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6.9”世界文化遗产日>> 文化遗产保护
 
我国文物古迹保护总体状况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06日   来源:文化部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浩瀚如海且弥足珍贵的文物古迹,其蕴藏之丰富、品种之繁多、门类之齐全,为世界所少有。这些文物古迹遍布全国各地,真实见证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伟大发展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体现着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创造力,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杰出智慧,是中华民族的魂之所系、根之所在,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牢固纽带。

    保护、管理、利用好祖国文物,对于维系中华民族血脉,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维护全球文化多样性,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我们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文物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出现了一个崭新局面,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级文物保护机构普遍建立;文物保护专门队伍日益壮大;立法工作步伐明显加快,执法工作有力跟进;文物保护和管理的水平逐步提高;保护专项经费逐年增加;众多濒临毁坏的珍贵文物得到及时抢救和保护;一批具有中华民族鲜明特征的文化遗存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物保存、保护环境明显改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数目和规模迅速增长;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的文物展览以及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广大文物工作者注重合理利用、发挥文物古迹的社会价值和功能,为开展旅游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总体水平与我国作为文明古国、文物大国的地位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求还不相适应。必须看到,文物基础工作、法规体系建设、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等方面还存在薄弱之处,科研水平和成果推广、利用水平还不高,文物保护经费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服务社会还有较大差距,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