万户。三是通过创新载体,提高入户宣传的有效性。即首先采用有线广播密集宣传,提高农户对普查宣传的接触程度;其次采用发放年历画的形式,提高农民对农普宣传品的保留度与阅读频度;最后,通过广播宣传车、手机短信、致小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形式,提高点对点的宣传效果。

    (四)整合各级优势,发挥各自所长。

    从我省、我市普查机构的宣传优势看,县以上普查机构主要优势在于地处各级政府的平台,信息的传播快、成本低。各级普查机构可以通过普查简报、统计内外网和政府信息网等途径,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和普查对象宣传农业普查工作动态信息。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各新闻媒体的平台,传播农普信息,加快农普环境的营造。

    (五)把握各个时期的重点,注重普查宣传的节奏。根据普查工作各阶段对宣传工作的要求,需要对农普各工作阶段的宣传进行分工,以保证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的重点,宣传的效果更优。从农业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看,机构组建与准备阶段、农普试点与培训阶段、清查摸底、上门调查与复核阶段、工作总结与成果发布阶段这五个农普阶段对普查的宣传工作要求比较高,其中机构组建与准备阶段的宣传重点在农普的目的、意义、重要性、必要性与难点上,解决各级领导的观念问题,统一思想,创造条件,完成农普人员、机构与经费的三落实,构建农普网络,完成农普的组织准备。农普试点与培训阶段宣传工作重心在于加强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对农普目的、意义、重要性、必要性与难点的认识上,完成对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动力,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清查摸底、上门调查与复核阶段重点解决农普对象的配合与参与问题,着重宣传为什么要搞普查,普查对象要做那些配合。工作总结与成果发布阶段则重在农普成果的发布,体现普查为地方政府、地方经济发展与地方群众服务的精神。表彰普查工作的先进,肯定各级政府与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努力方面有所体现。

    在实施普查宣传的各项工作中,要注重阶段性与长效性的双重要求,保持前后宣传工作的连续性与关联性,使整个普查的宣传工作保持一条主线。

    (六)注重制度完善,把普查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从历次普查宣传的经验看,做好普查工作除了领导重视,网络健全、人员努力等因素外,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的保障来提高宣传效率也是重要的一环,所以,我们需要在普查工作的开始就加强普查宣传工作的制度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的保障。建立以宣传部、各种新闻媒体和农普办为主体的宣传协调小组,以加强对宣传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二是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宣传队伍。要落实好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负责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的特约撰稿人,使宣传工作落实到人;三是稳定普查机构的内部网络。各级普查办公室要明确宣传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的宣传工作;四是制订一套相对完善的宣传计划。市、县、镇(街道)三级普查机构和新闻媒体要结合各自特点,制订农业普查宣传工作行动方案,具体落实农业普查宣传报道计划。五建立普查宣传激励制度,扎实推进普查宣传工作。通过对普查宣传工作建立考核与激励政策,使每一位普查宣传员都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精神与物质的奖励,从而激发新闻单位的普查联络员、普查信息员的积极性,将普查的宣传工作向纵深推进。

    (作者单位:嘉兴市农普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