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互动>> 建言议政
 
“两会”百姓话题:食品监管为何总是“马后炮”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0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记者顾瑞珍、张虹生、高风)近年来,我国食品市场接连发生安全事故,仅2005年就有苏丹红事件、雀巢奶粉碘超标、孔雀石绿事件等。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几乎总是先由媒体曝光,然后才是相关执法部门出面处理问题。食品监管为何事先没有防范,为何总是“马后炮”?在此间举行的两会上,代表委员直指症结在于多头管理。

  看似都在管 又都漫不经心

  来自江西的朱友林代表介绍说,目前我国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有农业、质监、卫生、工商、药监、检验检疫、教育等多个部门,由于各部门间的职责分工较为粗放,界定不明确,各自的监管职能没有理顺,使这些部门在执法中存在责权不对称和职能交叉等情形。

  “这种现象在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在生产流通这一环节,就聚集了质检、工商、卫生、农业等多个部门,看似都在管,但一旦出现问题,国家又难以划分和追究相关部门的责任。在执法中存在的免责可能,让消费者感到执法者在食品安全事故出现后显得漫不经心。”郭双威代表说。

  多头管理的存在,使每个执法部门都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遇到有益的事抢着执法,遇到安全事故则互相观望,这也是消费者指责执法部门常当“马后炮”的原因。孔雀石绿在我国市场上出现了很久,却没有被执法部门发现;国际上是2005年2月18日发现苏丹红有害的,但我国有关部门大规模清查苏丹红行动则晚了近20天。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为了便于本部门执法,这些部门又相继制定了许多执法和检测标准。这些标准因源自多个部门,内容不一,彼此之间又缺乏协调,加上各个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又不尽相同,如质检部门依照产品质量法,卫生部门则依照食品卫生法等。

  “对猪肉中是否含有瘦肉精的检测,卫生部门与农业部门依据的指标就各不相同,两者竟然相差几十倍。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怎能不影响执法的效率,怎能增加消费者对执法部门的公信力?”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朱友林说。

  而目前我国食品质量标准的检测体系不完善,更使执法监管显得混乱。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共有1070项食品工业国家标准和1164项食品工业行业标准,还有进出口食品检验方法行业标准578项。这些标准相互交叉、相互矛盾 ,如过去出现的“毒黄花菜”事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黄花菜不属于“干菜”,不得使用硫磺等漂白剂,不得有二氧化硫残留,而质检、农业部门的标准中规定“干菜”包括黄花菜,且明确了二氧化硫的残留标准。这种情况使执法部门的监管更加困难。

  吴晓青委员认为,要规范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现在生产环节有卫生、质检双部门管理,在流通领域有农业、卫生、质检、商务等多部门参与,因此要着重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

  该管的不去管 不该管的乱插手

  “大规模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一定有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政府监管缺失和执法不到位在某种程度上说是问题症结所在。”朱友林代表说。

  来自有关部门的统计表明,我国目前约有100多万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其中约70%是10人以下的家庭小作坊。一些小企业、小作坊加工设备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低,掺杂使假、滥用添加剂、用非食品原料甚至使用有毒有害原料加工食品等情况相当普遍。“这些应该成为执法部门监管的重点。但不幸的是,执法部门的目光大都只盯着城市,而农村、乡镇恰恰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金连武代表说。

  “食品产业链的种植、养殖、加工、流通、销售等是密切相连的,需要全过程的监管,可现在一部分落实在卫生、质量、工商、农业等几个不同范畴的部门手里;而另外一些环节则无人监管,形成监管空白,这无疑会留下诸多的安全隐患。”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忻州市市委书记张建欣说。

  张建欣代表建议,在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涵盖“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大法的情况下,行政执法部门更应形成合力,严格执法,尽可能多地堵塞安全漏洞。(完)

中国政府网2006年“两会”专题

 
 
 相关链接
· “两会”百姓话题:农民工眼中的新农村建设
· “两会”百姓话题:让城市与乡村之间不再遥远
· “两会”召开在即 群众关注十大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