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互动>> 权威访谈
 
卫生部长高强:加快推进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28日   来源:卫生部网站

    高强部长日前接受《学习时报》记者专访,提出要加快推进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以下为访谈内容:

    记者:请您先介绍一下近年来卫生事业发展的情况。

    高 强:“十五”期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卫生健康状况,主要有三个指标,即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2005年,我国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2岁,孕产妇死亡率为4.8/万,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率为2.5%。我国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

    第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断完善。2003年暴发“非典”疫情,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重大决策和部署,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非典”过后,各级政府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应急救治体系、卫生应急队伍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全国共改扩建2448个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投资105亿元;建设2668个医疗急救中心和传染病院(区),总投资164亿元。

    第二,疾病监测能力不断增强。从2004年开始,我们在全国建设了疫情监测网络。目前,全国已有100%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3.5%的医疗卫生机构和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实现了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卫生部在当天就可以获得来自全国各地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第三,重大疾病防治取得明显进展。国家制订了《艾滋病防治条例》,实施了“四免一关怀”的政策,防治经费大量增加,防治措施不断完善。结核病、肝炎、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实现了我国政府提出的阶段性目标。

    第四,医疗卫生服务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多万个,医疗机构床位数327万张,各类卫生人员603万人,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许多高新技术和医疗手段在我国推广使用,有些医疗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记者:农村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也是最薄弱的环节,对此,你们采取了哪些措施?

    高 强:“十五”期间,国家从制度建设、政策措施、经费投入和监督指导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第一,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到2006年底,全国有1451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占全国县市总数的50.7%,有4.1亿人参加,占全国农村人口总数的47.2 %。部分省市农村合作医疗已经覆盖所有的县(市、区)。 累计已筹集合作医疗资金329亿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215亿元;有4.7亿人次农民得到医疗费用补偿243.9亿元。

    第二,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2004―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8亿元,支持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安排62亿元,支持农村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国家还安排专项资金4.8亿元,实施农村改水改厕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第三,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逐步制度化。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城市医师晋升高级职称前必须到农村累计服务一年的制度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取得执业资格后必须到农村服务一年的制度。从2005年开始,卫生部、财政部在全国实施了“万名城市医生支援农村工程”,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专项经费,组织城市医师到农村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工作,为期一年,到期轮换。

    记者:另一方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目前是什么状况?

    高强:到2006年底,全国已经有98.2%的地级城市、92.8%的市辖区和67.8%以上的县级市组织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3036个,全国创建了108个社区卫生示范区。2006年国务院制订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了社区卫生机构建设、人才培训、服务管理等9个配套文件,为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奠定了基础。

    记者:医疗卫生工作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何关注民生,切实加强医院的管理?

    高 强:卫生部在全国连续三年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的医院管理年活动,针对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严格技术准入和人员资格准入,改善医疗服务,控制医药费用,减轻群众负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据统计,近年来,医疗机构每门诊人次和住院床日费用增幅逐年下降,药品收入占医药收入的比重持续降低。2006年全国医疗机构住院床日费用和出院人均收费出现负增长。

    记者:正像您刚才说的,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对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卫生事业的发展仍然严重滞后。如何看待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问题?

    高 强:确实如此。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仅落后于经济发展,也大大滞后于其他社会事业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还相当突出。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公共卫生体系不够健全。我国在县级以上各级政府都设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水平的人才;设备不齐全,缺乏必要的检测检验设施;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有些经费还要靠创收来筹措;特别是乡、村两级缺乏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的人员。

    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我国面临急性传染病和慢性严重疾病并存的严峻局面。传染病患病人数仍居世界高位,结核病、肝炎等传统传染病仍在威胁人民健康。地方病和寄生虫病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艾滋病、非典、人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加重了我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难度。由于居民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发生变化,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病种。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死亡的人数已经列在我国人口死因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我国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低、城乡发展差距大,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也比较突出。特别是大多数农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缺乏基本医疗保障,支付医药费用困难。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当前群众面临的看病难,主要是医药费用较高,患严重疾病群众难以支付高额费用。

    记者:看病难、看病贵是群众呼声很高的一个焦点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高 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一是有关方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和社会保障作用认识不足,有些地方甚至把一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责任推向了市场。二是忽视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建设,群众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缺乏制度保障。三是卫生事业发展不协调,优质医疗资源过分向大医院集中,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严重滞后。四是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不合理。政府缺乏必要的投入,医疗机构的人员经费、运行经费和发展资金基本上依靠服务收费,并实行创收归己,自行支配的机制,导致医疗机制过分追求经济收益;一些地方在医疗机构推行的“承包制”、医务人员收入与服务收入挂钩、以及“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办法,导致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淡化,加重患者负担。五是医药生产、流通、使用秩序混乱,价格严重虚高,再加上“以药补医”的机制,使安全、有效、廉价的药品得不到有效供应和使用。

    记者:面对这些问题,您多次强调必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怎么改?

    高 强:目前,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集中精力,研究制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概括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基本思路。

    第一,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医疗卫生服务差距,使城乡居民公平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第二,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立法、规划、投入和监管,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和规范社会资金发展医疗服务,扩大医疗服务供给,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资源互补、有序竞争的局面。

    第三,坚持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生产流通体制同步改革。

    第四,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优先发展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中西医并重,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医疗卫生事业。 

    在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卫生保障的制度创新上,我认为,要着力建设四项基本制度。

    第一,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这项制度以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为目标,以公共卫生机构、农村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为服务主体,采用适宜医疗技术和基本药物,为居民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按成本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按适当方式保障服务,保障服务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

    第二,建设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根据城乡实际情况和不同人群的收入情况,建立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尽快将不同水平的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到城乡全体居民。

    第三,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国家按照安全、有效、必需、价廉的原则,制定基本药物目录;政府招标组织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采购和配送,并逐步规范同种药品的名称和价格,保证基本用药,严格使用管理,降低药品费用。同时,政府要加强对药品生产、采购、配送、使用等环节的监管。

    第四,建立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要求,深化医疗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财政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推进医疗机构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职能,规范收支管理和收入分配管理,纠正片面追求经济收益的倾向。

    记者:医疗卫生工作,大家十分关注。如何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高 强:卫生事业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关系到亿万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一定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来履行自己的职责。当前,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明确工作职能,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卫生部门都要把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事业发展,作为维护人民利益,关心群众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的大事,积极探索试点,全力以赴推进,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目标重点,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政策措施的落实。

    认真制定实施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实事求是地确定公立医疗机构的服务规模,严格控制医疗机构盲目扩张,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经济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群众的基本卫生保健需求。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救治体系,健全职能、转换机制、落实责任、保障经费、增强能力、改善服务,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应急医疗救治能力,重点控制艾滋病、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的流行,做好新发传染病防治工作;探索建立以农村和社区为基础的重大疾病防控干预机制,指导居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防控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

    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医疗服务格局。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按照国务院要求,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覆盖全国80%的县(市、区),将有约6亿人参加,国家财政将补助农民200多亿元。同时,继续完善合作医疗补偿办法,严格合作医疗资源管理,努力控制服务费用,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利益。

    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充分认识中医药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研究制订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医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在广大医务人员中牢固树立诚信为本、忠实服务的良好风尚,努力减轻医药费用负担,维护群众权益。加强医患沟通,做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战胜疾病。

 
 
 相关链接
· 温家宝主持会议通过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 高强:解决“看病贵”关键要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 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要重点抓好哪四件事
· 卫生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情况