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互动>> 建言议政
 
经济日报:积极做好"十一五"时期财政支农工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23日   来源:经济日报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创良好局面的关键时期,也是为实现农村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财政支农工作既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开创新的局面,更要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方面有所作为。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支农工作,创新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创新财政支农机制。要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国家与农民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公共财政制度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财政支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机制,按照“公平、公开、透明”的原则,使各项直接补贴农民措施更加直接、更加有效;要在加强政府对“三农”支持的同时,更加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创新财政支农和市场调节的对接机制;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的自主积极性,尊重农民的意愿,逐步形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要积极探索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有效途径,逐步形成财政支农的引导激励机制;要加强对财政支农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各部门的配合,逐步形成财政支农的工作协调机制。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逐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一是逐步实现财政支农投入“三个高于”的要求,即确保每一年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保证国家财政对农业资金投入的法定增长,并切实加强预算执行。二是各级财政都要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中央和省一级财政要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同时在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的基础上,市县财政也要逐步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三是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落实新增教育、卫生、文化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以及土地出让金一部分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等各项投入政策。四是积极探索利用补助、贴息、保险、担保等方面手段,建立农业投入的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资金增加农业投入。从今年起,扎扎实实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要鼓励以县为主,制定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通过打造项目或产业平台,整合支农资金;积极推进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改革,通过合理配置机构和职能,从根本上解决支农资金使用分散的问题。

    支持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在支持现代农业建设方面,一是促进形成粮食稳定生产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政策和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政策,有条件的地区特别是产粮大县要对现有各项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和资金进行适当的整合,通过多种手段和形式,有重点地支持粮食规模经营、粮食科技推广和粮食的加工转化,促进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提高。二是支持农业科技进步。要适当整合财政用于农业科技方面的资金,集中力量支持重大和重点农业科技成果及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积极推动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特别是要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农民需求和当地实际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三是大力支持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要积极推动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尽快促进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四是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要通过贴息、保险、投资参股等方式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力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则要切实抓好几个重点: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支持力度,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长效机制。二是进一步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条件和环境,保护外出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三是支持和鼓励农民在城乡进行非农领域创业,把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农民自主创业结合起来。

    认真履行公共财政职能,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要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要加强与有关部门配合,建立完善财政支持防灾减灾的有效机制,深入研究动员全社会之力应对自然灾害的有效途径。要把支持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作为一个重点课题来研究,并进行积极探索。在继续支持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着重考虑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自身的可持续性问题,不断提高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资金使用效率,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农民富裕结合起来,逐步找到一条节约投资、以林养林的道路。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农村扶贫开发力度,重点支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不断完善财政扶贫工作机制。要着力支持各项改革,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农村税费改革和以乡镇机构、农村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体制为主的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支持国有农垦、国有林场、水管单位等管理体制深化改革,推动农口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流通体制深化改革,推进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形成。

    支持和引导农民建设美好家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各级财政部门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每年选择一至两项农民最迫切需要的项目,通过以奖代补等有效机制,引导和支持农民自主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搞好垃圾处理,治理乡村污染,美化乡村环境。同时,各地财政部门要适当安排资金,支持搞好村镇建设规划工作和村庄公共环境改善。

 
 
 相关链接
· 五位农民感受和期盼折射出2005年“三农”新变化
· 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公共财政将在四方面继续向“三农”倾斜
·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争明年要有良好开局
· 五大关键词透出“三农”新变化
· 2005年我国“三农”工作凸显五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