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互动>> 建言议政
 
重视环境教育动员全社会依法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27日   来源:经济日报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和具体措施。这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环境保护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全社会环境意识明显提高。但我们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针对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突出问题,“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目标,规划了一批节能重点工程、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重点工程。认真落实这些任务和措施,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我们必须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主动选择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反对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积极倡导绿色消费与合理消费;必须抛弃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能源技术,加快建立环境友好的科技体系。不仅如此,我们还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大力宣传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依法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将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的共识转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加强环境教育,一是要大力倡导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念,倡导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环境伦理观,反对不符合国情、大肆铺张浪费的思想观念,深化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很多“人与自然和谐”的哲理和经验。例如,道家哲学强调人要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依存关系。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也创造并总结了很多关于人与自然协调共处的做法和经验。例如,我国早就有不用大网捕鱼的古训。二是要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和文化氛围。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新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对传统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解的理性回归和科学选择。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就是要提倡适度、公平、绿色消费,反对和限制浪费性与不利于环保的消费。培育环境友好的文化氛围,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教育、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支持和协助,使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奉行的价值观。

    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城市、机关、企业、家庭、个人都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形成讲求节约、注重环保的社会风尚。

    加强环境教育,从根本上说是要通过各种积极手段,树立全新的人人有权保护环境的公众意识。要让公众成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有关环境质量、环境管理和企业环境行为的信息要实行公开化制度,建立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渠道和机制,对于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建设项目或专项规划,应当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推进环境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环境教育中,还要把环境道德教育、环境经济意识、环境法制意识、环境科学意识等有机结合起来,使环境友好的文化更广泛地深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去。要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抓好环保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社会教育和岗位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符绍强 林奕希)

 
 
 相关链接
· "十一五"河北环境保护实施六大工程 总投资440亿
· 祝光耀会见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日本专家组一行
· 马玉祥委员建议对扰民服务业设环境保护前置许可
· 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监察部令第10号)
· 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20日起施行
· 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