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互动>> 权威访谈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刘艳谈我国农业“948”计划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0月11日   来源:农业部

    我们曾对发达国家那琳琅满目的果、菜、花、禽、蛋、奶看得眼馋,曾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农业作业方式艳羡不已,然而今天,它正被有效地引进“拿来”,几乎是在不经意中进入了我们的生产生活,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这要归功于我国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948计划”。我们身边的事和物有多少与948计划有关?技术引进中有着怎样的艰辛?我国的农业科技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引进开发处处长、948办公室负责人刘艳。

  记者:请您首先介绍一下我国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948计划”。

  刘艳:199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施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简称“948计划”)。这是我国首次以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形式进行的农业技术引进,也是我国农业领域至今为止唯一的引进计划。“九五”和“十五”期间,中央财政总计投入资金18.12亿元,由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水利部联合组织具体实施,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农业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3500多项,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推广,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和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记者:对于很多人来说,“948计划”还是有些陌生,总感到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不大?我们自己的农产品已经很丰富了,何必要劳神费力引进呢?

  刘艳:其实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之所以如此丰富,应该说恰恰就是得益于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近10多年来的农业技术引进。这种引进一是品种层面上的,即我们普通人能在市场上看到的吃穿用的农产品,包括粮油、蔬菜、水果、棉麻、花卉、畜禽、水产等高产优质的农产品品种,比如大家最常吃的樱桃西红柿、水晶梨等就是从荷兰和日本引进的品种;二是技术层面上的引进,这个范围非常广,既包括配合各个新品种同时引进的栽培与养殖技术,也包括农产品生长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优化技术,比如盐碱地改良、沙化土壤的治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防洪减灾等方面的技术。所以,农业技术引进的范畴是非常广泛的。而且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融入世界农产品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农业生产中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新的动物外来疫病、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环境带来的新问题等,都需要从技术层面上加以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国外已经有了很好的技术和方法,我们可以直接引进,直接拿来用,比如疯牛病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以前我们从未遇到过疯牛病,自然谈不上有什么技术,1997年我们直接从欧洲引进他们已经研究了十几年的技术成果,为证明我国没有疯牛病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技术与检测方法。

  记者:948计划从94年实施到现在,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哪些成效?能否给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刘艳:最显著的成效,就是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品种资源宝库,这10多年来总计引进品种资源2万份和50万份育种用的材料,包括高产优质的、抗病抗逆的、适合不同生态条件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有的引进试种成功后直接在生产上推广,还有一大部分是作为育种材料用来培育我们自己的新品种。另外一大显著成效是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和储备不足的局面,推动了农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据专家保守估算,由于“948计划”的实施,我国很多农业科研项目研发时间缩短10-15年,节约研发经费30-50%。通过引进与国内自主创新紧密配合,使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已由10年前的15年缩小为目前的7年左右。目前,我国水稻分子育种等25个领域的研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等50个领域的研究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甘蔗等10余种农产品的生产能力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记者:“948计划”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问题,花了财力和人力引进来没有用或没人会用,或是技术和品种水土不服,以致于闲置荒废?

  刘艳:这种情况在农业技术引进中不多见。因为农业技术引进与工业技术引进有很大的不同,农业技术的主要对象不是设备等没有生命的物体,而且是有生命的生物活体。我们在引进这个生物活体时,同时必然也把如何种和如何养的技术体系也引进来了。而且有些生物的引进不一定作为生产上栽培用,比如一些野生品种,它含有特殊的抗逆基因,比如特别抗寒或者抗盐碱,我们要利用的是它的特殊基因性状来进行品种改良。还有些技术引进可能不会马上在生产上应用,但这个技术却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思路和思维方法,用于我们自己的创新研究。所以农业技术引进一般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记者:在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上,948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刘艳:我举个例子吧。1997年前后,我国南方柑桔产区出现了买果难,因为种植的基本上是四川红桔,都集中在7—8月份上市,1毛钱1斤都买不出去,桔农们非常伤心。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我国柑桔品种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必须解决品种单一和熟期集中两大难题。所以1998年948立项支持引进国外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与产后处理技术,中央财政先后投入2000多万资金,总计引进优良品种130多个,在我国长江柑桔产区6个省30多个县全面实施柑桔品种的更新和改良。经过8年多的实施,可以说实现了我国柑桔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在品质结构上,有鲜食的和加工的,有黄肉的和红肉的;在熟期上,由过去的2-3个月集中上市期调整为8个月的上市期。近几年来,再也没有农民“买果难”的现象出现。

  记者:有人担心,就是引进国外技术会不会养成一种依赖心理,影响国内自主的技术研发?您怎么看?

  刘艳: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专业深度的问题。的确,走技术引进为主的发展路线,还是走自主研发为主的发展路线,国内经济学家们差不多形成了两大阵营。我个人的看法,在农业技术的发展上,不能单一提哪个为主,因为农业技术的引进必须与国内的自主研发紧紧结合。前面我说过,农业技术的对象是生物活体,如果把它从此地移到彼地,必须要根据彼地的特有生态条件来加以调整和改善,这个调整和改善的过程就是自主创新的过程。另外,我们一直认为,技术引进是整个农业科技发展中的一个链条而不是全部,都是根据我们的需要来引进,引进只是手段,最终目标当然是提高我们自己的研发能力。

  记者:我个人还有一种担心,这是外行的担心,有些侵入的外来物种干扰了我们的生态系统,这种农业品种的引进会不会也让我们原有的农业生态失衡?

  刘艳:的确,一个新的物种进入到一个生态系统,必然会打破这个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特别是那种侵害性强的物种,比如我们知道的水葫芦、豚草、食人鲳等,都是极具毁灭性的外来物种,对我们的生态系统破坏力极强。但是,我们引进的农业品种都是人类经过驯化的栽培种,大部分是国外在生产上种植的品种,是作物品种而不是新的物种,所以不会从根本上打破原有的农业生态平衡,但细微的变化是有的,比如原来盐碱地不能种植,引进的品种却可以在盐碱地上生长,那么这个盐碱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就会发生改变,但这种改变是正向的,生态系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当然,由于农业生物包括了作物、动物和微生物,所以我们在一些水产和微生物菌种引进时,是严格遵守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比如要求进行安全性评价等等。

  记者:您能否讲讲948的管理运作方式?给我们提供哪些成功的经验?

  刘艳:948项目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效,我认为这是全国农业工作者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科研和生产第一线上,创造了非常好的引进、创新、推广和产业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经验。我们在近年的管理上,尊重各位专家的创造精神,形成了特有的运作方式,那就是以每个主要农产品为主线,以提高这个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为总体目标,以解决企业或者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关键问题为重点,以优势科研单位和首席专家为技术依托并联合主产区的研发力量,形成上中下游共同推进的格局。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多种农产品的技术中心、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中心和人才梯队的培养中心,这对我国农业科技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有没有想过这把这些好的技术进行组合来进行集中实施呢?

  刘艳: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水利部三家948项目管理部门也有过想法,在一个地区集中组合农、林、水三方面的引进技术,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会考虑的。

  记者:我们即将进入十一五规划,今后在项目的开展上侧重点是什么?

  刘艳:引进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而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我们现在遇到的技术问题可能是他们已经解决了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持续地引进、借鉴这些知识和技术财富,并根据我们的国情加以改造和创新,最终形成我们自己特色的农业技术体系。“十一五”期间,我们将进入新的引进周期,针对我国农业技术的薄弱环节和出现的新问题,将重点引进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业系统性创新技术、农业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农业生物安全防范技术。

  结束语: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改变中国落后的农业面貌,需要世界先进的农业技术。在加强自主研发的同时,系统地从国外直接引进农业先进技术,以较小的投入、较快的速度获得最大的回报,这是一条被实践所证明的正确之路。拿来主义不是简单的闭着眼睛地拿来,不动脑子地使用,而是在选择性引进的同时,注意消化、吸收,进而创新发展。这是是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抉择,也是中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迅速增强的必由之路。(雨亭 白中华 梁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